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以广东高校为例

2020-02-22刘文林李庆朋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调研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刘文林,李庆朋

(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 广州510800;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 广州510800)

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愈发激烈和严峻。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从未停歇,通过其文化、价值观、各种社会思潮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代青年,使得部分高校青年大学生存在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高校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要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是时代和现实的必然要求,极具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深入了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本文采用实证研究的方式,特选取广东省15 所高校(涵盖公办及民办院校;本科及专科院校)的2512 名大学生为调研对象,运用WPS 表单、问卷星等形式进行问卷调查和人物访谈,从客观的数据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调研内容的数据分析

关于高校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状况,本文主要从高校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情况、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情况两个维度调研。具体包含以下6个方面:

(一)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同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情况、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共产主义的态度等。研究发现:81.1%的学生认可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说服力,其中64.6%的认为说服力较强,认为马克思主义永不过时。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知识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到了73.3%;71.5%的人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较为认可;93.5%的学生意识到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非常重要和比较重要。但是依然有25.4%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太了解,更有1.1%的完全不了解;17.9%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情况说不清楚,0.8%的认为已经过时,没有说服力;8.4%的人认为共产主义虚无缥缈、遥不可及;5.5%的学生认为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不太重要,1%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可见,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严峻,绝不能存在缓一缓、歇歇脚等。

(二)学生对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党的领导的态度、入党的积极性和入党动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情况等。调查显示:97.8%的学生比较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97.1%的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感到满意,其中的54.8%是非常满意;97%的学生对党的领导较为满意;73.6%的学生入党积极性较好,对加入党组织有较强的意愿;63.1%是学生入党动机是因为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矢志不渝的追求。97.4%的学生对我国的政治管理模式和治理体系的表示认同。与此同时,调查也显示,对社会主义制度不太满意的占到2.1%,不满意的占到0.6%;仍有1.9%的学生对党的领导满意度一般;23.5%的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认为入不入无所谓。更有2.6%的学生表示不想入党,10.3%认为入党能够方便日后找工作,10.2%认为入党是一种荣誉,5%是因为家人的期望,1.5%是因为随大流赶时髦;2.6%对我国的治理模式不太认同。

(三)学生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态度和认识

重点调研:学生对西方政治制度的态度、对西方价值观念的认可度、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等。调研显示:67.9%的人认为西方政治制度与我国的各有千秋,难以说清,有14.4%的人认为西方的做法非常好,值得学习。在对西方宣扬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的态度调研中,非常认同的占到14.5%,比较认同的占到61.7%,不太认同和不认同的只占到20.8%和2.8%。在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对大学生的影响中,有46.4%的学生认为不一定是坏事,认为影响不大的占到20.6%,17.8%认为说不清楚,只有14.9%认为很危险,应该高度警惕。上述数据说明学生受到西方价值观影响比较大,且部分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所带来的影响的敏锐性和警惕性不高,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内涵缺乏清晰的认识,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极具必要性。

(四)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掌握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对时事热点和政治理论的关注程度、用在政治理论学习上的时间多寡、理论掌握情况等。调研显示:学生对时事热点和政治理论的关注程度相对较高,其中特别关注和比较关注都占到85.6%;从关注的时间来看,每天关注时事政治、观看新闻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 个小时以内,其中低于1小时的占到47.5%,在1-2 小时都占到43.3%,而每天花费3 个小时以上关注时事都只有2.5%。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进行过相关学习的占到89.8%,其中进行了多次系统学习的仅占17.9%。仍有10.1%的学生对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未进行过相关学习。13.5%对政治理论不太关注,0.9%不关注。可见,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兴趣度蛮高,但是所花费的时间和知识的掌握情况依然不够。

(五)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教育情况

重点调研:学生的爱国热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想信念情况等。调研显示:99.2%的学生均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98.7%的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影响比较大的是父母和学校老师,分别占比48.6%、31.4%。对学生的理想信念调查中,从高到低依次为:为自己都发展考虑(36.7%)、为国家做贡献(26.7%)、为社会服务(18.6%)、为父母和家人努力(17.7%)。此数据中选择“个人利益”至上的人数比选择“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人数仅低8.6%,可见,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依然占据较大比例。另有0.8%的学生对祖国不太热爱,1.3%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认同。大学生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教育任重道远。

