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路径与实践

2020-02-21

社会科学家 2020年11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周 阳

(南京农业大学 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我国自2013年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以来,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深入,已经形成了成熟化的研究体系与成果,与乡村振兴以及精准扶贫的相关理论文献数量不断增多,且随着现实成果的推进而动态的跟进,在内容与主题上逐步优化并深入。当前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围绕旅游扶贫的机理、内涵、路径等主题展开,而本研究则从旅游扶贫精准聚焦的路径出发,分析其区域、对象、产业、资金、机制等突出问题,并基于乡村振兴的视域展开深度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扶贫聚焦问题研究,从而为理论与实践提供可借鉴的具体策略。

一、旅游产业精准扶贫背景解析

(一)旅游促进减贫已成为国际共识

在我国旅游研究所与世界旅游联盟于2018年发布的世界旅游报告中,着重强调了旅游对于减贫的作用,并基于现实成果与历史经验指出当前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的主体手段。事实上,旅游扶贫的效果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突显,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在进入70年代之后旅游所提供的丰富就业资源更加深了其减贫效应。从90年代发展至今,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注重旅游产业,正如《全球旅游伦理规范》所强调的,旅游产业能够帮助乡村地区的居民和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文化利益[1]。旅游扶贫这一概念在国家话语层面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15年,提出旅游扶贫所具备的市场性与受益性能够为贫困地区人民带来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激励。两年之后世界旅游联盟成立,将旅游促进减贫列为发展目标之一。可见旅游促进减贫在国际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共识,研究旅游产业的精准扶贫聚焦路径具备鲜明的理论基础。

(二)旅游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重要手段

从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旅游产业凭借其迅猛发展以及日益庞大的市场份额,巨大的产业扶持效应,在我国乡村振兴的道路中发挥了强大的作用。比如湘西十八洞村正是旅游产业乡村振兴的成果体现,该地依据当地自然特色与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养殖与种植产业,积极培养手工艺人,借助丰富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产业等,并利用乡村旅游产业的联结效应将各个产业联合起来共同发挥力量,成功借助造血功能脱离贫困。根据我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监测中心2017年相关数据显示,在全国107个扶贫监测地区中借助旅游手段成功脱贫的地区达到了20个百分点。此外旅游产业不仅能够为贫困地区的人民带来稳定的经济收益和工作机会,还有利于改善当地落后陈旧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积极推动了城乡之间的要素分配与信息交流,为贫困地区的人民接触更先进的发展手段与现代化管理能力提供了机会,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起正向推动作用。

(三)旅游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发展

旅游产业的精准扶贫是这一战略在乡村旅游领域的落地实践,其核心在于针对当地区域特色与贫困户情况,实现对象的精准聚焦并采取科学措施与管理策略推动其有效脱贫。针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2014年国务院明确强调了要借助这一手段,推动旅游富民的效果落实,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中典型的造血性功能产业,相对来说更加重视对象、措施的精准聚焦[2]。在国家政策层面的积极倡导以及旅游产业强大扶持效应的助力下,我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将乡村旅游以及相关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重要战略手段。在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的过程中需要有效推动传统扶贫项目的对象聚焦,需要避免在旅游扶贫过程中不平衡、非稳定等问题的发生,特别是当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要避免因资本进入而引发的贫困地区矛盾与冲突。积极推动旅游精准扶贫不仅能够为乡村地区提供有效的发展手段和机制,还能够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推进与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业扶贫的内容

