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诗学视域下《半生缘》的女性人物形象

2020-02-21郭小霞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现代性

摘 要: 《半生缘》是张爱玲在20世纪50年代写的20世纪30年代的故事。从文化的角度对文学进行批评的文化诗学能够对其中塑造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全方位的诠释。一方面,从作者创作的文化背景出发,将作品深入到历史语境中,能够揭示出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态,从而更好地追踪作者树立女性人物形象的根源。另一方面,站在跨世纪的角度,关注现实境遇,去解读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能够对现代女性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文化诗学 文化背景 女性人物形象 现代性

1995年,蒋述卓针对当代文学提出了“文化诗学批评”,他认为文化诗学是一个立足于本土文化语境、具有新世纪特征、以文化关怀和人文关怀为价值基点,并且有一定阐释系统的文化批评。其内涵分为这样三个层次:一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作品表现出来的文化哲学观,阐释出作品体现的文化观念与文化思想,解决叙述者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背景问题。二是把作品描绘的社会状态、人物命运与心理活动放到相应的文化背景下去考察,揭示出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态,从而解决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三是要站在跨世纪的角度,着重关注作品对文化人格建设的作用,尝试去解决批评的时代性问题。a1998年,童庆炳提出了“建立‘文化诗学的初步构想”,他对文化诗学的思考延续在21世纪的前十五年中,最后他对文化诗学的核心命意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种呼吁”,即以审美为中心,以深入到历史语境之中、要有细致的文本分析为基本点,呼吁文化诗学“从文化批评走向现实干预”b。他们都不仅强调分析文本要与作者创作的文化背景、历史语境相结合,同时要求要密切关注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性价值。反观当下,“文化诗学批评”需要用现代性的眼光去审视文学现象的复杂性,重新与作品、作者对话,让文学与现实接轨,与现代社会接轨,深入挖掘文学作品的现代性意义。

《半生缘》是张爱玲以顾家、沈家、许家的生活面貌为中心,以顾曼桢与沈世钧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世俗风貌。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折射着作者自己的生活阅历,也隐含着作者对社会文化的感悟。其中女性人物的所思所想、命运安排都有作者经验和个性的渗透。以21世纪的视角,去反观作品中的女性人物,依旧能够触动当代读者的心灵。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能够为当下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带来现代性的启迪意义,能够为现代女性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提供很好的指南。

一、作者创作的文化背景

《半生缘》 是张爱玲由《十八春》 删改的,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作者自己的心路轨迹被有意无意地烙刻进去。c新中国的成立,使汹涌澎湃的时代浪潮向张爱玲席卷而来。她看到了祖国光明的未来,她对祖国的前途充满希望。她相信知识的力量,坚信年轻人运用知识能够打拼自己的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她也预感在相对自由宽松的工作环境下,年轻人有权利本能地去追求真挚的爱情。她也明白在和平的年代,年轻人会有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可以闯出崭新的天地。

但是,张爱玲毕竟在封建统治时期生活过,她对当时人们身体和心灵所遭遇的苦痛感同身受。她能够敏锐地感受到社会的畸形和不合理。作为女人,她们迫于生存的压力,总是可以穿着显示着她们身体的旗袍,穿梭在舞厅、咖啡馆等娱乐场所,她们的身体具有商品的魅惑力,她们永远是各个阶层男人的固定欲望对象,d出卖自己的灵与肉成为她们最快捷的谋生手段,她们的单纯和善良会随着卖身生活被自私和无情取代。作为男人,他们会利用自己的金钱和地位去放纵自己的情欲和性欲,他们靠着花言巧语和没有实际价值的承诺,将不止一个女子养在家里,而他们仍然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夜不归宿、寻欢作乐依然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他们很多人都并没有意识到对家庭需要承担作为丈夫、父亲应有的责任。老一辈的门第观念依旧存在,他们会戴着有色眼镜去干预儿女的自由恋爱,总是以家庭地位、金钱权势去和子女的婚姻幸福匹配,习惯性地继续扮演着包办儿女婚姻的角色,成为年轻一辈用心经营建立在有爱情为根基的婚后生活的绊脚石。传统的贞洁观念和保守意识还是没有淡化,老一辈求得安稳、保全既得利益的想法斩断了年轻人走向幸福生活的道路,削弱了年轻人独立自主生活的锐气。这样的文化环境,使老一辈禁锢在自己的生活圈子、生活观念里,使年轻一辈在自己向往的爱情、事业面前犹疑徘徊,一代又一代的不幸还在继续上演。张爱玲也历经了残酷无情的战争,耳闻目睹了多少人的命运被改变、多少人的灵魂被践踏,无数国人辛苦奋斗的简单生活被彻底毁灭。

