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静观到参与:移动短视频的视觉图景讨论

2020-02-21唐宽欣

新媒体研究 2020年22期
关键词:碎片化互动性

唐宽欣

摘 要 罗兰·巴特在影像修辞学中提到“影像是没有编码的信息,其中隐藏着许多暗线”,移动短视频的发轫与当代视觉话语构建和叙事方式的改变都具有紧密的联系。笔者从视觉图景的角度讨论移动短视频从其独立性的确立、影像话语的建构和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新媒体下自我表达的转型,也是用户从围观到参与的转变。通过对于移动短视频发展的关注,推动人们反思新媒体的视觉图景建构。

关键词 移动短视频 视觉图景 互动性 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22-0091-03

21世纪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不断迭代,屏幕正在代替印刷品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以移动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兴媒介的不断扩充,成为当下视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创作基础,4G/5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影像的发布提供了传播速率支持。信息技术与数字艺术的发展,使媒介信息逐步由静态图文向动态影像转化,媒介载体的变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呈现出动态化、碎片化、强交互性等新特点。新的碎片化动态媒体正把传统长文本进行驱逐,并将影像,尤其是运动的影像推向大众视线的中心。我们所见之处,到处是屏幕,我们正在成屏幕之民①。

1 移动短视频视觉图景的确立

随着轻量化和智能化电子技術的发展,即时移动终端解放了电视媒介的固定性;另一方面,短视频的分享方式打破了单一垄断的信息渠道,去中心化的信息发布方式平等性大大提高。人们制造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从文字图片扩展到动态影像,不断出现多样化的视听和交互的复杂组合,用户从信息的被动接收变成信息的发出者和加工者。如果说以微信为代表的语音社交软件拓展了互联网文字信息的分享模式,那么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移动短视频软件则开创了新的影像社交模式,并由此确立了自身的媒介差异性。

今日头条算数中心给出的关于短视频的定义是:短视频主要是指时长较短、由用户个人或专业度不及传统广电影视也公司的职业/半职业团队制作,且题材更加丰富多样的视频②。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2020年3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04亿,互联网普及率64.5%,手机网民8.97亿,手机上网比例99.3%。截止2020年3月,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05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7.73亿③。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称,截至2020年6月,短视频以人均单日110分钟的使用时长超越即时通讯和综合视频,成为网络视听应用领域之首④。以抖音和快手在苹果应用商店2020年榜单数据为例,两支移动短视频应用一直高居免费榜和摄影与录像分类的下载前列。庞大的使用群体为移动短视频视觉图景的建立奠定了用户基础。

基于移动终端拍摄功能的普及和手机应用程序的创新,视频拍摄和剪辑制作已均可在手机中完成,为移动短视频奠定了创作基础——简单化的创作界面,丰富的后期滤镜和音乐,打破了专业人员对于影像创作的限制,美颜功能、剪辑功能的完善、防抖模式的优化使影像能呈现出良好的视觉效果。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用户观看视频缓冲不卡顿,上传更便捷,为移动短视频提供了即时发布的媒体基础,生发了新的视觉传播形态。用户运用短视频进行影像叙事、自我表达、信息发布、消费推介等,形成相关用户群体交流互动的平台,移动短视频所具有的鲜明的互联网媒介特征进一步凸显,传统报刊广播电视中心化的媒介形态被移动短视频用户围观交流的即时社交行为进一步消解。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抖音号为例,由于短视频应用提供的即时点赞与留言功能,一条一分钟左右的短视频有约5.3万人次参与点赞与留言,对比传统电视节目形态,短视频完成了从静观到互动交流的嬗变,观众积极参与到叙事过程中,创作者与观众的互动性比电视等传统影像媒体得到提高。平台可以通过算法再次推送用户相关可能感兴趣的内容,移动短视频以以轻量、直接、即时的特点填充用户的碎片时间。开放的媒体环境打破了传统屏幕观看作品的被动状态,人人可发布的短视频平台倡导人人都是创作者,通过这种去中心化的的发布方式,传统意义的作者权威性和中心化被解构,打破了传统精英中心观点输出的范式,不同文化视角的作品构成平台内容的多样性。随着用户上传内容的不断增多,短视频平台成为汇聚不同声音的思想场域,最终在不同话语编织的影像中体现为一种独立的,平等的视觉叙事。

2 移动短视频影像话语的建构

移动短视频平台为用户提供了表达的开放场域,通过平台进行表达与讨论,完成个人身份的叙事建构。短视频的创作者通过塑造叙事作品中的角色,建立形象,彰显身份,通过作品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展示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影像的创作在这里不仅指影像在生产过程中作为对象被生产出来,同时还指影像本身也在生产更多的这一生产本身所需要的条件和资源。一些具有强个人魅力、在垂直品类更细分、给用户新鲜体验、本地化的关键意见领袖(KOL)开始产生。这种从传统文化工业延伸出的制造偶像的策略被沿用至新媒体领域,移动短视频的内容建构从用户自发走向机构专业策划的介入。通过品位爱好、消费习惯、娱乐活动等原本私人化行为的展现将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设定为人人向往的愿景,或隐秘或直白的推销给公众,并使观众默认接纳并期许这种生活方式,最终引起围观讨论,形成圈层,平台源源不断地提供丰富的、更新的KOL作为视觉标杆,推动视觉文化的塑造和强化,这种输出使短视频的创作者实现了在特定领域的媒介话语权,成为某领域的偶像,促成偶像消费的形成并借此引导消费方向,短视频的影像生产成为创造话语权,建构自身视觉符号的方式之一,在社会层面则体现出群体性的主动参与与社会文化权利分配的过程。

