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例导航逐点突破

2020-02-21贾文俊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减数分裂

贾文俊

摘要:本文以“减数分裂”为载体,阐述了图例模型建构方法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针对“可遗传变异对减数分裂过程的影响、单倍体特殊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实物图辨析等”减数分裂特殊情况中学生易于出现的思维盲点,在直观图例模型引领的基础上,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段,结合典型题例剖析方法,化难为易、变繁为简,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模型建构。

关键词:图例导航;减数分裂;典型题例

减数分裂不仅是有丝分裂的延伸,还是生物生殖、遗传的细胞学基础,更是学生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变异等核心知识的基础,纵览历年高考试题,减数分裂命题视角常考常新,但其命题基础主要围绕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关系、减数分裂过程图表的分析理解、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综合剖析等方面,对减数分裂过程异常的考查,不但能考查学生对减数分裂的掌握程度,更能考查学生科学思维、生命观念、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本文结合近年高考真题,以“减数分裂异常现象”为例,阐述“图例导航,逐点突破”的方法在高考复习中的应用。

1基因突变导致等位基因分离异常

1.1图例引领(详见图1和图2)

1.2图例解读

基因结构异常一般源于基因突变,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常会因DNA分子复制异常导致基因隐性突变或基因显性突变(见图1和图2),此时,可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这种突变能通过配子传递给下一代。

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如果由于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导致姐妹染色单体上含有等位基因,则它们的分离会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基因突变会导致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种类增加。

典例1(2011年·江苏·8)图3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B,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c,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D,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四个染色体组

思路剖析

图3中的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分布,则其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A错误;图示生物基因型为AABb,因此图示细胞中基因a不可能是交叉互换产生的,只能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B正确;若为次级精母细胞,则能产生AB和aB两种精子,若为次级卵母细胞,则能产生AB或aB一种卵细胞,c正确;图3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其染色体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体细胞中含两个染色体组,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组个数最多且含有四个,D正确。

参考答案A。

2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2.1图例引领(详见图4)

2.2图例解读

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异常形成原理:同源染色体不分离或姐妹染色单体不分开,常见类型包括三种:一是减I异常,减Ⅱ正常(见图4中的A图),所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一般情况下子两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1(N表示相关物种一个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下同),而另外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1;二是减I异常,减Ⅱ一个细胞分裂正常而另一个细胞分裂异常(见图4中的B图),所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均不正常,一般情况下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1、N或N-1;三是减I正常,减Ⅱ一个细胞分裂正常而另一個细胞分裂异常(见图4中的C图),所形成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般正常,一般情况下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N+1、N-1或N(正常)。

体细胞是AABB纯合时: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或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减I同源染色体未分离或减Ⅱ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体细胞是AaBb杂合时: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Aab/ABb/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I同源染色体未分离;若形成的子细胞是AAB/AAb/ABB/aBB/aaB/aab/Abb/abb类型,则形成原因是减Ⅱ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性染色体中XYY个体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性染色体中XXY个体成因:若仅考虑父方,则减I后期XY染色体未分离,产生了XY型精子;若仅考虑母方,则可能减I异常,两条x染色体未分离,导致产生XX型卵细胞,或若减Ⅱ异常x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x染色体都进入卵细胞。

典例2(2018年·浙江卷·24)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其体内某细胞处于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如图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形成该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B,该细胞含有3个四分体,6条染色体,12个DNA分子

c,该细胞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连着两极发出的纺锤丝

D,该细胞分裂形成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

思路剖析据图分析,图中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条染色体含有A基因的片段转移到非同源染色体上(x染色体),属于染色体畸变,没有发生基因突变,A错误;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四分体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错误;该细胞为动物细胞,每条染色体上的着丝粒都连着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C错误;据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为aBX、aBXA、AbY、bY,D正确。

参考答案D。

3特殊减数分裂导致的思维误区

3.1图例引领(详见图6)

3.2图例解读

蜜蜂是一种社会性昆虫,每巢蜂中有一只蜂王和众多的工蜂,还有少数雄蜂,蜂王与工蜂均由受精卵(2n=32)发育而来,当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后,若用蜂王浆饲喂5天以上,它只需16天即可发育成正常雌蜂,即蜂王(主要作用是产卵),但若用蜂王浆饲喂2~3天,然后,饲以花粉,需经2l天才发育成雌蜂,即工蜂(主要负责采集花粉和花蜜、建造蜂巢、饲养幼蜂、防御敌害等),雄蜂(主要作用是与蜂王交配)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

对于雄蜂(n=16)等自然条件下的一倍体来讲,其减数分裂过程比较特殊:减数第一次分裂完成后形成两个细胞,体积较大的细胞具有全部染色体,而体积较小的细胞只具有细胞质,最终退化消失,减数第二次分裂则是一次不对称的有丝分裂,含细胞质多的那部分(n=16)进一步发育成精子,含细胞质少的那部分(n=16)则逐渐退化,可见,雄蜂的一个精母细胞,通过“假减数分裂(见图6)”,只产生出一个精子,精母细胞和精子都只含一个染色体组。

一般情况下,一倍体的减数分裂表现出如下特点:由于没有同源染色体,故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无配对现象,大部分染色体在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随机分散于细胞中,只有少数细胞的染色体可紧密排列于赤道板处,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的分散排布,导致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染色体向两极的移动呈现随机性,且常常出现落后染色体,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有染色体都移向同一极的概率非常低,一倍体几乎无法产生包含所有染色体的可育配子,这是一倍体高度不育的主要原因。

典例3(2014年·上海·23)蜜蜂种群由蜂王、工蜂和雄蜂组成,如图7显示了蜜蜂的性别决定过程,据图判断,蜜蜂的性别取决于()

A,xY性染色体 B,ZW性染色体

C,性染色体数目 D,染色体数目

思路剖析根据图示分析,蜂王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卯细胞,如果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来的是雄蜂,而受精卯可发育成蜂王或者工蜂,其中雄蜂的染色体数目是蜂王的一半,故蜜蜂的性别取决于染色体数目。

参考答案D

“图例导航,逐点突破”在生物学复习中裨益良多,于知识,可深入分析要点、理解内涵、领悟生物学科知识点问的魅力,建立多点问问题有机融合知识体系;于方法,将难点知识进行合理分解,采用“总一分一总”的思想,开拓学生思路,提升问题分析的综合能力;于思维,合理利用生物学学科特点,建立科学的生物模型,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品质和信息转化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减数分裂
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在《减数分裂》第一课时中的运用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五步探引”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的运用
“沙盘实操”助解细胞分裂
学导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高三一轮复习《减数分裂》教学案例
例解染色体变异在高考中的考查
微课资源与模型的巧妙结合
对高中生物“减数分裂”教学内容的分析
大学减数分裂教学中的难点与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