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政理财 以财辅政确保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2020-02-22

山西财税 2020年12期
关键词:财力民生税收

今年以来,受减税降费等宏观政策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阳泉财政运行开局艰难,收支矛盾压力前所未有。面对严峻困难局面,我局按照市委决策部署,落实“紧日子、保基本,调结构、保战略”政策要求,向改革要方法,向创新要动力,持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做到基本民生只增不减、重点领域保障有力,确保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主动担当作为,兜住基本底线,当好“铁公鸡”打好“铁算盘”

面对复杂的经济财政运行形势,市财政局落实中央、省、市部署,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重点保障各项民生事业,兜牢“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底线。年初预算编审中根据支出预算保障领域进行刚性度分类,共分为人员、运转、民生、偿债、事业发展、工程建设和预留七类,预算安排优先保障人员、必要运转和基本民生支出,防范化解财政风险,优先支持中央、省有明确政策要求的重大战略。年度收入财力严格支持“三保”政策,做到足额保障,确保地方政府到期债券本息及时足额兑付,其他项目争取通过其他途径妥善有序予以安排。经过努力,年初预算草案初步实现了收支平衡,财政供给人员工资津补贴、部门单位及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基本运转、中央、省规定的基本民生得到了足额保障,中央三大攻坚战等重大战略资金投入得到有效落实。

二、向改革要方法,向创新要动力,力促财政运行平稳有序

(一)严格实行“零基预算”,做到“能增能减”

市财政局积极应对财政收入下行压力加大的新形势,主动变革预算编审方式,改变“基数加增长”的固有局面,2020年初预算落实“零基预算”原则,项目预算要根据新一年度政策依据、工作计划、实施进度及绩效考评情况审核安排,上年安排基数不再作为审核依据。通过改革预算编审方式,部门单位申报预算水平大幅提高,资金需求测算更加精准,前瞻性、科学性有效增强,单位深化改革重点项目资金得到保障。

(二)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有保有压”

市财政局积极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继续大力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到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勤俭节约、有保有压,统筹兼顾、明确重点。在预算申报过程中,部门单位的会议、差旅、调研、培训、劳务、各类工作经费等一般性项目总额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在预算审核过程中,对于延续性安排的经费类项目按照不同比例全面压减。为实现“有保有压”,市财政局探索实行“大项目”管理,将单位经费类项目进行统筹整合;预算执行中,结合收入完成和支出绩效等情况,对非必须非刚性支出进行进一步审核压减。2020年市级一般性项目比2019年初减少0.25亿元,压缩8.29%。节约的财政资金全部调整用于落实“三保”等重点领域支出。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支持转型发展和民生改善

一是争取债券资金,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向省级反映我市尖锐的收支矛盾和弥补民生短板、经济转型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督促各部门单位尽快完善公益性项目前期手续,编制资金平衡方案,尽早做好发债准备,在债券申请中跑到前面。今年以来,全市共争取到债券资金33.3亿元,大力支持阳大铁路、客运枢纽、职业学院、县城供暖、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二是争取转移支付,市财政局多次向省厅反映我市的实际困难,申请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截至8月底,争取中央、省均衡性转移支付补助18.22亿元,争取中央特殊转移支付15.17亿元,争取抗疫特别国债12.9亿元,有效充实了市、县(区)“六保”“六稳”可用财力,积极发挥中央直达资金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助企纾困、扩大有效投资的作用。三是做好资金统筹,做好各级、各类财政资源有机衔接,积极盘活存量资金,提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效益,充分发挥“因素法”分配转移支付补短板的作用,置换出部分市、县(区)财力安排的项目,腾出财力用于“三保”重点支出。

三、实施绩效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存在问题

1.财政收入形势严峻。截至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因素减少市县税收0.8亿元,占税收减收额的15.15%;政策性因素影响减少市县税收3.13亿元,占税收减收额的59.28%;市场性因素影响减少市县税收0.35亿元,占税收减收额的9.94%;结构性因素方面,一煤独大、一企独大的经济结构直接导致税基单一、财源匮乏、增长性不足,1-6月份,采矿业占全市税收44.42%,同比下降32.12%;年初税收无结转,同比减收0.5亿元,非税所存无几。

2.支出结构固化。近年来,随着各领域支出需求不断增长,各类刚性支出政策累计叠加,财政支出压力激增,市、县(区)财政支出结构逐渐固化。财政可调控余地不断萎缩,调节能力明显降低。

3.风险隐患增加。一是运行风险。暂付款规模较大、库款相对不足、社保基金收不抵支、部分公益性领域收支明显倒挂,导致市、县(区)财政运行存在一定风险。二是保障风险。市本级2020年收入财力无法满足各领域巨额刚性支出需求,同时,县(区)财政也存在保障风险。三是兑付风险。2020年至2022年全市地方政府债券到期本金及应付利息金额达60多亿元,同时,隐性债务化解途径不足,公益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过度依赖财政投资,加之财力紧张和支出固化,隐性债务兑付风险极有可能在近几年集中显现。

(二)建议

1.整合优质资产。整合市属优质资源资产,做优做强阳泉市融盛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动融资平台的转变,打造城市综合运营商,统筹产业发展和城市运营协调共进。通过政府授权委托,将城建资产和城市土地捆绑经营,减轻政府投资压力,将部分举债形成的公益性资产划转或出售至城市运营主体,由其市场经营、自负盈亏。

2.盘活存量资产。要加快改革和理顺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实现政府由“管资产”到“管资本、管资源”的转变,对闲置办公用房、改制企业闲置土地、闲置股权债权等不涉及国计民生的国有资产或股权,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进行出售、转让、出租,激发经营性存量资产活力。

3.激活增量资产。抓住土地资本这一关键因素,尽快健全土地资本运营机制,强化政府对城市土地的集中管理。重点要加快生态新城开发土地储备出让进度,做好老城区改造土地储备出让工作,做好城市土地储备经营工作,提高公益性项目财政投入产出比,尽快实现现金流扩充财政可用财力。

4.做好产业转型接续扶持。要充分发挥“双阳”基金引导和放大作用,积极对接争取省级基金支持,在支持既有税源稳定发展的同时,支持新兴产业、中小微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要提高招商引资质量,招商引资项目要更加注重实现有效就业、创造稳定税收、形成多元支撑格局。

猜你喜欢

财力民生税收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结算财力
税收(二)
税收(四)
税收(三)
资讯速递
税收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