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背景下新零售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2020-02-22河南经贸职业学院薛孟开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 薛孟开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来势凶猛,至今全球蔓延形势仍然严峻,零售行业的整体客流量明显下降,甚至出现大面积停工、停产的萧条状况,对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1 新冠疫情带来的经济市场新变化
1.1 电子商务的规模化与规范化
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已引起政府决策层的高度重视,也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2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电商行业已从一个初生的婴儿走向成熟的中年,电子商务从城市中起步,采用“城市保卫农村”的策略,如今的农村电商也开始进入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阶段,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全速前进的电商正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提供服务。现代电子商务已经度过粗放型发展阶段,进入精细整合发展阶段,2019年《电子商务法》开始施行,对涉及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合同、快递物流、电子支付等方面,作了比较明确具体的规定,为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奠定了法律框架,也标志着电子商务开始有法可依、有法可循,电子商务市场开始走向规范化。此次新冠疫情的发生对实体经济的冲击尤其巨大,居民收入改变了以往平稳增长的走势,增速明显回落。有些产品以及购买过程严重依赖线下渠道,并且涉及复杂的销售流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迁移到电商渠道,例如房产销售等。所以即便依靠电子商务,仍然会在这个时期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因此创新电子商务供应链与分销链模式,也是疫情期间电商模式的改革目标。
1.2 地摊经济的兴起
由于新冠疫情的发生,伴随人们持续的恐慌情绪,大量中小企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举步维艰,不得不通过裁员降薪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现金流压力与经营压力,很多员工面临经济风险。为了尽快让居民收入恢复正常,国家决定放松对摆地摊的管制,同时要求各地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管控。这使得“摆地摊”这样一种传统而古老的经营模式重新登上商业舞台,我们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路边、街边以及社区附近很多人开始在摆地摊零售各种商品。城镇化建设数十年间一直在进行“创卫”工作,对于摆地摊的整理力度也非常大,过去摆地摊需要时刻提防着城管,如今摆地摊却成为一种被鼓励的行为。两会之际,李克强总理说到关于摆地摊问题,如今中央明确规定,2020年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文明城市考核内容,以快速促进恢复社会经济稳定,满足群众生活所需,也就是说在街边摆地摊不会被强令取缔。这一举措,一方面体现国家在非常时期为了保障民生发展采取的特殊手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零售行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体现零售行业对国计民生的重要作用。
但是,当前热门“地摊经济”并非没有限制,从开始的小规模到当前形成连锁规模的发展态势,有些地方的地摊已经对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产生了不利影响,商贩们在结束摆摊后,地面上经常会留下大量垃圾,食物残渣、油垢等,环卫工人的清扫量倍增,许多城市的管理部门也开始行动,有些城市设立了“流动摊贩临时摆摊点”,在不影响交通和生活的前提下,规范摆地摊行为。这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地摊经济”的及时规范是有利于零售新形式长远发展的措施,“地摊经济”的火爆也是新冠疫情背景下一个经济现象,更加自由与规范。
2 “新零售”发展的现状(机遇)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形式创新依靠业态创新,2018年,原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云栖大会提出“新零售”概念。关于“新零售”概念的认知非常多样,总的来说,“新零售”的核心是用户体验的提升,包含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实现商品与物流整合,提升体验式消费服务、实现消费场景化,营造各主体有效对接的平台,打造全渠道产业生态链等模式。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发展、体验式消费满足消费者多维需求、供应链重构与资源重配是大多学者肯定的路径或模式。
围绕“新零售”的概念与理念倡导,零售行业在发生着模式上的巨变,这些变化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2.1 线上、线下结合物流协同发展
