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论析

2020-02-21赵金科

社科纵横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华总书记理念

李 娜 赵金科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 泰安 271018)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优秀价值理念与思想文化意涵,积极倡导全社会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坚定全民族文化自觉自信,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文化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逻辑基点,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秉承着从衍生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进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智慧与哲学范式的理念原则,从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世界强国建设的现实境域出发,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逻辑指向、时代价值与实践方略的系统阐述,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逻辑与核心向度。概言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容的理念内容和理论精髓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源和深厚精神支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一系列公开讲话和科学论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建设现代化文化强国等文化任务提升至国家文化建设战略目标与实践指向的高度。整体知悉和全面总结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可以从历史、道德、人民、政治、生态、实践和世界等七大逻辑维度进行客观把握与合理剖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内核与逻辑精髓,为推动中华文化守正创新和同心共筑中国梦奠定坚实理念根基与重要理论基础。

一、历史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定位的科学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历史底蕴进行了精确解读和系统阐述。根植于悠悠中华五千年深厚历史与演进历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璀璨中华文明历史的内核表征和精髓凝练,不仅涵容着丰富的哲学伦理智慧与精神文明理念,亦彰显出中华民族厚重殷实的历史底蕴与历史魅力。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与现实价值进行了科学阐述与精确解读,在系列讲话中巧妙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意蕴与发展脉络,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逻辑与时代价值的紧密契合性,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继而能够自觉提升自身人文素养、自觉培育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更为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逻辑指向与理论范式。

其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精神基因和文化基底。从历史维度进行剖析,中华思想文化中的精髓成分与优秀元素,成为支撑中华民族传承与发展的精神根脉,对于中华文明的延续演绎与多元民族的团结和谐起到了价值理念引导和精神动因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持久的文化根脉和内在支撑,我们要整体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之间的内在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1](P119),充分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内核作用及其作为中华文明凝练精髓的价值意蕴。从新时代共同梦想的构筑践行视角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精神资源,不仅是维系中华民族在历史潮流中始终保持强大凝聚力的精神支撑,而且亦是推动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其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基本凭依和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作为软性文化实力和隐性内核力量,越来越成为国与国之间交流与竞争的重要因素,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基因和重要象征。因而,在新时代发展境遇下,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务须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途径。其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共同文化财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2](P41-42)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发展史和璀璨文化史的文明国度,我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和古老深邃的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多彩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归属于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和思想文化精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支撑我国多元民族始终保持团结统一局面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和思想指引,而且其蕴涵的和合文化理念亦是维系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精神根脉和思想动力。概言之,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是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资源,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道德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理论阐述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维度的系统论述是对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价值理念的价值肯定与当代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优秀道德理念是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邃要义中逐步衍生积淀而成的价值伦理和道德范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价值表征和理念精髓阐释。习近平从道德观与价值观视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道德观念与价值理念进行的系统论述与科学阐释,不仅对于个人思想道德修养与综合文明素质的提升具有正向引导作用,而且对于国家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亦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引价值。“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4]从道德之于个人立业与国家繁盛的基础性内核作用视角深刻地阐发了引导各族人民自觉养成正确向善的道德情感、道德判断与道德责任感,深切传达了鼓励人民群众切实提高个人道德素质与道德品行的殷切期盼。中华传统美德对于新时代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内生性濡化与感染作用,进行新时代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5]。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道德滋养对于依法治国的促进作用,强调:“没有道德滋养,法治文化就缺乏源头活水,法律实施就缺乏坚实社会基础。在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6](P31)

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优秀文化中诸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涵容道德底线、社会责任、道德理想等内容的道德理念中汲取精华要义,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思想指引价值与道德涵养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道德观念的科学阐述,指明了传统文化对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思想道德建设的价值作用。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人民日益综合宽泛多元的美好生活需要,亦包括对于美好道德诉求与崇高价值追求的提升。因而推进新时代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美德与传统社会价值观的科学阐述,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内核,坚持实现传统价值观念的时代转化和创新延展,从而得以有效提升全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境界,奠定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道德基础。

