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中开展深度学习的有效路径

2020-02-22孙桂玲

语文天地 2020年30期
关键词:陌生化园子识字

孙桂玲

深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全身心地投入亲力亲为地探索情境、反思过程,广泛联系各种学习资源,以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学习氛围中,并在思维能力上获得发展和提升。正因为深度学习能够带来深度发展,有些教师认为不是一般学生能够进行的,也不是一般进行环节可以做到,似乎只有在那种深入品读环节才能够开展。其实,这是对深度学习的误解,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中,教师都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

一、在字词学习中开展深度学习

生字词的学习被视为小学语文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内容,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识字写字学习之后,慢慢就可以自学生字词,不会的查查字典就能解决,真的难不到哪里去。即以查字典为例来看,字典上给出的解释多是概念化的集体呈现,学习生字词都是在具体语境中的,理解时就需要联系语境进行选择,这样得到的还仅仅是意思上的理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生字词学习走心的过程,也就是所谓的自我建构的过程,体现的就是学生在生字词学习上开展的深度学习情形。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是一篇没有全文注音只给难字注音的课文,在生字词的学习中,有一个要求是猜读。本课安排学习的生字12 个,其中未注音的有“墙、咬、赶、房、转”;课后练习是“在课文中找出不认识的字,猜猜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有些教师觉得猜来猜去耽误时间不说,猜不出来还是要教读,于是还是习惯性地直接教学生识字,这样做学生虽然也认识了课文中的这几个生字,但却没有从中学习猜读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失去了建构猜测学习初步策略的机会,在后续相关猜测学习直至开展预测阅读时,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有位教师认真领会编者意图,教学生字时,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课文插图以及具体语境来猜一猜生字的读音和意思之外,还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汉字的特点进行猜读,有效迁移运用此前学习的识字方法。因为学生已经学习了有600多个汉字以及常见的偏旁,尤其对形声字的特点几构字规律有了一定的把握。此处就是将字理识字和猜读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生字词的学习中又增加的新的方法,就是从识字策略进行的建构。作为一种生字词的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主动进行猜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预测、提高阅读速度等阅读策略,悄悄地打下基础。

二、在初读课文时开展深度学习

阅读教学中的初读课文,一些教师做起来通常是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再组织学生学习生字词,接着完成概括课文内容以及理清文本脉络,看上去任务不少,学生容易跟着教师的程序走,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单调乏味。实际上初读课文的众多学习任务中,任何一个都可以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之中,关键在教师的引导、组织、安排。毕竟,在初读阶段,学生已经进入了课文的语言文字学习之中;一篇课文中总藏有作者表达上的文字秘妙,这些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初读中加以关注,成为细读、品析课文的一种引领,这就是初读课文中深度学习的体现所在。

如教学《祖父的园子》,蒋军晶老师的初读教学就没有走习惯上的套路,而是围绕“想”组织教学。蒋老师先想起的是“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过的一些事情,学生变换说法来表达“栽花”“拔草”“铲地”“浇菜”等,教师进行相应板书,并顺势以“萧红想起了自己在园子里和祖父一起栽花、拔草、铲地、浇菜”概括了这一部分内容。接着想起的是园子里的动物与植物,蒋老师整理以上“想”的内容,分三行按“人”“事”“物”进行呈现,要求学生对照板书概括出课文内容。如果不加细究的话,可能认为蒋老师的初读也是为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他抓住“想”切入教学的角度很不一样,这个“想”不是随随便便给出的一个字,而是特别讲究的一个切入点,它是遵循文本的叙述角度来引导学生进入“祖父的园子”,而且不是简单地一读而过,是按人、事与物分类读出文章的相关内容。由此完成的整理概括的主要内容中,能够再现作者童年生活中那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带上了作者独特的印记;园子里的一切与别处的平常的人和事不一样,它是作者眼中的独一无二的人、事与物。蒋老师这样开展初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在接下来的品读环节中引导学生进入萧红所独有的诗一般的表达方式作铺垫。也就是说,蒋老师围绕“想”的深入学习在初读环节的“读”中,巧妙地呈现了教学重点品读环节可供选择的对象。这样的初读,在出色完成自身教学任务之外,还把阅读教学引向了深入。

三、在陌生化感悟中开展深度学习

所谓陌生化就是与常规的表达不一样,在课文中出现的陌生化,可以是语言的陌生化、主题和题材的陌生化、形象的陌生化、修辞手法表达的陌生化等,这样具体体现时可以是一个词、一个句子、一个语段等形式表现出陌生化。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一些看似平常的表达中,发现隐含着的陌生化表达,品味这样的表达所造成的突出相关,形成对陌生化表达的特别关注,并在潜意识里想在学习中加以迁移运用。

如教学《腊八粥》,沈从文先生的这篇文章中,就出现了不少陌生化的语言,值得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品析。课文的第一句话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出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这样的句子中,所用的词语多数属于很平常的,如“孩子、白胡子、大、小、老、嘴巴”等,可是只要一读出口,立马会有一种新鲜感,原因何在呢?原来作者在句子中,把这些平常的词语加以巧妙地组合,就表现出一种不平常的感觉来。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平常中所蕴含的不平常,从中品析文本在陌生化表达上的独特效果。

在这个句子中,作者先是运用了拈连的手法,在“小孩子、大孩子”说法的基础上,造出了一个“老孩子”,形成了陌生化的表达,自然能够引发读者的猜测,“老孩子”会与真正的孩子有什么区别呢?其次是选择了独特的叙述角度,写不同年龄的人不用儿童、中年人、老年人,而是从嘴巴的角度进行叙述,“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代表儿童,“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代表中年人,“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子的老孩子”代表老年人,这也是一种很新鲜的表达;还有,这些不同年龄的人,按说口味区别是很大的,但他们居然都是“孩子”般地深爱着腊八粥的特有风味,这种爱的出发点又是十分特别的。细细品味课文开头的这一陌生化表达,就像在品味腊八粥独特迷人的滋味。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的切入点很多,关键是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捕捉各种教学资源,及时引领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从中获得自主进入深度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的阅读者。

猜你喜欢

陌生化园子识字
快乐的园子
树的野园子
我和祖母的园子
识字
识字儿歌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识字谜语
园子匠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