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文化启蒙,让古诗词教学真实发生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30期
关键词:仄仄平仄古诗词

石 璐

文化传承和理解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学生能继承、理解并借鉴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出文化自觉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生很难快速掌握,若直接灌输相关知识,学生的印象不深刻,很难形成共鸣。此时要引导学生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结合古诗词展开文化启蒙活动,让学生从古诗词中体会到浓浓的传统文化。

一、鼓励猜测,唤醒生活体验

小学生常常对猜谜等活动很感兴趣,在文化启蒙中也要利用其特点,引导他们展开猜测活动。首先,可以结合诗歌的题目猜测一下内容是什么;其次,可以结合作者的生平等背景资料猜测一下该作者的文风如何;最后还可以结合生活经验猜测一下作者在何种情境下创作诗歌,当时的内心情感如何。

学习《十五夜望月》时,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题目进行猜测:“你知道‘十五夜’究竟指的是几月的十五日吗?这一天是什么日子?你觉得后续会写一些什么呢?”学生认为:“最有名的就是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如果作者写的是前者,就会写一下逛花灯的热闹场景,如果是后者,就会写一下在中秋节赏月、思念家人的情怀。”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诗歌,并再次展开猜测:“大家回忆一下自己的生活经历,你在中秋节会想到什么,做些什么?根据作者想到的内容,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提出:“我一般想的都是吃月饼,但是,作者却想到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我觉得他一定是一个离家多年的游子。由于我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所以想不到这样的内容。”最后鼓励学生结合猜测的内容展开细读:“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这首诗歌,大家可以将自己想象成作者,感受一下他当时的心境。”学生逐步体会到了一种宁静、冷清、寂寥的感觉。

在积极猜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他们也唤醒了生活体验。学生对古诗词有了整体感受,有助于下一步的细读。同时学生在课余拓展阅读的时候也会运用类似的方法,边猜边读,提高阅读效率。

二、指导诵读,体会音韵错落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能培养学生的语感,也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古诗词讲究音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鼓励他们展开诵读活动,体会音韵错落之美,为了激发诵读兴趣,可以引导学生在音乐的辅助下诵读,有助于让他们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七言绝句,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配合舒缓的音乐展开朗诵,并尝试体会其中的韵律。首先,鼓励学生找到诗歌中押韵的词句,学生分别找到了“吴、孤、壶”,发现它们都押“u”韵,细心的学生还发现它们都是平声字;再引导学生注意第三句的“问”,学生发现这个字不押韵,而且还是仄声字。此后再鼓励学生注意诵读的节奏,学生试着用“223”“43”“22111”的节奏展开诵读,鼓励他们对比,选择最适合的节奏。学生认为:“‘22111’太缓慢,而‘43’给人太急迫的感觉,只有‘223’的节奏让人觉得最舒服。”鼓励学生按照选定的节奏再次展开诵读,并展开想象,尝试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完成诵读后再讨论一下这首作品给人的整体感觉是什么。学生提出:“我觉得这首作品体现出诗人的热烈情怀,他迫不及待地想要让友人知道自己的初心不变。”这样的诵读从关注音律到感受内容,学生的对古诗词的感悟一步步深入下去。

在诵读古诗词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适当了解押韵、平仄等古诗词的知识,试着读出节奏感,这样也能积淀文化,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精神熏陶。

三、设置问题,领悟哲人智慧

古诗词常常讲究炼字,注重推敲,展现出独特的构思和特定的词句选择。在教学中要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意境探究那些看似寻常,但是细细琢磨却意味深长的词句,体会古人的语言智慧,这样学生能感受精妙的构思,体会简约的语言,更能感悟到作者的精神世界,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石灰吟》时,通过一步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首作品中的智慧。“大家细细地品味‘若等闲’这三个字,用来指烧炼石灰石,合适吗?石头没有情感,怎么会有‘若等闲’的感觉呢?”学生由此入手,有所感悟:“所以,作者想写的其实不只是烧制石灰,他是想要借助烧制石灰展现更深的意味。”鼓励学生思考:“那么,你觉得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呢?谁‘若等闲’?”学生认为:“我觉得这里表示的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作者希望自己以后在面对严峻的考验时,也能如同石灰一样,浑然不怕,等闲视之。”再鼓励学生思考:“那么‘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否也有特殊的意味呢?”学生认为:“我觉得作者是在抒发情怀,他觉得自己的人生要不留遗憾,要活得清清白白。”此时给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清正廉明,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体会这首诗的意义,感受到作品体现出了作者的人格魅力,展现了将物性和人性融合一体的创作智慧。

若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结合某些词句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入手思考。如可以探究作者创作时的心境;可以运用比较分析的方式,将自己想象成作者,体会词语间的细微差别,这些方法都能体会古人智慧,促使学生深挖古诗词的内涵。

四、练笔写作,传承平仄对仗

在文化启蒙中,若要让学生真正进入古诗词的世界,还要引导其尝试展开创作活动。在练笔写作中学生整合了此前掌握的各种古诗词知识,并思考如何灵活运用。

学习《稚子弄冰》时,引导学生展开练笔创作,首先要了解和七言绝句有关的创作技巧。给学生介绍:“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等不同的平仄规律。”再鼓励学生对照课文分析其属于哪一种。学生认为:“这首诗属于‘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类型。”在了解平仄后,再给其介绍对仗方面的技巧,如分析:“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上下两句对应字词的词性、词义,学生发现“玉磬”和“玻璃”都是具体物,而且它们都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此外“穿林”和“碎地”都是动宾结构的词。在了解了写作格式后,引导学生自主创作,思考生活中是否有趣味的事情,写入作品中。如有学生回忆起自己十分喜欢吹肥皂泡,于是便在创作中展现了泡泡四散飞舞的美妙场景。

在展开练笔活动后,还要引导学生展开互动交流,看看别人如何创作古诗词,思考对自己是否有启发意义。若要促使学生开拓视野,还要鼓励学生在网络平台上传作品,看看其他网友对此的评价,这样能让学生博采众长,写出高质量的诗词作品。

优秀的古诗词是展开文化启蒙活动的良好素材。在小学阶段,古诗词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背诵古诗等方面,还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全面启蒙。若能用适合小学生的方法,引导他们展开猜测、诵读等活动,则能让其深入研读古诗词,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猜你喜欢

仄仄平仄古诗词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