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影响
2020-02-22张有晨
李 青 张有晨 高 妍
(辽宁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0)
根据卫生组织研究提示,慢性病现已成为我国很多老年人群死亡的重要因素,在全部死亡因素中慢性病占比约60%。目前,临床对于慢性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认为与不可控因素(性别、年龄、遗传等)、喝酒、吸烟、不规律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在文化环境、卫生服务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中,不良生活习惯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的首要因素[1]。本研究旨在探讨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50∶50;年龄60~80岁,平均(70.16±1.21)岁。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比例为51∶49;年龄61~80岁,平均(70.32±1.5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P>0.05,可比。若满足以下条件任何1项,则判定为慢性病高危人群。判定标准:①属于超重或中心型肥胖,体质量指数≥24 kg/m2,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②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在130~139 mm Hg、舒张压在85~89 mm Hg。③血脂正常:总胆固醇边缘升高≥5.18 mmol/L;三酰甘油升高≥2.26 mmol/L。④空腹血糖(FPG)受损:6.1 mmol/L≤FPG<7.0 mmol/L[2]。健康生活方式的判定标准:①适量运动,每周锻炼次数为5次,每次运动时间>35 min。②睡眠状态良好,每晚睡眠时间在7~8 h。③适量饮酒,每日摄入酒精量在30 mL以内。④规律饮食,避免吃宵夜,定时吃早餐,不暴饮暴食[3]。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运动、饮食、吸烟、饮酒、睡眠5个问题。干预前,发放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干预后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对两组的复诊率和满意度、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健康教育评分进行分析和比较[4]。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健康教育,主要为患者口头讲解有关慢性病的相关知识[5]。观察组患者实施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在主治医师的健康教育和报告解读的基础上,由健康管理师建立教育小组,小组成员组成若干组,每组由1名工作人员进行负责。分组完成后,与自身负责的患者加微信好友,有利于患者与实施教育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保证一对一交流。所有接受教育人员均以匿名方式出现,以群昵称入群并编号。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合理膳食、心理平衡等[6]。
1.3 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两组复诊率和满意度、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健康教育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健康教育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复诊率和满意度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复诊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比较 观察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健康教育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评分为(95.54±1.10)分,对照组为(77.64±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1659,P<0.05)。
表1 两组复诊率和满意度对比[n(%)]
表2 两组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比较[n(%)]
3 讨 论
在我国,多数人群对自我健康的意识十分薄弱,且存在一系列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吸烟、喝酒等。因此,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其中教育方式的选择十分必要。微信平台作为现代人的首要交流平台,其能够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定期推送有关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使患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有充分的了解,由此达到督促患者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的目的[7]。
通过多种形式为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员进行有关疾病及健康生活行为的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树立健康观念,促使患者能够对卫生保健知识充分掌握,自愿采纳利于自身疾病的知识或行为[8]。微信健康教育为临床的一种新型模式,该方式超越了时间及空间的界限,主要是利用现代化方式,给予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能够对健康教育内容以最直观、最快速的方式了解,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途径。微信健康教育具有以下特征:①具有及时性,能够发送视频、语音、文字、图片,操作便捷和直观性,可重复查看,由此建立动态、个体化以及连续性的管理模式[9]。②具有互动交流性和双向性,医患间可通过微信平台随时进行沟通,使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指导,使教育效果的实时性得以提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复诊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相关行为以及BMI汇总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微信健康教育模式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其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率,提高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