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路径研究

2020-02-22

山东纺织经济 2020年3期
关键词:滨州市滨州金融机构

彭 伟

(滨州学院,山东 滨州 256601)

1 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滨州市纺织行业在各级政府指导下,对照“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不断加快智能化改造,扩大各类高端装备的应用,转型升级力度不断加大,呈现如下特点:

1.1 龙头重点企业率先探索高端发展之路

魏桥集团确立了放弃低端、发展高端的原则,2019年开始规划全球范围内领先的织布、数码印花、自动缝制等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链式项目,总投资逾13亿元;愉悦家纺初步规划在2022年之前建成新型健康材料产业化及应用建设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届时可实现生物基长效抗菌新材料年产超万吨;亚光家纺启动了设备换代计划,重点对10年以上旧设备完成更新以适应现代智能工厂模式,也有部分企业启动了工业4.0建设。

1.2 发展不均衡导致整体经营竞争乏力

受历史因素影响,滨州市纺织企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现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中小纺织企业在品牌知名度、市场深度、研发投入等方面远无法与大品牌企业相比,由此带来了产品局限于单项种类或单个产业链的固定一环,应对风险冲击能力偏低。在相当程度上,大型龙头企业的光芒掩盖了中小纺织企业的困境。根据纺织协会相关数据分析,截至2019年底,滨州市纺织龙头企业研发投入行业占比达到89.4%,市场深度影响力指数大幅领先行业均值。

1.3 产品创新能力有待改善

全市来看,虽然近年来整体研发投入、高科技人才引进、先进生产线规划等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行业整体仍处在劳动密集型阶段,行业生产设备依然落后。上述因素制约了整体效率的提升,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产品相似度极高,产品陷入不可持续的价格战,微博的利润难以满足“研发-测试-量产”的可持续良性循环。

1.4 综合成本持续上涨

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运营成本和企业的融资成本两个方面上。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纺织企业的人工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也水涨船高;2014年以来,滨州区域风险形势不断恶化,担保圈风险蔓延不断,让区域内外各家金融机构在贷款审批上更加审慎,贷款担保条件更加严格,贷款综合利率处于上升通道。

2 滨州市纺织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持举措

2.1 搭建对接平台实施行业集群作业

近年来,滨州区域金融机构在政府部门牵头下,分区域、分行业组织开展了多场次政银企对接会,如去年12月组织的第六届资本对接大会就是最高级别和最高规模的代表。会前,各金融机构提前下沉调研,对滨州区域纺织行业发展及走向、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不足、行业整体抗风险情况及定向帮扶策略进行初步内部会商,借助银企对接会,从政府、纺织企业获取更加详细的信息,集群获客支持企业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9年底,对纺织企业采取集群式服务的金融机构达到12家,累计支持纺织类集群数量提升至16个,服务企业超过230家 。

2.2 引入风险共担机制压降整体损失

近年来,滨州区域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各方面压力持续传导至企业、金融机构和担保机构,银企互信度有所弱化。各级政府协调滨州市纺织行业协会、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担保基金各方尝试打造风险预防机制。在需求端增强担保能力,在供给端适当给与财政补贴或贴息,对纳入共担机制的企业,施行名单制动态管理。通过上述操作,大幅降低了企业、金融机构、担保公司的风险,为区域金融生态起到了有力维护作用。

2.3 创新融资模式扶持小微纺织企业

拓展优质纺织企业抵质押范围,将知识产权列纳入质押范畴,由当地科技局及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评价辖区各金融机构在该项工作上的成绩,并挂钩财政资源奖励。创新互助模式抱团取暖,以部分纺织龙头企业为核心,梳理转型升级目标接近、上下游流向趋同的供应链融资,以核心企业信用为保障,大力推动全链式发展。2017至2019年,域内外各金融机构通过互助模式累计发放贷款350余笔,总金额逾30亿元。同时,大力推进“无还本续贷”和展期贷款,缓解了一批转型期间暂时性资金链紧张企业的燃眉之急。仅2019年,各金融机构为滨州市纺织企业发放“无还本续贷”及展期贷款超过60亿元,受益企业达到114家。