(一)旅游产业扶贫的适宜区域

旅游产业扶贫要确保其区域的适宜性。只有根据当地的区域特色寻找适合的发展道路才能避免各地旅游与脱贫手段的同质化,削弱因非理性发展带来的不稳定与风险,同时立足于各地文化特色与资源优势,真正剖析当地比较优势探寻科学道路。从宏观层面来说,我国贫困地区中存在一部分的地区并不适宜发展旅游产业,旅游精准扶贫的适宜区域应当定位于已经初步具备开发能力与资源的贫困与欠发达地区。从中观层面来说,实施旅游精准扶贫需要考虑当地的贫困缘由、资源特色、市场空间等外部因素,探寻适宜发展区域。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我国发展成熟的国家级旅游扶贫试点村落呈现出明显的凝聚性,从空间特征来看当前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面临的困境可以分为资源优势挖掘不深入、区域地理环境受约束、交通区位被限制、政策支持保障不足等几种形式,因此使得在开展旅游扶贫上需要对其具体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微观层面来说,旅游精准扶贫可以从点、线、面三个层面出发,在点上打造区域优势旅游景点,以资源或地理为线条延伸中心点优势,形成发展面推动全域旅游,譬如贵州黎平正是通过这一模式使得旅游+发挥至最大效果,从而构建出一条科学化的全域旅游发展道路,有效地推动了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3]。

(二)旅游产业扶贫的实施主体

旅游精准扶贫需要明确其实施主体。首先,相对其他发达地区来说正是因为在资源、基础、思想、技术等某一方面或者几方面的落后性导致贫困地区难以实现内在发展能力的提升。从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来看其大多数的居民尚未接触过旅游,或者是仅仅得到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利用旅游提升收入以及获取稳定工作上还未建立有效意识,因此迫切需要实施主体提供先进经验与充足资本。其次,在市场机制的主导下将资本引入到旅游产业之中,虽然可以提供强大的经验、技术、能力、资金等要素,但是理性经济人所追求的经济效益难以实现旅游产业的扶贫效益达成,容易导致本地居民的收入与就业难以获得保障,不能实现旅游扶贫的初心。因此在明确旅游产业扶贫实施主体的过程中,要基于市场机制的获利性来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比如贵州所探索构建的三变、三带、三加路径,花茂路径、西江模式等都是明确主体的创新模式[4]。

(三)旅游产业扶贫的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扶贫需要以开放型的视野融入其他产业,借助其他产业的融合优势推动旅游扶贫的效果生成,并将发展成果反映到其他产业的发展之上。在旅游产业的选择上,需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特色资源、地理因素、发展条件、市场空间等要素选择合适的旅游项目,不仅需要避免同质化发展还需要避免过于高大上的项目。在构建产业链条上,突破传统的单一性思维,革新旅游产业内部以及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路径,构建产业融合发展的生产链条,既可以保证产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又可以创新出更多的增值项目,同时能够将发展的全过程集中在贫困地区,为贫困地区的人民脱贫提供更强大有效的手段。在产业发展上,需要创新模式思维,积极将当前先进科技与经济思维融入乡村旅游,借助大数据、休闲产业、绿色项目等推动其他产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构建新的发展业态与经济模式[5]。

(四)旅游产业扶贫的资金来源

实施旅游精准扶贫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是保障资金的来源,这也正是当前乡村旅游扶贫所面临的瓶颈。贫困地区绝大多数在地理、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上存在不足,项目的发展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成本,而当地的资金规模和融资能力又较为薄弱。当前我国步入精准扶贫的攻坚克难期,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源推动贫困地区发展,当地政府可以借助国家资金支持并结合当地情况,创新专项资金的使用方式,积极解决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难题,为贫困户的发展旅游产业提供基础保障。此外,与旅游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切实保障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借助社会资本与民间资本协调解决旅游项目发展困境。

(五)旅游产业扶贫的保障机制

旅游产业扶贫的保障机制需要针对市场与政府展开。对于市场来说,由于旅游资源的开发往往具有较大的外部性特征,如果在开发的过程中忽视其利益协调与补偿机制,将会导致在利益分配的过程中面临困境。譬如在开发梯田旅游项目的过程中,由于梯田的种植区域与观赏区域往往并不一致,对于种植地区的贫困户来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来承担项目的开发,而观赏区域则可以较为轻松地获取门票、住宿、饮食等大部分收益,因此如果不构建公平的补贴与分红机制,种植区域的贫困户将会失去积极性,不利于旅游扶贫的市场效益增加,难以协调公平与效益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在进行旅游产业扶贫的考核中,既不能过于偏向进入资本的利益保障,也不能过度强调贫困地区的受益性,而是要将企业与贫困人口的受益平衡起来。

