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提升学生语文思维能力

2020-02-22

语文天地 2020年30期
关键词:周瑜诸葛亮思维能力

孟 静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深度阅读避免了阅读的浅层化,能促使阅读者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自主建构,找到其中的规律,最后展开拓展应用。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一、问,自主探究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英国学者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使学生思维并评价教学效果、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在教学中要围绕文章的核心难点和学生的学情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让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自主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学生都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地球,但是却未必知道这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了促使学生深度阅读,就要以“地球存在的价值”作为主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本进行深入思考。首先要引导学生思考:“其实这个世界上有数不清的星球,但是作者为何认为地球是独一无二的呢?”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学生逐步认识到:“虽然星球很多,但是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目前为止我们只发现了一个。”继而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地球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地球那么大,其中的资源是不是用都用不光呢?”学生逐步认识到问题所在:“地球虽然很大,但是在宇宙中却如同沧海一粟一般,而且地球上很大一部分都是海洋,真正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很少。地球上很多资源也都很有限,如果盲目使用的话,很快就用光了。”在逐步深入的分析中,学生认识到了文章的核心内容,理解了作者为何说“只有一个地球”,最后鼓励学生继续探究这个话题,思考如果自己要写类似的文章,会从什么方面入手创作。

在课堂提问的时候要避免提出空问题和伪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学情展开思考,探究学生可能在哪方面的认识不够深刻,然后结合这一点提出问题。这样才能让问题变得更为高效,能促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一步步深度阅读,发展思维能力。

二、疑,发现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自主阅读的时候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此时要引导学生自主给问题归类,并找到解决各类问题的最好办法,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究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解决矛盾的欲望,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芙蓉楼送辛渐》的时候,引导学生围绕作品中的词句展开深度阅读,尝试挖掘作品的主旨。首先,鼓励学生找一下诗歌中有哪些自己觉得难以理解的词句,尝试提出问题。学生发现的问题分两类,一类只需要查询资料就能获得答案,如“芙蓉楼”在哪里,“楚山”在什么地方等。还有一些问题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度阅读,如“作者为何要用‘楚山孤’呢?山并不会孤独。”这就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此问题展开思考:“这里的‘孤’写的是山的情感吗?”学生认为:“山是没有情感的,因为作者送别友人,他觉得自己以后会很孤独,所以看到山后,将自己的情感转移到了上面,认为山也是孤独的。”这样就促使学生发现了“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此后再引导学生展开拓展阅读,继续深入探究下去,思考一下古诗词中还有哪些作品也运用了类似的手法,古诗词中有哪些物象常常被作者赋予特殊的情感。在此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意象在古诗词中的运用,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同时阅读和赏析的能力也会随之深入。

在这个时候教师要因势利导,利用学生稍纵即逝的灵感,引导其深入下去展开探究。这样能让学生的情绪更高昂,促使学生思维更活跃,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展开深度阅读,细细揣摩文本,获得个性化感悟。

三、比,洞悉规律

比较指的是在相关的事物之间运用求同存异的想法,找到其中的异同点,这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要促使学生展开深度阅读,也要引导学生展开比较分析的方法,尝试通过比较找到语言规律,进而展开自主建构,这样学生就能找到词语、句式、章法、题材、创作思路等不同方面的写作技巧,阅读和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提升。

学习《掌声》时,引导学生围绕文章中的若干段落展开对比分析。“在文章中如何展现英子上台演讲和下讲台时的状态,你能对比找到其中的不同点吗?”学生很快发现:“在上讲台的时候英子很犹豫,动作也慢吞吞的。但是在下讲台的时候她却很自信,虽然走路还是一摇一晃,但是不再慌张,而是向大家鞠躬致意之后再下讲台。”引导学生思考英子的变化是因何而起的,学生发现这是因为她在演讲的时候得到了大家的掌声,让她更为自信了。此时鼓励学生思考作品为何要加入两段细节描写,为何要让读者对比发现英子的变化。此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建构,总结相关的写作技巧,并思考自己在创作的时候要如何借鉴这种对比的手法展开创作。要给学生提供若干思考的方向,让学生更好地寻找写作规律,鼓励学生思考这种对比是否能用于描写不同人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入手创作等。

对比阅读就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采用对比阅读能凸显出对比对象的异同点,进而有助于学生找到规律,提升思维能力,起到深度阅读的效果。

四、用,拓展迁移

“用”指的是实践运用,也就是在学习中运用课本中学到的知识、方法去分析并解决问题。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更具有深度,他们能在实践运用中锻炼思维能力,调整自己的错误观点,这样获得有深度的学习体验。

学习《草船借箭》时学生读到“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一句,引导学生思考:“‘嫉妒’是什么意思,文章中用怎样的细节展现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学生发现:“文章写了周瑜诱使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想要用这个机会除掉周瑜。”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周瑜嫉妒的是诸葛亮的哪一个方面,他的应对之法是否符合他的身份?”学生认为诸葛亮和周瑜都是国家重臣,周瑜嫉妒诸葛亮的军事才能,而且采取了迫使其立下军令状的方法,这种写法符合人物特点。此时引导学生展开拓展迁移,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人嫉妒的方面是否会不一样,思考要如何选择事例进行创作。鼓励学生以“男女老幼”作为写作对象,思考不同的人群嫉妒的内容是否相同,在产生嫉妒之心后采取的行动是否一致。如有学生写了年轻女子嫉妒别人的容貌,采用化妆、整容等方式和对方攀比。

在尝试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出现各种错误。这些错误其实也是有用的生成资源,要把握住这些资源,引导学生思考自己为何会出现这些错误,是否是因为之前总结的语言规律不够准确,要如何才能调整。

思维发展和提升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把握好教学时机,引导学生在深度阅读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展开思维训练,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高。

猜你喜欢

周瑜诸葛亮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诸葛亮隆中决策
诸葛亮“七擒孟获”说考辨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