与传统零售不同的是,“新零售”的核心是线上、线下深度协同。同时,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许多“新零售”主导企业也是围绕这两个关键方面进行布局,例如京东、苏宁等企业。线上、线下协同方面,或布局线下实体企业,或连通实体企业业务,或开设多业态的自营实体。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方面,或扩充自营物流网络,建设自有物流供应链,利用技术提高物流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利用大数据技术监测、协助物流,或者搭建物流网络,软硬结合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在这个过程中,降低错误率,提高物流效率,规范物流过程。现如今,物流与整个零售行业息息相关,也是零售企业链条中的主要成本,“新零售”对物流的变革也在不断提升企业的服务与消费者体验。例如新冠疫情期间,诸如传统物流一类的人员密集型企业面临大面积停工、停产状况,新的物流形式信息化、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在严峻的疫情下维持一定的操作空间与能力。
2.2 零售与服务模式整合
单纯的线上或者线下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消费时代的消费需求,整合线上、线下,满足消费者需求,发展新模式是迫在眉睫的目标。例如,盒马鲜生和超级物种主打“高品质购物+高品质消费+便利服务”,“新零售”下的书店已脱离售书的单一功能,而成为“书籍+咖啡(简餐)+阅读(思考)空间+俱乐部社交”等融合体等,满足多样式消费与多元化消费。在疫情期间,整个零售行业不甚景气的时期,促使“新零售”更快地登上商业舞台,例如丹尼斯、家乐福、胖东来等线下零售拥有绝对主导地位的零售品牌,在新冠疫情期间实施线下传统零售促销形式与线上门店零售形式的结合。但网络营销并非是“新零售”本身,零售与服务模式的结合才是“新零售”的革命之一,也是留住消费者的有效手段。
2.3 供应链与资源整合
新冠疫情对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冲击突出。相关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第一季度,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7.8%,增速比2019年同期回落23.6%。疫情期间,居民大幅减少外出购物与就餐,导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大幅下降。因此,新冠疫情对零售业,尤其是传统零售业的影响较大,情况不容乐观,传统零售业需要新零售的整合与加持。
“新零售”下消费主导作用显现源于以下三方面原因:第一,需求过剩时代到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面临更多样的选择,消费的自主性与能动性大大提升;第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帮助商家更准确地对消费者进行研究,曾经的商家或许对消费者“一知半解”,现在的商家却能借助信息手段对消费者及消费者群体进行分析;第三,新一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具有更强地驯化商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能力。源于消费主导和数据技术驱动,“新零售”将实现对供应链的变革与重构,构建面向需求的高效敏捷的供应链体系,充分高效利用各种资源。
3 “新零售”未来模式探索(挑战)
“新零售”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已作出重要的实质性贡献,对城市转型升级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阿里研究院等机构研究,截至2018年7月国内形成了约70个“新零售”商圈,覆盖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城市群,在销售额、客流量、转化率等零售核心指标方面都有明显优势。“新零售”依托信息技术打通线上、线下,把消费者需求与零售业态相结合,凸显在成本、效率以及体验上的优势。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更凸显在突发事件中,新零售形式发挥的重要作用。未来“新零售”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3.1 “直播经济”带火“新零售”
从“需求端”到“供给端”,消费过剩带来消费精简,消费者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如今的零售业,即便是摆地摊,也需要更多的技巧与引流方式。无论是曾经的“非典”,还是2020年的“新冠”,突发性社会事件无一不在考验着零售业态的承受能力与创新能力。此次新冠疫情的影响之大催生了“无接触购物”,使之前“直播带货”更加火爆,大批线下实体经济的从业人员也相继走上网络,变身网络“主播”。农产品因为运输和信息条件的欠缺,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销售举步维艰。从开始的公益直播带动奉献爱心,到农产品直播带动扶贫助农,到各个行业直播带火“直播经济”,带来了更多与消费者的互动,也带来了新的零售和流量入口,帮助实体店铺与线上直播尽快实现融合。
但“直播经济”大火的同时意味着更多的竞争,而直播本身也有其限制性,仅依靠直播,商家的很多行为是无法进行规范的,大批“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后,需要规则来进一步优化“直播经济”,让其在“新零售”的发展中不断发挥正面作用。
3.2 “社交零售”助力“新零售”
“社交零售”是新商业形式,也是新零售形式。《2020中国社交零售白皮书》,将“社交零售”明确定义为品牌,通过线上社交生态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营销或销售方式。“社交零售”依托互联网,对消费者实施“半路拦截”,“微商”也是我们所熟悉的“社交零售”形式之一,但是要明确“社交零售”执行的步骤与程序。
新零售的发展是对以交易为中心传统零售关系的重构,也是对零售媒介职能的变革。新冠疫情虽然对经济有负面影响,同时也催生了新零售的前进与转化,消费者行为的变化也为新零售行业提供了更多机遇。同时也加速了行业整合,使企业获得了更多市场份额。总的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零售行业也要思考如何在行业大转型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