三、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机制

(一)出发点和着眼点的精准聚焦

1.地区选定

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机制首先要保证出发点和着眼点的精准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2012年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592个重点扶贫开发县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其中大多数呈现凝聚连片特征,而根据名单来看排名靠前的地区在发展旅游上都具备强大的资源优势。为了实现旅游扶贫地区的精准性,在扶贫策略的实施过程中要制定科学的名录、地区范围和发展项目等等,需要构建科学的量化指标来判定和考量贫困地区的特征和属性,主要包括其贫困程度、旅游资源类型、地区综合水平等等。

2.人口瞄准

在人口上,应当要把所有的贫困人口积极囊括在旅游发展项目之内,尽量避免遗漏。实现贫困地区人口的瞄准可以从经济以及非经济两个方面出发,经济上可以根据人口当前的收入水平以及潜在收入发展能力来判别,非经济层面可以根据人口的社会地位、受他人尊重程度、决策参与能力等进行区分。

3.潜力挖掘

我国实施精准扶贫不能使用非稳健性的输血方式,要重点打造造血手段,辅之以输血方式。剖析贫困地区人民在参与旅游扶贫项目中的能力与潜力,需要基于人口的意愿与能力进行判别,分析其参与和发展的可能性。首先要精准聚焦有意愿参与旅游项目的贫困人口,积极培训经验,提供发展手段,调动参与积极性。其次,全面调查意愿贫困人口的发展潜力,并给予其资金以及政策上的扶持,使其能力得以有效的发挥。

(二)扶贫多元主体职能的精准聚焦

1.政府

目前我国政府层面开展精准扶贫采用的是“中央统筹、省总负责、市县抓落实”的机制,基于中央和地方两个层面进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有效的构建科学的责任划分手段。从上到下多部门联动协调,积极合作,推动旅游扶贫精准聚焦。

2.企业

在扶贫多元主体职能的精准聚焦过程中,企业主要是在项目的挖掘、服务的提供、信息的交流等层面为扶贫提供助力。旅游景区企业参与扶贫的职能和方式主要包括:(1)为旅游地提供强大的基础设施,基于政策扶持与政府领导,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服务能力。(2)积极开发新的旅游工作岗位,为贫困地区人口就业提供坚实保障。(3)创新构建旅游项目开发模式,积极鼓励贫困地区人口以多种资源入股,创新土地资源入股模式,为贫困人口提供定期培训、利息分红、创业支持等。

3.社会

社会团体对于旅游精准扶贫的帮助基于贫困地区最根本与最现实的诉求出发,基于公共服务、项目开发、科学政策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技术、智力、媒体等各个层面的帮助。社会团体参与旅游扶贫的职能内容是基于贫困地区产业规划与模式,引进资源节约型和经济效益型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构建有效媒体宣传平台,借助新技术开发互联网与旅游的融合项目,采取系列手段激励农民工返乡创业等等。

4.贫困户

贫困户作为旅游扶贫地区的主要对象,需要积极发挥能动作用提高自身收入与维持工作稳定。(1)积极配合旅游项目的开发调研,根据当地实际和自身认知情况对旅游地的项目开发提供建议,保障旅游项目的科学建设。(2)积极参加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自觉主动收集发展手段与资源,为获取工作机会提供素质保障。(3)科学把握政府政策优惠,为产业发展融资借贷,主动开展创业以创新扶贫模式。

(三)乡村旅游扶贫举措的精准聚焦

1.生态旅游资源

一些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的深度贫困地区能够吸引到众多的受众,但是因为其地理上存在的闭塞性导致旅游资源难以进入市场。为了解决这一发展难题,积极引入旅游扶贫,推动其资源开发与设施建设。贫困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能够在开发以后生成巨大的经济优势,从而帮助该地区的贫困人口脱离传统谋求生存,转向更高远的发展,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贫困地区来说,在经济开发的基础上首要保障其生态效益,只有以生态为核心才能为后代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具体来说,针对旅游线路开发、服务设施建设、旅游技能培训等都是推动并引导贫困人口科学参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路径。