三、人民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现代阐述

人民维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述的另一视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本思想,荀子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哀公》)的“君舟民水”思想;老子则主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宋史·朱熹传》中亦有“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的观念,等等。习近平总书记从新时代人民日益多元宽泛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逻辑出发,在创造性地对马克思人本思想及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人民主体思想进行合理性继承与选择性吸取的学理逻辑基础上,以深邃的历史视野与思维洞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古代传统民本思想与人本精神进行合理承继,形成了契合新时代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习近平人民观,即囊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理念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7]突出强调了尊民意、顺民心和重民情的重要价值。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文子·上义》中“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的古语,借以阐述注重共享发展、增进人民福祉的价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8](P21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9](P424)切实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始终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核心诉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选择性传承与创新性转化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与完善的重要历史逻辑和理论来源。

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将传统民本理念创造性发展为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民本思想独特价值的相关论述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于传统民本理念积极合理性的肯定,又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资源的深层次挖掘与合理性弘扬,同时亦是在新时代发展语境下维系人民群众主体地位与人民根本利益的信念传递,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切实满足与真正实现。概言之,习近平总书记借用中华优秀民本思想文化的经典章句,巧妙融合在治国理政思想与系列讲话中,这既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心怀人民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崇高精神,又有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古代传统民本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的主体地位和根本利益。

四、政治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廉政理念的系统阐述

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涉及到诸多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治理理念和廉政施政思想。在2016年中央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强调指出:“党的历史、新中国发展的历史都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党、治理好我们这个大国,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至关重要。”[10](P36)而在执政过程中的消极腐败与脱离群众问题则是影响党的紧密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关键因素,同时间接关涉到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和治国理政效率的最大化。因而,伴随着历史演进与朝代更替积淀传承下来的廉政理念和德治思想,无疑能够为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益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道德的濡化涵养价值与法治的强制规范作用,积极主张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与国家治理的过程中,既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又要重视社会主义成文法律条例的严格执行。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东汉王符《潜夫论·述赦》中“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表述,阐发了法律实施和推行法治的重要性,强调了法律作为政治底线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实施的德法共治的政治治理模式,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德、礼、法共存并治治理模式的创新转化和时代发展。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大力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我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都高度重视道德建设特别是为政者的道德建设……‘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直而温,简而廉’‘公生明,廉生威’”[11](P113-114),阐发了对古代廉政理念进行守正创新和时代转化的观点,发挥出传统廉政思想对于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汉书·宣帝纪第八》中:“吏不廉平,则治道衰”的观点,强调了贪婪腐败关涉政权生命力和决策执行力,再次肯定了推进新时代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12]

习近平总书记亦在系列讲话中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容的廉政施政理念进行了肯定,系统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政治治理维度的科学阐述,能够在更加明晰传统德法治理理念和廉政准则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地理解和领会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现代化政治治理模式,以及风清气正、廉洁高效的政治环境的极端重要性,有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同时有助于推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文化支撑。

五、生态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创新阐述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智慧和自然准则的精华汲取和创新提升。“锦绣中华大地,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家园,孕育了中华民族5000 多年的灿烂文明,造就了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崇高追求。”[1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庄子·大宗师》提出“天与人不相胜”,阐发了天人合一、天与人息息相关、互为一体的质朴观点;《周易》中有“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的世间万物皆源自天地的观念;《春秋·繁露》中有“天人,一也”的天人一体理念;《老子》中亦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取法自然、归于自然、顺应自然的生态伦理。习近平总书记以高远的前瞻性视野着眼于我国当前愈益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将生态安全问题纳入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统筹内容,并提升至攸关人类共同利益和前途命运的时代高度,提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全新发展范式,呼吁世界各国携手构建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共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肯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自然之道,并通过论述孔子、荀子等古代先哲的生态思想表达了“我们的先人们早就认识到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这些关于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4](P19)的生态理念,并提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15](P7)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15](P11)呼吁“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13],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衡、自然资源趋紧现状的忧虑情怀和责任意识,清晰地传达了党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逻辑维度的系统阐述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其一,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和自然之道,有助于中华传统生态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在系列讲话中穿插引用中华文化中的优秀生态理念和生态思想,有助于提升社会公众对于古代生态典籍和生态哲理的认识和领悟,从而能够引导社会公众自觉养成尊崇自然、敬爱自然的生态实践行为。其二,依托于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思想的系统解读和生态理念传递,有助于实现传统生态理念与现代生态实践的逻辑契合和要义统合,凝聚起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生态美好家园的责任共识。其三,通过天人合一、尊崇自然、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理念的价值传递,有助于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命共同体,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同时亦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容完善和对世界生态安全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与中国方略,有助于人类生态命运共同体的携手构筑。