张爱玲是悲观主义的,尽管社会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她的内心还是被悲凉、妥协、苦难充斥着。

二、旧文化背景中的女性人物形象

《半生缘》 是在新旧时代交替下孕育而生的,它是张爱玲得心应手的一篇大作。它不像《封锁》只描绘了在电车上对宗桢动情的翠远,也不像《倾城之恋》只呈现对感情充满功利性的白流苏,还不像《年轻的女人》只表达走进结婚、生孩子固定的生活泥淖的沁西亚,更没有像《多少恨》中把浓墨重彩挥洒向将爱情止步于小屋子里的家茵。一直想靠自己努力工作来有尊严生活的曼桢、为了维持家庭生计一步步由舞女走向妓女的曼璐、不敢走出家庭温室的翠芝、以自以为是的幸福观去干涉女儿生活的石太太、为已经有了大室和小公馆还去招惹上海舞女的沈老爷而明争暗斗的沈太太和姨太太,以及年轻守寡而心胸狭隘的嫂嫂,等等,在《半生缘》 中纷纷登场。

年轻一辈是不幸的。曼桢受过良好的知识教育,一直在凭借努力工作承担着家庭所有的重负。她忍受着白天上班、晚上去做两份兼职的苦,就是想要过有尊严、经济独立的生活。她有过浪漫、终生难忘的恋爱经历,她都和另一半沈世均私订终生,将要走进美好婚姻的殿堂。但是她所有的一切被多股传统文化的力量摧毁殆尽。沈家的门第观念,让有舞女身份姐姐的曼桢和心爱之人分开。靠色相维持家庭生计,因为年老色衰而身价贬值,想要一个稳定家庭的曼璐,自私、嫉恨让她鬼迷心窍,竟然为做投机生意、早就觊觎二妹美色的丈夫祝鸿才出谋划策,让曼桢的清白毁于一旦。贞洁观念强烈、为了生活安穩、抵挡不住金钱魔力的顾太太,带着将错就错的期望,打着为了儿女幸福的旗号,当初不顾曼桢的安危,后来又让曼桢对祝鸿才妥协。曼桢的命运被那个暴风骤雨的夜晚完全改变。她错过了深爱他但是没有勇气抗争家庭门第观念的心上人沈世均,她也没有摆脱因为孩子就委曲求全的思维定式,最后还是和一个自己誓死抵抗的恶魔祝鸿才开始了一段无爱痛苦的婚姻。想要继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为自由爱情做过努力的石翠芝,最终也是走进了将就的婚姻。习惯了锦衣玉食生活的她,始终没有走出家庭的安逸圈。那个甘愿让她解除婚约的钟情者许叔惠,起初就被有严格门第要求的石太太淘汰了,石翠芝和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早早就被扼杀了。她要去上海求学,要去上海找份工作的念想被包办婚姻、传统幸福观一一碾碎。早早丧夫、没有自己独立家庭依靠的世均的寡嫂也是苍凉的。她没有自己丈夫的支撑,心胸狭隘、嫉妒成性、斤斤计较的性格慢慢形成。她让自己不由自主地陷入婆媳关系、妯娌关系之中。她时刻在衡量婆婆对自己儿子的爱和对自己小叔子的爱,后来又对比婆婆对自己的态度和对妯娌的态度。分家产的时候锱铢必较,挑拨离间小叔子和表妹的感情、对自己的儿子溺爱放养,都是她性格不健全的表现。