3 转型升级过程中支持不足的原因分析

3.1 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不足

一是基层政府对企业的监管有“弱动力”倾向。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度。全市来看,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政策要求,关闭、关停了一批污染较大的纺织生产线。但在基层政府层面,有的出于税收等利益考量,监管不够彻底,对相关企业违规行为以简单的罚款来代替,在一定程度上让企业滋生得过且过心理,倒逼力度不足。二是营商环境的优化效果尚未完全显现。近年来,滨州市大力推行“一次办好”等措施,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截至2019年底营商环境排行榜已跻身全国前八十,但从行业转型升级角度来看,仍存在待改进之处,比如行政审批事项的优化精简、网上审批部门信息之间的孤岛现象、网上办业务的深度不足、个别审批单位的寻租等情况还多少存在,不利于对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快速响应。

3.2 企业对转型升级的认知与实践存在错位匹配

近年来,随着下游企业及市场对个性化、高端化需求的持续上升,高端发展已经成为行业共识,集群去低端化、去同质化进程也不断提速。但与此同时,新产品研发周期较长,对企业实力要求高,仅仅魏桥集团、愉悦家纺、亚光家纺等龙头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行动较快,绝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认知阶段。同时,在线上线下融合上,有部分企业开始尝试纺织“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并联网共享,但要破解客户需求方面的“数据孤岛”,必须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同时行动,目前来看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反映在销售层面,近年来通过线上等渠道建立的真正知名品牌(如向尚运动、嘉嘉家纺等)偏少,电子商务未达到兴盛层次。

3.3 资本市场的主体多元度和层次性有待培育

一方面直接融资规模不足,内部结构单一。截至2019年末,滨州全市金融总量为2682.70亿元,其中直接融资余额113.89亿元,直接融资占比仅仅4.24%,占比远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且基本以债券为主,内部融资结构十分单一,可持续融资能力严重不足。另一方面,间接融资过于依赖银行信贷,既限制了纺织企业的增量空间,传统信贷产品的利率成本较高,也不利于企业财务成本的降低,再加上落后产能标签的制约,让纺织行业信贷审批也面临审批难、流程长、融资周期短等不利局面。

3.4 金融机构专支持政策偏离度较大

截至2019年底,滨州区域共有驻地金融机构33家,包括1家政策性银行、6家大型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城商行和14家农商行,这些机构的授信政策与上级行机构或母体机构高度趋同,自主权严重不足,难以根据区域特色进行差异化授信,尤其是容易被冠以“落后产能”帽子的纺织行业,更是在审批支持上受到制约。同时,金融机构分层经营的不足,导致滨州市支持纺织企业的特定产品和服务发展不足,产品类型仅仅是大众化的流贷、银承、信用证等。在为企业量身定制差异化服务方面,缺乏上级授权和受益的不确定性让金融机构在服务上“弱动力”特点十分突出。

4 加强支持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4.1 强化政府引领作用,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发展

一方面,要加大弹性政策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在对纺织企业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结合人才战略趋势,持续加大对纺织集群的政策倾斜,如在全市“招才引智”项目中,给出纺织类人才的指导比例,如出台定向行业或领域贷款投向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活水流向更多纺织企业,通过综合施策,为纺织集群高端化发展提供人才、政策等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大硬性环境支持。围绕纺织企业转型升级安全运营为出发点,尽快完善营商环境系列服务平台,如在行政审批平台方面,要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既有成果,实现纺织企业需求的“一次办好”;在社会治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纺织产业工业园周边治安防控体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坚实安全保障。

4.2 注重纺织类金融产品创设,提高对重点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作为滨州市传统支柱行业之一,加工初级产品较多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受下游农户收成影响,龙头企业海外业务较多,容易海洋运输等因素影响。从风险角度考虑,要加快金融对纺织行业的风险保障支持,必须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升级。如在初加工环节,可探索推广有农业投保+政府补贴+商业投保现代纺织保险模式,在金融支持环节,可探索推广弹性周期信贷产品,让更多金融服务围绕全产业链做文章,提高精准支持力度。

4.3 健全法律政策体系,营造更好的金融支持环境

2018年9月,山东出台了意见明确支持滨州争创国家生态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打造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纺织产业基地,战略定位清晰。但近两年来发展情况来看,配套的政策法规更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投融资活动。因此,要大力加快纺织行业法律法规体系,为行业企业提供相对完善的法律保障和指导,在金融支持方面,要着力根据滨州市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探索建立配套优惠政策、金融中介服务体系、信用担保制度、财政补贴等金融政策体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培育。

猜你喜欢

滨州市滨州金融机构
滨州东瑞机械有限公司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滨州沃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飞阅滨州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学院插画作品选登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