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
2020-02-22王晓萍
王晓萍
(丹东市中心医院(妇儿院区),辽宁 丹东 118002)
小儿消化不良作为临床常见儿科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腹胀腹痛、早饱恶心、上腹灼热及食欲缺乏,具有反复发作及发生率高等鲜明特点,并且不存在典型特征性,往往出现较少或一种等临床表现,不止影响患儿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效果,更严重阻碍其生长发育。目前临床认为小儿消化不良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便现代化医学主张选择抑酸药物或促胃动力药物进行对症治疗,但是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其总体疗效仍存在着相应的上升空间,建议探究出其他高效的治疗方案[1-2]。同时,近几年来中医学地位有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患者选择接受中医治疗,特别是体质虚弱的老年人群及幼儿,以消化不良患儿为例,经中医药辨证治疗能有效调理其脾胃功能。此外,还有学者表示,在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临床治疗中,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性高[3-4]。鉴于此,本文分析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医治方案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纳入研究的消化不良患儿一共102例,纳入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以随机盲选分组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51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33∶18,年龄为0.60~4岁,平均年龄为(2.51±0.27)岁;观察组51例患儿中,男、女比例为34∶17,年龄为0.70~5岁,平均为(2.52±0.2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
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有关“消化不良”疾病的诊断标准;全部患儿家属均知情签署相关医治同意书。排除标准: 两组患儿均存在近期口服促胃动力药物的情况;两组患儿均存在严重精神障碍者,也存在胃肠道及肝胆脏器出现原发性疾病的情况;两组患儿均存在试验用药过敏的情况;两组患儿均存在用药期间不遵医嘱的情况。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饮食干预,纠正机体水电解质紊乱始终保持酸碱平衡,针对已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则采取相应的对症治疗方法。具体治疗方法如下:
1.2.1 对照组 实行常规治疗。方法: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该药物由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号为S20060010)用温水或牛奶溶解后服用;不足1岁的患儿每日1次,每次口服1片;1~6岁的患儿每日3次,每次口服2片。
1.2.2 观察组 实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组方:大枣6 g、黄连6 g、甘草6 g、党参6 g、干姜6 g、枳壳12 g、莪术15 g、蒲公英15 g、黄芩9 g及半夏9 g。针对食欲缺乏的患儿则以原方为基础去除干姜增加石斛10 g及麦冬12 g;针对呕吐及嗳气严重的患儿则以原方为基础增加代赭石9 g及枇杷叶9 g;针对寒象严重的患儿则以原方为基础增加附子9 g及白芷12 g;针对热象严重的患儿则以原方为基础增加浙贝母12 g及生地12 g;针对出现血瘀的患儿则以原方为基础增加丹参12 g及丹皮12 g。将上述药材加水800 mL大火煎煮得药液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并且叮嘱患儿遵循医嘱合理饮食按时用药。
两组均连续医治2周,然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
1.3 评价标准 ①疗效评价标准:经积极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除,食欲恢复至正常水平为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且食欲趋向正常为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无变化,食欲未改善为无效[5-6];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00%。②分别统计两组患儿泛酸消失时间、上腹饱胀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③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此次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相关数据,涉及的计量数据采取()代表,然后采取t进行检验;涉及的计数数据采取[n(%)]代表,然后采取χ2检验;P<0.05代表两组之间的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76.47%)(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对比 [n(%)]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对照组泛酸消失时间为(8.41±2.03)d、上腹饱胀消失时间为(9.48±2.24)d、嗳气消失时间为(11.46±1.52)d;观察组的泛酸消失时间为(6.12±1.13)d、上腹饱胀消失时间为(5.26±1.42)d、嗳气消失时间为(7.57±0.23)d。结果显示,在泛酸消失时间、上腹饱胀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5.283、6.127、6.148,P<0.05)。
2.3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51例患者中,发生恶心4例、腹泻3例、头晕2例,总计9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65%;观察组51例患者中,发生恶心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92%(χ2=11.273,P<0.05)。
3 结 论
小儿消化不良又称功能性消化不良,为儿科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疾病不仅会直接影响患儿正常进食,而且能造成其长期营养物质摄入远远不足,阻碍其生长发育进程。有研究资料显示,部分消化不良患儿存在合并紧张、焦虑及神经症等心理症状,而如何减轻其心理负担,得到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及重视。目前,尚未明确小儿消化不良的发生机制,但是临床建议选择多潘立酮片等促胃动力药物对其进行治疗,但是这样药物存在出现锥体外系不良用药反应的可能性,促使儿科治疗严重受限[7-8]。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是治疗儿童消化不良的常用药物,不存在明显的用药不良反应,具有相对较高的临床用药安全性,而其临床疗效相对有限,无法满足各种类型患儿的治疗要求。由此可见,制订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对保证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价值作用。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经研究发现,以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为基础联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能明显增强其临床疗效。从理论角度来看,脾脏是气血生化的源头,一旦脾胃无法正常发挥其生理作用则机体无法处于水谷精微充盈的状态,对元气充沛、统摄血液的不利影响相对深远,甚至可能造成留痰湿的情况。中医治疗小儿消化不良以阴阳调和及辛开苦降为核心原则,着重强调升降患儿脾胃功能,而此次研究中开方半夏泻心汤,选择半夏为君药,与干姜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辛温散脾驱寒的作用,能有效防止呕吐[9-10]。由此可见,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方案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此外,国内有学者表示:小儿消化不良患儿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增加半夏泻心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儿的食欲,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此次得出了与之较为相似的研究成果[11-12]。本次研究中纳入两组消化不良患儿,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医治方法,观察组患儿则实施半夏泻心汤加减医治,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泛酸消失时间、上腹饱胀消失时间、嗳气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充分说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症状消失时间。
综上所述,消化不良患儿实行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的疗效明显,可使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缩短,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