老年一辈也是不幸的。沈太太对丈夫娶二房无可奈何,对丈夫找舞女甚至都无权过问。对丈夫只报一个微不足道的念想——过年回家吃顿年夜饭,但是年年落空。当丈夫病重搬回自己这边时,她满心欢喜,不计前嫌,生活重新恢复了生机。姨太太虽然曾经一段时间享受着正房的待遇和福利,沈老爷生病时,面对大房儿子被器重,她深感危机重重。她要用儿子去拴住老爷的心,她要为财产夜夜担忧、牵肠挂肚。顾太太也遭遇了丧夫的磨难,她眼睁睁地看着大女儿为了全家而放弃自己正常的生活,她又眼睁睁地看著二女儿为了全家放弃自己幸福的生活。她过得很拮据,很简朴,但是她真的穷怕了,折腾不起了。她们都是被自己的男人而主宰了命运的女人。

三、女性人物形象的现代性

西方看待现代性问题,吉登斯将其理解为17世纪以后西方出现的一种全球化的生活制度和生活方式;霍尔将其理解为世俗物质文化、个人主义的兴起。中国的现代化问题,在于告别中国古代文明的思想、观念、制度,并在其中建立中国现代思想和制度的过程。e现代性的本质具有不确定性,它依赖于一种超越过去的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含义。现代性表达在对社会性别的界定和规范上,其内容总是变化的、不固定的。“五四”时期的女学生体现了当时的现代性意义。1949年到改革开放前,对现代性的追求反映在女性形象塑造上,那就是男女平等、没有阶级压迫、摆脱封建落后思想束缚的社会主义女性形象。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形象的现代化表现在对丰富物质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到了21世纪,现代性随着时代的变迁被赋予了更多的元素,包括主体意识的强调,对知识、品位的追求,对真善美的向往。优秀女性人物形象不仅是适应市场经济具有事业心的,还是知性的、大方得体的,作为一个兼妻子、母亲和个体统一的角色而存在。不同时期女性人物形象的变化,取决于不同时期人们对现代性内涵的不同理解。 f

《半生缘》 被陆续改编成电视剧、电影,其经典性、永恒性不言而喻。文学经典的永恒,首先是对人类道德、邪恶、死亡和痛苦等重大问题关注的持续性,其次是对这样的问题理解的独特性构成文学史不可复制的“启示”。既然是“启示”,那就意味着文学经典并不要求任何时代的读者接受特定时代特定文学经典的“立意”,而在于这样的“立意”,可以为新的时代、新的价值追求的人们构成必须经过接受主体创造性消化的“养料”。g在21世纪再次审视《半生缘》的女性人物形象,会对女性人物的现代性追求有全新的启示作用,对女性少女时期只扮演单独的个体角色到结婚后扮演母亲、妻子、媳妇、妯娌等多重角色都有切实的借鉴意义。

新时期,女性在少女时代,面对继续提升自己、想要继续打拼的机会,还是会出现电视剧《青春斗》里丁兰母亲那样的例子。为了自己养老有保障,让女儿放弃出国继续深造的机会;也让女儿放弃在大城市打拼的机会,安心回老家工作、与当地人结婚。

当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门当户对、存款、房子、车都成了父母衡量女儿婚姻幸福的重要标准。当这一切和自己独立意识指引下的幸福观念冲突的时候,还会不会像翠芝一样躲在家庭的避风港下,默默听从父母所有的安排,不去求学,也不去工作。现代女性如果能在自己独立判断的前提下,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完全可以对自己的梦想,对自己的爱情,对自己的婚姻做出属于自己的选择。那些封建思想、传统价值观念再也不能成为束缚女性追求知识、追求事业、追求自由爱情的缰绳。

