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排螺旋CT对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2020-02-22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36期
关键词:低剂量螺旋边界

赵 焱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辽宁 沈阳 110002)

据相关调查[1],针对非早期发现的肺癌患者,其5年存活率<12%,而早期发现者,且通过开展积极、全面治疗,其5年存活率则达71%。所以,针对肺癌患者,早期发现对其治疗及生存率提升,有积极意义。对于多排螺旋CT而言,其是诊断早期肺癌的重要方法,而伴随配套设备的日渐更新与升级,为早期肺癌确诊提供了切实条件与依据[2]。对于孤立肺结节而言,其临床症状的特性并不显著,尤其是小体积单发肺小结,通过开展多排螺旋CT检查,有助于肺小结节综合检出率的提升。现阶段,多排螺旋CT在具体的空间分辨率方面,已得到大幅提升,而探测器的宽度可达0.625 mm,重建层厚也能达0.625 mm。需要指出的是,现阶段,针对健康人群体检而言,2.50 mm、1.25 mm乃是比较常用的重建层厚[3]。本文针对所收治的确诊或疑似有肺部小结节患者,分别开展多排螺旋CT 2.50 mm、1.25 mm检查,探讨其诊断价值,现对此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选取本院收治的90例确诊为肺部小结节患者,均行低剂量螺旋CT检查,拥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排除陈旧性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者。其中,男性60例,女30例,年龄35~80岁,平均(68.70±8.27)岁。将患者按照结节直径的不同分为3组,即(>10 mm)、B组(5~10 mm)与A组(<5 mm),3组年龄等资料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并且最大程度消除患者因素对整个CT影像所带来的影响,在检查时,需使全部患者的呼吸深度相同。本文所选取患者,都在检查开始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呼吸训练,且均选用相同型号的CT机进行检查,设定具体的扫描参数:其一,自动毫安,设定参数为120 kV,噪声指数(20,100层厚),将螺距控制在1.75 mm,探测器为1.25mm×16 mm,机架转速每秒0.8 s,每周35 mm;其二,固定毫安。探测器为1.25mm×16 mm,机架转速为每圈0.8 s,每周35 mm,螺距为1.75 mm,参数为50 mA、120 kV。

1.3 评定肺部结节的标准 若局限性高密度影的长径为≤3 cm,且长宽径之比≤3∶2,即结节。判定结节边界清晰度的标准[4]:如果肺部结节有着非常清晰的边界,即5分;若边界较为清晰,即4分;若边界不清晰,即3分;若边界较为模糊,即2分;若边界模糊,即1分。判定边缘症的标准[6]:①钙化。CT值>120 HU;②分叶征。在病灶边缘处存在数个切迹,而且处于相邻状态的切迹之间,有着外凸的轮廓;③毛刺征[7]。病灶边缘向周围,有无分支且放射状的细线条影,且条影为短线,除此之外,还存在略粗的近病灶;④空洞征。在整个肺部结节当中,呈现为近似圆形的低密度影。

1.4 评价图像质量 评价CT影像质量,可分成如下等级[8]:如果图像没有发现伪影,即优;若图像当中存在肺尖,或是肺底能够观察到少量的伪影,但对诊断不造成影响,即良;如果图像伪影明显,并且已经影响对肺部结节的判断,即差。

1.5 统计学处理 SPSS20.0处理文中数据,秩和检验肺部结节数目、内部特征及边界清晰度等,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CT图像质量 在所选取的这90例患者中,79例CT图像质量为优,占比为87.78%,11例为良(12.22%),无差。由此提示,多层螺旋CT对肺小结节进行检查,其图像质量可以较好的满足诊断要求,肺部结节直径为1.5~15.5 mm。

2.2 肺部结节检测形态对比 A组当中的2.50 mm、1.25 mm重建层厚的空洞、肺小结节毛刺征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但钙化检出结果、分叶征及边界清晰程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B、C组2.50 mm、1.25 mm重建层厚的内部密度、肺小结节边缘特征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2。

表1 3组在2.50 mm、1.25 mm重建层厚下的肺部结节边界清晰度对比()

表1 3组在2.50 mm、1.25 mm重建层厚下的肺部结节边界清晰度对比()

注:与C组对比,aP<0.05。

表2 肺部结节CT征象优良率对比[n(%)]

3 讨 论

针对肺癌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乃是其治疗的核心所在。通常情况下,肺癌在早期阶段,并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如果未能及时发现病情,则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各种不良后果。因此,为了能够在早期阶段发现肺癌,针对高危人群,开展系统化的体检筛查,意义重大。但需要指出的是,受扫描速度、层厚等因素影响与制约,传统CT在现实早期肺癌及肺小结节方面,效果不佳;而针对多排螺旋CT而言,其能够大范围且快速化的开展薄层扫描,因而可以将漏层对整个图像效果所造成的影响消除掉,最终达到提升图像分辨率的目的[9]。所谓胸部低剂量螺旋CT,从根本上来讲,在对肺小结节检出率以及早期肺癌诊断准确性不造成影响的前提下,适当的降低辐射剂量,因此其操作方法是在各项参数上保持不变,但降低了管电流,因而可以降低重建层厚辐射剂量。现阶段,在临床中,比较常用且有效降低多层螺旋CT辐射剂量的方法为降低扫描、降低管电压及降低管电流等。

需要指出的是,多层螺旋CT所对应的管球,有着更高的利用率,以及更低的图像噪声。有报道[10-11]认为,更高的Z轴方向空间分辨力,以及更高的时间分辨力,有助于辐射剂量的降低,而且还能使重建层厚更薄,使图像噪声维持不变,如果所选用的重建层厚更薄,那么其会有更高的辐射剂量。因此,在开展胸部低剂量螺旋CT检查时,需要将图像质量与曝光剂量间所存在的关系处理好。针对直径≤5 mm的肺小结节检出率,有关报道并不多,但基于既有文献[11]得知,胸部低剂量螺旋CT在对肺小结节检出率(≤5 mm)上,维持在85%~91%。

由本文研究得知,A组当中的2.50 mm、1.25 mm重建层厚的钙化检出结果、分叶征及边界清晰程度相比B、C组,差异显著。由此表明,针对确诊或者疑似有肺部小结节患者,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2.50 mm重建层厚在具体的辐射剂量上,较1.25 mm明显偏少,因而诊断价值更为突出。

猜你喜欢

低剂量螺旋边界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守住你的边界
拓展阅读的边界
探索太阳系的边界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意大利边界穿越之家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自适应加权全变分的低剂量CT统计迭代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