2.乡土旅游资源

乡土民俗旅游资源对于乡村旅游扶贫来说意义重大,通过乡村民俗旅游资源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积极号召农户自主创业。乡土资源的开发需要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可以协调贫困人口在旅游景区就业,也可以为其提供政策优势和信贷优惠,推动贫困户积极打造农家乐、民宿等产业。第二,引入企业对接农户。在旅游企业中安置一部分的贫困人口,为其提供就业岗位,或者将企业与生产农副产品的农户对接起来,帮助其促销。第三,在企业与农户之间引入合作者。对于农户来说如果没有第三方协调机构的介入很容易在与企业的交易之中处于劣势地位,而合作社的引入可以将农户的力量聚集起来,同时为农户与企业之间搭建更顺畅的交流平台。

3.历史文化旅游资源

优质的历史文化资源同样也是开发旅游产业的重要内容,比如文化遗产、历史资源等都可以开发出特色的旅游项目。借助历史文化资源来开发旅游项目必须要发挥文化功能,从“志”与“智”出发,创新文化旅游产品特色与形式。总的来说贫困地区借助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扶贫举措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基于国家战略高度明确具体的历史文旅扶贫地区。第二,基于当地调研结果确定历史文旅项目,并联结政府、企业、社会、贫困户等多个主体、多种渠道来为贫困户提供创新指导,激发其增加收入的思维能力。第三,组建专业化人才队伍深入贫困地区分析改造当地历史遗迹,设计开发传统工艺,以文创产品形式推入市场。第四,政府积极构建贫困地区与市场的交流平台,借助新媒体提升宣传力度。

(四)旅游绩效考核的精准聚焦

1.利益分配的精准聚焦

(1)利益分配的精准聚焦之一在于利益主体。从主体来看必须要实现旅游扶贫的目标与效益,就要强调贫困人口在旅游扶贫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切忌丧失旅游扶贫的初心而导致贫困户再度贫困。首先,要为贫困人口提供稳定的就业,政府可以科学设计强制性指标,保障贫困人口就业的数量,避免因为资本的引入导致外地劳动力完全替代本地贫困户。其次,确保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当地的贫困户不会因为外地旅游资本的介入而导致原有的生活空间被侵占,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贫困户的地位不会因敬畏资本而下降。再次,创新土地转让或租赁方式,使贫困户意识到土地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深度贫困户来说其在转让土地之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资源反而陷入了绝境之中,可以通过土地租赁的形式使贫困户能够享受到旅游发展红利。比如海南三亚亚龙湾度假区在利益主体分配上实现了精准聚焦,在建设旅游区的过程中以土地租赁的方式吸引贫困户的加入,保障贫困户获取稳定的红利,并且能够实现当地环境与设施的优化。(2)利益分配的精准聚焦之二在于利益载体。从载体来看需要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科学发展,如果以损害一方载体为手段来实现其他两方载体的发展都是不合理的模式,譬如不能为了最短时间实现贫困户脱贫而不顾环境和社会文化因素开发资源。总的来说需要保证三方的协调均衡。第一,从经济层面来看,旅游扶贫既能够为当地的财政以及贫困人口就业提供助力,又能够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但由于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到旅游产业之中,很有可能导致地方政府负担过重。第二,从社会层面来看,旅游扶贫能够帮助贫困地区增强社会宣传力度与知名度,但会因为资本的介入而导致原本纯真的社会风俗失去本真,或者因为外来人口的增加而产生相应的社会问题等。第三,从环境层面来看,对贫困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能够增加人们对资源的保护意识,但也会因为不合理开发导致生态失去平衡。因此基于利益载体来说一定要在进行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保证其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否则反而违背了发展的初心。

2.脱贫退出的精准聚焦

贫困人口在脱贫之后的退出机制同样需要精准聚焦。由于旅游扶贫需要花费巨大的资源投入,并且需要帮助的受众与所存在的资源是不平衡的,因此需要构建退出机制使得资源能够集中起来帮助更有需要的贫困户。如果退出机制不够精准将会导致不公平与不公正。因而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退出程序,保障贫困人口与地区的科学退出,是实现脱贫退出的精准聚焦路径。实现脱贫退出的精准聚焦可以从四个方面出发。第一,积极履行建档立卡制度,动态分析贫困户发展现状,定期更新贫困户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与科学机制评估,从而确定退出对象。第二,加强民主评议与监督,切实发挥评议委员会的作用,避免工作落入形式化。第三,针对已经脱贫但形成了政策依赖的群体来说,必要时候需要通过强制性手段倒逼其自觉退出。第四,加强对脱贫攻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批专业优秀人才,积极发挥青年人才的创新思维,对优秀人才给予奖励。

