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读为本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究

2020-02-22刘会清

语文天地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语感阅读教学

刘会清

阅读环节一直是语文课堂中的难点,也是较为重要的内容,能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相应提升,成为目前教师探究的新内容,旨在以读为本,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凭借先进的理念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方案,配以灵活的点拨和平等的互动等手段,改善课堂原有气氛,使学生释放出自身潜能,打开思维空间去阅读文章中的魅力,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内容,提升其语文能力。

一、以生为本,燃起阅读热情

新时期下,教师应看清未来发展的趋势,将课堂视为学生展现个性特点的广阔平台,让其占据着课堂的主要位置,一切的教学活动都以其需求为主线,通过以读为本的方式拉近学生与文章间的距离,为学生创造出表达心中所想的机会,做到以生为本。实践中,教师极力打破以往教学的定型式,走下讲台并融入学生中,与情绪波动较大的初中生建立起平等互动关系,使之感受到被尊重,继而配合后续的阅读教学,使之主动性提升。

例如,讲解《背影》的过程中,教师站在学生角度去考虑,以简化阅读难度为方向,让学生感受课堂阅读中的轻松,故选用自主探究的方式。教师给出阅读方向“请同学们凭借自身对课文的理解,用喜欢的方式来对课文进行整体的总结”,学生通过细读去厘清事件的顺序和写作的思路。部分学生开始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将脑中的结构转换为直观的方式。另一部分则是在书中圈画重点句并加上自身的批注等。与此同时,教师并未一直处于等待的状态,而是慢慢走下讲台,开始接近每位学生,以从旁观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进行情况。大部分学生能够以“背影”为主线来寻找各段落间的关系,也圈画出其中的关键字,如“倾”“攀”等动词,总结出背影出现和流泪的次数皆为四次。还有一部分学生以“背影”为中心,向周围延伸出多个分支,展现背影出现的不同时间和作者当时的心情。

教师随之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相应的评价,邀请部分想法独特的学生走上讲台对其总结的方式进行讲解,而不再是以往的“一言堂”,让学生饱含热情地参与进来,在改进的阅读模式下感受到尊重与自由,为语文能力的提升埋下伏笔。

二、形式多样,构建别样课堂

语文的阅读环节让学生感到吃力,面对枯燥的阅读文章并不能更好地投入,继而产生一定的抵触情绪并付诸行动。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将定型式的授课手段转为灵活化,以构建出别样的课堂,使学生以往的倦怠情绪逐渐消散,随之而来的是带有活力的激情。教师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展现出自身的个性,有更多的机会能够表达出心中所想,探究到文章的深意,体会阅读的价值。

例如,在讲解《小石潭记》时,教师调整阅读的方式,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进行均衡地划分,使每个小组的成员都能做到相应的互补,体现出“组内异质”,让其能够在配合中自由地表达和分享。教师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通过精读对文章的内容做出总结,注意其中的细节部分并以报告的形式完成”,小组随之开始对文章进行多次的阅读,组员间也在热烈地讨论,组员A阐述“游览时,先听见水声,然后看到文中的小潭,再细致到其中的小鱼,接着就开始转换角度”,组员B补充“欣赏的过程中不仅角度转变了,作者的心境也大变,这应该是在景中寄情”。

另一小组则将重点放在作者的写作手法上,进行交流,分享着各自的想法,多条思路碰撞萌发出创新意识,组员表达“对于小潭中的景,作者对其中鱼进行描写,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给出一定的特写”“作者还运用远视的描写,但始终没有脱离小石潭,已然让我感到作者的情绪转变,真是忧伤”等。教师借助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们能够表达出心中所想,使之鉴赏力得到个性的发展,也让其语文能力得到提升。

三、思维训练,重视诵读积累

阅读教学的关键是理解,也是一种思维的训练,故应重视诵读,使语言得到积累,强化其思维。实际授课时,教师关注着学生在诵读时的体验感,使之面对文字有着一定的敏锐力,产生较强的语感,而这需要通过熟读来完成。新时期下,教师将心理学与授课相结合,根据初中生的成长特点,借助熟读让原本属于书面的文字性内容在学生的脑中形成一种印象,通过多读让多种印象形成较为完整且坚固的系统,在面对文字时产生敏锐感,轻松探究到字句中的内涵,即所谓的语感。

例如,对《爱莲说》进行解读时,需要学生能够读顺,而后感受其中情感。教师在第一遍阅读时让学生注意其中的生字,努力读通顺;第二遍阅读时提高要求“字正腔圆”并注重速度;接着,教师点拨“花有很多,为什么作者只提到它们?”学生再一次的阅读,明白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作者对莲的喜爱。教师提出“如果将描写莲花的句子的顺序进行调换是否可以?”学生继续在诵读中尝试顺序的调整,根据语感而判断出“不能调换”。这时的学生已读出文中的味道和意境,语感逐渐增强,思维空间随之打开,体会到作者的理想。

最后,教师安排对阅读文章的背诵,使学生的语言得到一定的积累,在日后的阅读中感受到字句中情感的细微变化,同时在写作中也会运用所学技巧准确地表达出内心世界,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内心得到满足,在无形中提升其语文能力。

四、强化互动,形成探究精神

研究性的语文课堂中,对于阅读应让学生有过多的时间去做独立的揣摩,教师需强化互动环节,丰富讨论的形式,彰显出灵活性,让其思维得到高速的运转,产生好奇并将其转换为求知的欲望,紧跟授课节奏探究更多的内容,形成终身的探究精神。实践中,教师对新授课方案进行反思,考虑到学生在独立揣摩时易走入困局,需配以点拨的方式辅助其找到切入点,使之思维得到相应的启发,正视自身的不足,有方向地去改进。

例如,在阅读《紫藤萝瀑布》时,可以先邀请学生表达出读后的真实感受“通过阅读,我看到像瀑布一样的紫藤萝,真的很美”。这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展现出多位名家对该文的点评,学生将其中思路进行对比,发现自身并未探究到文中的深意。教师点拨“作者写景较为传神,但仅是想表达美景吗?”学生思维运转,马上明白“原来是将景与作者的情感结合,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在后续写作时也会融入自身的情感,提升其语文能力。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灵活的授课手段是凸显教学实效性的先决条件,也是一个有力的工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真实需求去设计阅读方案,结合其成长中心理和情绪的变化等,燃起对阅读的热情,使之更好地参与进来,感受到阅读所蕴含的价值,继而产生求知的欲望。

教师通过点拨等方式,结合其在参与后的反馈信息等,有针对性地调整阅读的方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尊重其成长中的个性差异,使之阅读的思维得以打开,在运用中愈发活跃,能够灵活地应对多种不同的阅读文体,鉴赏力增强,也使之语文能力快速提升。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语感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论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