结婚后,作为母亲,该不该去一味地宽容孩子一切的错误行为,像寡嫂一样盲目地认为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作为妻子,是不是像沈太太、姨太太那样让丈夫成了自己的天。独立的生活意识和独立的经济都是现代女性婚姻生活必不可少的法宝。当婚姻生活出现了问题,能不能像曼璐一样迎合丈夫的喜好,去一味地隐忍、一味地迁就。因为孩子,该不该就像曼桢一样放弃了自己工作的机会,委屈自己浸泡在一场无爱痛苦的婚姻里。现代女性拥有更多发展自己的机会,重新选择、重新生活的信念始终不可以倒下。作为媳妇,和婆婆都关注同一个男人,也就是自己的丈夫、婆婆的儿子。婆婆会总是心疼她的儿子,总觉得媳妇对儿子不够体贴。寡嫂、翠芝面对婆媳关系,都没有从容地处理,让有两个儿子的老妇人最后只能一个人租房去住。如何处理婆媳关系,能与婆婆和谐相处也是现代女性需要进修的一门学问。妯娌关系的矛盾点在于都盯着老人的财产,一丝一毫都要算得清清楚楚。非得像寡嫂那样争得面红耳赤,确实不是理智之举。老人理所应当地拥有享受和支配自己财产的权利,如何靠自己灵活的头脑和健壮的身体去自己打拼想要的生活才是儿女需要花心思考虑的问题。

文化诗学视域下《半生缘》的女性人物形象,有了穿越时空的魅力。《半生缘》因此而更有了深度、高度和厚度。《半生缘》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不仅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经久不衰,作品中男性人物形象、“雨”和“月亮”等意象、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的服饰、作品的影视改编问题等都值得去探讨。

(指导老师:太原师范学院路遥教授)

a 蒋述卓、宋希音:《文化诗学之路的宽广前程|悦读》,《当代文坛》2018年第6期。

b 赵勇:《从“审美中心论”到“审美/非审美”矛盾论——童庆炳文化诗学话语的反思与拓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6期。

c 胡辛:《张爱玲传》,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第368页。

d 李欧梵:《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1页。

e 吴炫:《“审美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质疑》,《当代文坛》2011年第4期。

f 吴玲:《现代性与当代中国女性角色期待的变迁——对1949—2017年间〈中国妇女〉杂志的内容分析》,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08年6月。

g 吴炫:《文学经典何以可能?——文学面对欲望、感觉和情感现实》,《社会科学战线》2013年第10期。

参考文献:

[1] 张爱玲.半生缘[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2] 张爱玲:张爱玲全集[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8.

作 者: 郭小霞,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2018级文艺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美学。

编 辑:赵红玉 E-mail: zhaohongyu69@126.com

郑娟的美德不仅体现在婚姻家庭当中,还体现在对与己有关的他者的关怀之中。但凡自己的境况稍好一些,她想到的便是尽力让身边的朋友们也脱离贫苦,同她一样过上“好日子”。在听说赶超和国庆挣钱不易以及赶超妹妹投江自尽的事以后,郑娟立刻让秉昆把周聪带回家的年货全部给他们,当借住在郑娟太平胡同房子里的赶超和于虹面临没有房产的危机,郑娟便毫不犹豫地把太平胡同的房屋产权无偿赠送给赶超和于虹。因为切身体验到极端的境遇有多么令人痛苦,郑娟对周围人的生存困境生发出巨大的共情能力和宽厚的同理心,这就驱使着她以广博的爱心去帮助和关怀他者,这是梁晓声再度展现的人性美好与温暖的一面。文学应当书写真善美,教化人心,七十岁的梁晓声依然在身体力行。尽管作者在小说中透过周蓉知识分子的形象表达过对于思想修养的看重和追求,也明确地通过周秉昆之口表达过此种立场。@ 1但对知识的信仰和追求并不意味着作家对知识匮乏之人的鄙夷;恰恰相反,尊重寻常百姓的生活逻辑,肯定平凡的价值才是作家一贯坚持的立场,“人类社会的一个真相是,而且必然永远是牢固地将普遍的平凡的人们的社会地位确立在第一位置,不允许任何意识形态动摇它的第一位置,更不允许它的第一位置被颠覆”@ 2。那么在小说中,作者如此塑造郑娟这位笨拙淳朴、学识无多的家庭妇女的不普通之处,既不是从财富和社会地位出发,也不是以学识和思想水平为唯一评价标准,而是挖掘和颂扬普通人的美好心灵,这样一来,作家就跳出了知识分子的固有立场,在尊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现代性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课教学中的应用和策略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重构现代性
浅析文化背景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艺术追问多样的世界
哈哈镜
哈哈镜
关于现代性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