(六)高校开展的意识形态教育实施情况

重点调研:学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学校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的频率、学生对学校组织活动的满意度、学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喜欢的教育方式等。调研结果显示:97.8%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较为重视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76.2%的学生认为开展的教育效果较好;96.2%的学生认为院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活动能够引领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形成;69.1%的学生认为对自身的学习、就业及未来发展影响较大;对所在学校、学院或班级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频率调研中,大部分的院校都限定在每学期4 次以内,其中1-2 次的占到35.3%,3-4 次的占到37.4%,5 次及其以上的占到27.3%。77%的学生认为院系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较为丰富多样。与此同时,仍有3.5%的认为院系对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引领不够理想;0.7%的学生反馈基本没开展过相关教育类活动;3.4%认为对效果不满意,认为是流于形式。可见,高校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力度和效果仍存不足。

二、调研结论

数据分析得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状况整体较好。表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得到普遍的认同,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度较高,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学习和掌握。坚信共产主义能够实现,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满意度较高,非常认可我国的政治管理模式、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大多数学生愿意加入党组织且入党动机大多较为纯正,愿为人民服务。学生对时事热点和政治理论的关注度和学习度较高,每天会抽出时间进行学习,对党的最新理论学习掌握情况相对较好。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爱国情怀,他们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希望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各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重视度相对较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学生对教育效果认同度相对较高,认为能够引领青年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形成,并对自身的学习、就业及未来发展影响较大。

于此同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严峻。表现在:依然有小部分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共产主义理解不深、理解不透,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有点过时、共产主义虚无缥缈。极小部分的同学依然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态度摸棱两可,他们对入党不感兴趣或动机存在功利主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敏锐性不高,他们容易被西方宣扬的自由民主等普世价值所迷惑,学生对西方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警惕性和敏锐度不高,认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各有千秋、难以说清。依然有小部分学生对时事热点和政治理论兴趣度不大、关注度不高、缺乏系统全面的掌握。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欠缺,未来的发展中将个人利益放在首位,服务和奉献意识不强。部分学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次数、频率、质量还有待提升,部分学生对教育效果还存有满意,认为学校的教育对自身的学习、就业及未来发展影响力有限。

三、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外国观念的侵入对一个传统社会的稳定造成的威胁,比军队和坦克更彻底。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一个国家的解体、政权的更迭,往往都是从思想领域打开缺口、通过意识形态的渗透开始的。高校要以史为鉴,充分认识到意识形态斗争的严峻性、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提高对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视程度。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重中之重的首要主业去抓,履行好意识形态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力度,坚决巩固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意识形态教育合力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着意识形态教育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按照“先审核后使用”的原则选优配强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一支以思政课教师为主导,辅导员、班主任、政工干部、宣传人员、学工人员、专业课教师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意识形态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培训培养力度,提升各类思政政治教育主体的党性教育、思想觉悟、专业素养和育人本领,同时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各教育主体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因势利导,将党的最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社会焦点热点问题及时精准的讲授给学生,加强对学生思想和价值的引领,旗帜鲜明的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三)丰富教育内容,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的教育教学全过程,与时俱进丰富教育内容,增加意识形态教育活动的力度和频度,不断增进广大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进而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讲清讲透西方意识形态的内容,让学生学会辨别,自觉警惕西方文化的渗透,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价值认同和精神共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四)创新教育方式,潜移默化筑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列宁在《怎么办?》一书中提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政治揭露工作本身就是瓦解敌人制度的一种强有力的手段”等[5]著名论断,为高校意识形态的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高校要到学生中间去旗帜鲜明的灌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敢于揭露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征,帮助学生提高警惕、拨开迷雾。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改变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空洞泛化的教育方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课堂活起来、火起来。同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统一,丰富第二课堂活动,常态性的带领学生前往爱国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各类教育活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潜移默化的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从而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做新时代优秀大学生。

(五)发挥网络优势,占领网络意识形态教育高地

当下的网络已经成为西方反华势力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分化、西化中国的新手段、新阵地,他们使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可以达到暴力、金钱无法征服的目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这个部分我们不去团结,人家就会去拉拢”。高校要重视网上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占领,提升各思政教育者的网络技能水平和教育能力,组建优秀网上教育团队,加强网络内容建设,采用网站、微课、慕课、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方式,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同时,加强网络监管力度。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倡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辨别网络信息,将潜在的危害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从源头上管控好,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自觉抵御资本主义糖衣炮弹的袭击。

(六)激发自我教育动力,筑牢学生理想信念之基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教育与自我教育》一书中提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的著名论断,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同样提出了名言“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本领,实现“他教”与“自教”在受教育者身上的统一。高校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内生动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去补思想精神之钙,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培育青年学生的“公民意识”,强化道德教育,克服极端利己主义。提高学生自身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从而自觉坚定理想信念,担负起新时代青年的使命和担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猜你喜欢

调研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