六、实践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时代阐述

从现实实践维度进行剖析,习近平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论述可凝练总结为三方面内容:一是整体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目标指向和逻辑向度;二是详尽阐述了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三是科学论述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时代发展的逻辑理路和践行路径。

其一,整体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新时代传承与发展的目标指向和逻辑向度。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向度契合、逻辑一致的重要践行方略。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P40-41)充分强调了文化繁荣兴盛与坚定文化自信对于国家整体发展和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作用。我们亦需明确的是,这既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所在,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系统论述的目标指向和价值向度解读。

其二,科学论述了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守正创新、时代发展的逻辑理路和践行路径。孕育积淀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进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绵延持久生命力的生存智慧和文化根脉,能够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发挥精神涵养和智慧启迪的范导作用。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键在于厘清继承和发展的逻辑关切和内在关联,重点做好优秀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做到“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共建共享,注重文化熏陶和实践养成,把跨越时空的思想理念、价值标准、审美风范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17],进而得以昭彰出中华优秀文化的内在意涵和精神向度,充分激活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生命力和感召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务须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机理和内容旨向,将其融入新时代现代化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进而使得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持久性得以有力延续。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要“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18](P11)。推进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内涵深化,是增强传统文化生命力与持久力的必然举措和逻辑范式。概言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正创新、时空转换和全新发展是奠定高度文化自信的文化基石和理性根基。

七、世界维度: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崇尚和合的理念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世界逻辑维度的系统阐述可以从习近平新时代外交理念中加以剖析领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以生生不息之态绵延至今仍然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与中华民族的和合文化基因不无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天下和合和爱好和平等理念的科学阐述,不仅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和合文化和天下一家等传统理念的广泛传承与弘扬,而且亦是对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等外交理念的传统文化底蕴昭彰。其一,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容的天下和合等理念的新时代解读和创新性发展。自古以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中便有天下一家、大同世界的愿景概念和价值追求,《尚书·尧典》中就有“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的表述,旨在传达天下和谐、和睦、和平的“协和万邦”理念。庄子有“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思想(《庄子·齐物论》,荀子亦有“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荀子·王制》)的观念,这些古朴的生态哲理正是古圣先哲和合意识和天下情怀的精神投射和致思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便是对天下一家传统观念的精髓传承和时代创新,是早期和合天下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契合新时代发展机遇和挑战境域下的人类关系新范式。“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和’的民族基因从未变异,‘和’的文化源远流长。早在2400 多年前,中国古人就提出‘礼之用,和为贵’。”[19]和平精神与和爱情怀始终是中国外交理念的内核要旨。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演讲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中华文明历来崇尚‘以和邦国’‘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人民深信,只有和平安宁才能繁荣发展。”[20]充分肯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展现了我国始终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坚定信念。其二,有利于和而不同、和合共荣理念的弘扬与传播,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推动构建契合全人类整体利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历来崇尚和平,始终致力于擘画国家大一统的和平历史图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亦始终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外交思想的核心旨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指出:“愿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21](P20)深切体现了我国将国家利益与人类利益相统一的负责任大国担当形象和人文情怀。

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深邃历史视野和多重思辨意识,秉持着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维智慧和文化精髓并进行契合新时代守正创新品质的理念旨向,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其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思想来源和理论支撑,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传承与发展。在国际国内多个场合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同逻辑维度及其价值谱系进行了详尽论述和理念传递,形成了一系列习近平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进一步深化了新时代社会主义全方面建设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历史根脉。从时代情境和价值意蕴视阈进行整体剖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逻辑维度的阐释和论述,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哲学向度和思想精髓的充分肯定,也是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战略任务重要性的理念传递。同时对于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中华文明的历史延续与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有利于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更有利于各族人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美好图景的历史文化底蕴厚植和思想精神动力凝聚。

猜你喜欢

中华总书记理念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