强互动性是移动短视频完成话语建构的另一方面。基于短视频平台流畅的交互设计,用户通过转发点赞和评论参与信息传递、观点交流的行为完成互动叙事,互动叙事的建立标志着交往主体由单向至双方的转移。这种互动实际上传达了某种归属和认同的心理满足——用户依据情感、兴趣、爱好等不同层面确立并与内容创作者产生连结,并通过观看行为的本身确证了自己与外部世界复杂的想象性关系,作为一个不断调整、适应和匹配的过程,影像和观众之间的关系状态决定了观众是否会继续观看,影像内容是否需要改进以吸引更过的投射目光,观众的及时反馈又能动的促进短视频创作者更多可能性和更高质量、更具诱惑力的影像产出。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带动了目光围观,围观带动文化资本向经济资本的转换,庞大的围观基数被纳入视觉消费的商业化之中,并演化成各类基于移动短视频新媒介的销售策略。数字技术、商业资本与大众的围观,合力建构了移动短视频的影像话语。

3 移动短视频的反向驱动效应

由数据机构Fastdata极数发布的《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显示,我国平均每月短视频使用时长大于10小时的核心用户越来越缺乏耐心,2019年平均每分鐘刷短视频近7条。移动短视频用户的使用状态诠释了时间反身性的悖论——人们沉迷于此,又不甘沉迷于此。如果把图像和电影电视看做是视觉文化的传统形态,而把短视频视为当代形态,那么视频时长从几十分钟到30秒的巨幅缩减,不只是影像范式的变化,同时也是创作观念和文化逻辑上的变化。视频创作者们在在尽可能被划掉之前让观众感受到直白的快感,用趣味代替复杂而连贯的思想,信息的价值不再取决于其内容的重要性,而是愈发取决于它是否有一个新奇有趣的形式感,理性文化向快感文化的转 变,思想的深度表达对于移动场景的碎片化消费来说成了信息过载。由于短视频的容量限制,大多避免过多铺陈的情节直接进入故事冲突最集中的部分,感性的、快感的、即时性的、无距离的体验成为主导形态。这种快餐式消费直接的刺激,使人们不再进行深度思考,亦正是由于这种去思考模式的循环,碎片化的故事内容使用户养成了难以集中注意力和惰性的观看习惯。人们在移动短视频不停滑动和点击的手势催促下,逐渐丧失了阅读长文本的兴趣。尼尔·波兹曼形容人们沉迷于电视的问题,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移动短视频的处境:“问题不在于为我们展示具有娱乐性的内容,而在于所有的内容都以娱乐性的方式表现出来,这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⑤

短视频平台用户快速增长后,面对众多推送内容,基于算法支持和链式传播模式的使用,初期平台应用做到了垂直内容分发效率的高效化,但也是这种技术驱动热度算法的捷径困住用户探求不同领域的好奇心理。算法通过个性化推荐在分类聚集用户时,用户看到的只有同质内容的巨大量增,引起的结果就是视觉疲劳继而观看同质视频的时长持续率缩短。同样是上述短视频发展趋势报告又指出,2019年第四季度,高学历用户出现快速逃离短视频平台的现象。博士学历用户流失率达15.2%,硕士用户流失率达11.4%⑥,这一现象印证了算法的裹挟,大量同质化无意义的影像内容对用户的驱离。另一方面,移动短视频的消费价值引导作用被“魅化”。短视频消费的火爆,让资本加紧拥抱具有庞大关注者的视频内容创作,结果就是随着垂直领域内容的细化,移动短视频似乎具备了决定商品的市场份额,左右品牌的认知和接纳程度,甚至塑造或确认自我身份的功能,其消费导向属性被严重高估。当影像创作由消费所驱动和策划,所呈现成为消费的修辞工具和延伸时,移动短视频终将会出现审美异化的风险。

4 结语

移动短视频建构了一种新的视觉图景:动态影像不只是短视频作为社交文本的形式表征,更是艺术创作者和观众共同进行的突破传统完整叙事机制的影像化自我展演。当下,移动短视频作为独立视觉文本发展迅速,以新语言、新符号、新文本的形态方式阐释世界,更有机会成为未来信息媒介的常态。但回归视觉文化发展的本质来看,新技术的兴起并不会导致旧媒体的消亡,而只是对于信息传播媒介功能性和便捷性的延伸。就目前移动短视频发展的现状来看,有无可比拟的技术优势,也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待设计师、工程师和用户等共同解决和完善,扬长避短,不断完成其自身发展的持续进化。

注释

①Kevin Kelly. Becoming Screen Literate. 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Nov.21,2008.

②今日头条算数中心:《2016短视频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③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办公室:《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20。

④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0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0。

⑤尼尔·波兹曼著,章艳译:《娱乐至死》,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⑥Fastdata极数:《2019年中国短视频行业发展趋势报告》,2020。

猜你喜欢

碎片化互动性
学龄前儿童科普类书籍设计的多维互动性表达
玩转表演
论智慧城市发展之“痛”
创新制度范式:构建我国统一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理论思考
新媒体环境下保险营销工作分析
平行的个体与垂直的世界
微时代信息碎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关于互联网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新探究
想象力都去哪了
“物”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