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现状及建议

2020-02-21田松

四川劳动保障 2020年8期
关键词:职称评定职称申报

文/田松

为反映近年来职称制度改革成效,更好推进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工作,成都市青羊区人社局对本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现状、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定工作进行了调研和分析。

近年来职称评定现状

近年来,青羊区紧紧围绕职称评价与人才能力相匹配、申报流程与人才需求相适应,不断完善评价机制、畅通评价渠道、优化评价流程、健全管理服务,职称制度改革成效明显。

2015 年至2019 年,共有861 家企事业单位申报职称,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资格5834 人。从职称级别看,取得高级职称859 人,占14.7%;中级职称2189 人,占37.5%;初级职称2786 人,占47.8%。从年龄结构看,30 岁及以下3466 人, 占59.4%;31-50 岁2272 人, 占38.9%;51岁及以上96 人,占1.6%。从专业分布看,建筑专业占43.8%,排在第一位;教师专业占16.8%,交通专业占9.7%,卫生、会计、经济专业高级职称占比仅在3%以下。

特点分析

一是取得职称人数持续增加。近年来用人单位及个人对职称的需求比较旺盛,尤其是2017 年增长较为明显,是2016 年的3.4 倍,近5 年平均增幅高达86.6%。二是工程技术领域占比较高。职称是工程类企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加之国家调整了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论文等限制性条件的政策后,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职称人数增长较快,占总数的78.5%。三是教师职称人数小幅波动。2016 年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后,教师专业取得职称人数比2015 年降低21.6%。但近年来在校生增多,教师编制增加,教师专业取得职称人数开始小幅增长,年平均增长13.8%。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职称制度改革还不够深入。新经济从业人员越来越多,但目前职称制度改革还未触及到这些领域,人才评价机制还未建立,职称申报专业还未涵盖。

职称申报流程还不够优化。现行的职称申报评审流程是逐级审核报送模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评审周期长、效率低,加之各级都需要对申报者的全部材料进行二次审核,既费时费力,又易出现申报人员“多次跑”的问题。

职称评定申报还不够积极。部分行业对职称没有硬性要求,加之个人缺乏职业发展规划意识,导致部分企业和专业职称申报人数较少。

职称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现行职称申报系统与学历、学位、论文等信息查询系统融合度不高,统计数据分析功能不强,网上电子证书打印、网上评审、职称证书验证等功能还未完全实现。

做好职称评定工作的建议

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职称制度体系。从地区产业发展升级、地区人力资源状况、社会新型职业和用工方式等方面出发,适时新增新兴产业领域职称评审专业,制定新兴专业人才评价办法,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使人才评价涵盖社会各行业领域,打通各行业职业发展路径。

精简职称申报材料,优化职称申报流程。认真梳理职称申报的必需材料和非必需材料,对可由业务部门和互联网查询的信息,不再要求提交相关原件或佐证材料;要明确各级部门审核职责,按照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要求,规范申报人员、用人单位、主管部门、评审委员会职责,形成职称申报评审制度化,减少重复审核。

加强职称宣传引导,扩大职称服务范围。要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宣传职称对用人单位资质等级评定、行业影响力和个人职业发展空间等方面的作用,主动公开职称评定条件、时间及流程,引导用人单位和个人正确看待职称,积极评定职称。结合人才政策项目申报契机,加强职称评聘优惠政策宣传,让更多专业技术人才享受职称优惠政策红利。

优化信息系统功能,提高职称评审效率。要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将教育、卫生、文博等目前未纳入系统申报的专业纳入系统统一申报;加快推进无纸化职称申报、审核、评审工作,实现所有专业职称评审“一网办”;做大做强现行职称申报评审系统,完善数据分析、筛选功能,推进系统“一网通办”进程,实现高效便捷服务。

猜你喜欢

职称评定职称申报
“少年工程院活动校”暨“航天未来人才培养校”共同申报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事业单位职称的评定问题初探
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问答
职称评定应革除“三唯”之弊
村医职称评定需有据可依
公共图书馆不应认可的职称期刊论文探析——基于重庆图书馆职称期刊论文的实证调研
职称
职称评审实现了“两大转变”
FIDIC百年工程项目奖申报工作启动1913-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