四、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实践策略

(一)精准识别发展条件,借助科技提升扶贫效果

在当前政府积极推动创业与创新的时期,推动旅游产业扶贫的精准聚焦需要精准识别发展条件,积极发挥科技手段的致富功能。第一,要精准识别贫困地区的发展可能性,深入剖析当地发挥特色资源、地理位置、游客需求等要素,分析实施旅游扶贫的可行性,分析其他产业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展现其发展动能作用,引入龙头企业或优势企业进入贫困地区,积极打造本地重点产业,为企业与合作社、农户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协调三方资源共同发展民宿、休闲产业、农家乐等旅游特色项目。第二,要借助科技力量与大数据功能分析旅游扶贫效果并积极提高质量,通过大数据分析功能科学调研并规划市场,加强旅游产业在市场发展中应对风险的能力,生产适销对路的旅游产品,同时引导旅游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互联网+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企业与科技企业的交流合作。

(二)激发村民参与热情,聚合旅游扶贫智力资源

在旅游产业精准聚焦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到人才队伍的发展作用,通过积极整合贫困地区创新思维为精准扶贫提供发展动力。第一,充分激发贫困户参与到旅游项目中的热情与动力,特别是在就业方面首先要保障贫困人口的工作问题。第二,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聚焦于农业、旅游领域,并积极培育贫困地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人。第三,政府需要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吸引城市优秀人才以及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积极引入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或者与高校、企业等开展合作,引进专业人员挂职借调。第四,大力推进科学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打造贫困地区旅游研发团队,重点剖析贫困地区政策制定与实施问题,为贫困地区旅游发展提供技术和知识帮助。

(三)加强文化服务建设,夯实旅游扶贫文化底蕴

文化与旅游两者的关系紧密相连,推动两者的融合是实现旅游产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前贫困地区旅游产业扶贫需要进一步发挥文化功能,首先借助文化坚定贫困地区理想信念。当前贫困地区旅游扶贫需要使当地的人民逐渐意识到其相对于城市来说所具备的独特优势,增强其自信,从精神世界的塑造出发逐渐改造部分贫困人员懒散思想。第一,加强对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与更新。第二,加强对本土优秀乡村文化的建设,通过深入挖掘当地农耕文化与风土人情,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开发研学产品推销本地优秀乡村文化,同时拉动经济增长。

(四)开发特色农旅产品,推进乡村旅游生态振兴

第一,科学设计贫困地区自然生态资源,以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全局,基于贫困地区乡土生态资源,保护当地农田与水景。在建设过程中要基于当地场所精神开发,实现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对于旅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与集中处理。第二,积极开发特色农旅产品,借助贫困地区已有自然景观并结合人文特色,如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等,构建农旅产品的共同发展,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游客回头率的提升。第三,充分利用贫困地区已有资源,特别是对于贫困户的农宅农院可以通过租用的方式来增加其收入,在进行旅游建设过程中应当首先开发不适宜生产农业的土地,从而有效地保护生态发展。

(五)创新基层组织方式,激发组织动能

激发组织动能,借助贫困地区基层政府的优势,加强贫困人员的参与力度与信任感。第一,积极宣传旅游产品,并且让更多的贫困户参与到旅游体验之中,从而形成对旅游的深刻认识。第二,加强对旅游扶贫利益分配机制的构建,通过协调多方主体利益,以保障贫困户发展的核心目标,广泛动员能人贤人带动贫困户发展,为贫困户提供稳定工作与收入来源。第三,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组织模式,大力推动农民自治能力的提升,在思想意识上宣传互帮互助的精神、传统乡风文明,使村民在思想上形成凝聚力。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贫困户精准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