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研究
——以V学院为例
2020-02-22高海霞
高海霞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近年来V学院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和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上都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也应该看到,与先进院校特别是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相比,学院也有一定差距。V学院以优质校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院的良好发展。
1 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问题
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就业形势严峻,高职毕业生同样存在就业难的问题。高技能人才缺口和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同时存在。
高职院校的发展受到本科和中职院校的双重“挤压”,高职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教师高职教育理念落后,在工作中缺少创新精神,“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能力不强;专业发展不平衡,专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的改革需要加大和推进。
2 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策略
2.1 创新人才培养理念
创新育人理念和工作理念,学院发展紧紧围绕优质校建设,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新理念,不断有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学院要把理念提升和改革创新作为内在动力,引导教师解放思想,创新思路理念,创新育人方法,创新发展模式,推动人才培养新的发展。增强高职教育对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重要性认识,克服畏难发愁的消极思想,振奋精神,攻坚克难,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责任和使命感。这就需要有一个不断制造新鲜血液的高技能人才储备库,不断为区域经济建设输送高技能人才。
2.2 完善校企合作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大教学改革创新的力度,不断建立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机制。学院制定了两级教学管理暂行办法等教学管理文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在教学组织运行、教学监控、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方面的主体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学院要通过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企业、企业评教、巡回指导等制度,全方位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过程监控。重视实践教学和职业技能的考查、考核,健全完善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机制。
探索推进“全过程培养、特长生导师制” 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突出特点。“全过程”就是突出实践教学,将职业素质培养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部学期。学院推行“1+X”证书制度,依据企业对人才的岗位标准和技术需求设置课程和实训流程。 构建 “层次+岗位技能模块” 的课程体系,在课程体系上体现理论与实践,基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统一。 由学院专业教师和企业兼任教师共同实施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 “特”就是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导师制度培养,因材施教,进一步发挥学生特长,引导学生向高技能型发展。 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组成专门学习小组、创新创业小组等,有针对性的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 对学生提供面对面的全程指导,导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创新创业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这种“导师制”的培养模式,解决了教育的差异性问题,满足了特长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培养需要, 对学生的整体培养产生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2.3 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
抓好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好分校区产业园和大学生创业园。 要抓住机遇,体现“教、学、做”一体化的要求,合理谋划和布局,以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群为依托, 引进区域内大型、知名企业入园,把产业园建设成集生产性实训、企业产品生产、 新产品开发、教师顶岗训练、教师科学研究等产学研为一体的一流校企合作产业园。抓好大学生创业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大学生创业园要以大学生为主体,建成集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实践为一体的省内一流的校内大学生创业园, 规划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发展中心、大学生创业培训、大学生创业咨询服务中心、虚拟交易区、模拟公司、信息化创业实训平台、创业项目设计竞赛、电子商务区、实体店经营区, 未来企业家俱乐部等主要功能区。要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依托滨海校区大学生创业园为平台,依托企业家进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创业环境。
2.4 创新职教集团合作发展模式
创新职教集团,要加强职教集团的领导、组织、制度和运行模式的研究和建设,完善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人才培养工作的问题。 在运行实践中,要加强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培训服务、技术服务、信息互通,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联合培养,以全方位的人才服务推动职教集团的发展。同时积极总结化工职教集团发展的经验,对接全市的优势产业,积极筹建农林职业教育集团、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探索纵向贯通、横向联合的校企合作模式。
2.5 “1+X”证书制度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学院推行“1+X”证书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1+X”鼓励在学生取得学历教育证书的同时,又很好的融入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需求,更是提高学生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的措施。 就业是民生之本,事关国计民生。 学院的就业率高,毕业生受社会的欢迎,学院的声誉度就高,学生报考的吸引力就高,学院的招生工作就会积极主动,生源就有保证。
2.6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办学
要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对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积极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 在联合培养、科研开发、国际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 在已有的合作办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台湾地区高校的交流互动,增派在校生到台湾高校研修学习; 在强化校际联系、稳定校际关系的基础上,鼓励系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促进学院开放型办学体系建设, 逐步构建起与国(境)外高校建立长期、稳定、有实质性合作项目的大交流格局。 通过争取外籍专家、教师来校任教、讲学、合作研究、接纳国外留学生、派出留学、研修人员、与国外大学建立友好学校等形式, 不断增强学院的创新能力和办学活力。
3 结语
学院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高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通过对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进一步提升了V学院的办学竞争力,入选了全国高职院校“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上述做法对山东省乃至全国其他高校有一定的实践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