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学视角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创新思路
2020-02-21乔扬
乔 扬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随着2019 年全国高职生近百万的扩招,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这一难题将重新回归大家的视野。而辅导员在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通过审视过往管理模式,有着“简单粗暴”的弊病,与现有时代已经脱轨。高职学生相较于普通本科生表现出思维活跃,性格鲜明的特征,同时由于心理不够成熟,易导致个别学生会有极端化的倾向。这些现实工作问题都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辅导员应积极创新工作方法,适应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要求。而心理学知识在学生管理中的积极应用可以帮助辅导员拓宽工作视角,创新工作方法,改善工作模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困难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在学习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自控能力和自我管理的意识都较差,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完成学习任务。由于学习基础差,文化知识缺乏,一旦在学习上遇到挫折就易自暴自弃,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但是大多数高职学生又面临着专升本、考级考证、自学考试等重要的学习任务,因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学业规划目标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
在行为纪律上,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制能力,组织纪律性较差,打架、酗酒、旷课以及夜不归宿等问题频发,这对于辅导员的日常班级安全管理工作带来的巨大的挑战,而安全问题是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的红线。因此,高职院校辅导员花费了大量时间与精力用来管理班级安全问题。
在心理上,高职学生处于青春期和青年期过渡阶段,身心发展迅速而不平衡,一方面要求在精神上摆脱约束,拥有更多自主权,另一方面又缺乏独立自主能力。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的巨大差异,导致学生很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和适应性障碍。相关研究显示,高职生情绪问题,例如烦躁、焦虑、抑郁等,明显高于普通大学生。同时高职学生在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无法做到积极归因,易出现抱怨社会和他人现象,当面临毕业就业创业或者升学等重要的人生转折时易感到迷茫与困惑,如果不进行疏导宣泄就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二)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高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的时候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比如班级日常安全问题以及保持良好的班级学风。本科院校的出勤率同样也是一大难题,辅导员与专任教师在工作除了需要运用考勤制度和奖惩措施,还需要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这并非可以轻易实现,需要慢慢渗透。大学生活虽然自由,但是学生仍需遵从学校管理制度的约束,要遵守一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准则,而高职学生因为心理的不成熟往往喜欢和规则“作对”。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处于管理者角色,学生是被管理者角色,因此一些学生容易把被约束的不满发泄到辅导员身上。但也正是如此,辅导员才必须加强对他们的关注和管理,一方面需要管理,另一方面还要以被管理者乐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管理,这确实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将心理学有效应用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创新思考
(一)提高自身素养,理性应对问题
在教育部2014 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随着2019 年高职高专的大规模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不断下降,导致学生综合素质有所下降。高职院校招生对象的变化导致高职生的教育背景多样化和复杂化,加之新时代学生特点,高职院校辅导员所承担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一项责任重大,任务艰巨的工作,既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和以及班级管理工作,同时也要成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和生活的好朋友,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拥有多学科背景知识,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性应对问题、为学生解疑答惑。因此,提升自身素质是辅导员工作质量保证永恒的主题。
(二)建立心理档案,时刻掌握动态
动态心理档案可以实时记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帮助辅导员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状态做出评估、预测和监控的动态管理系统,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
1.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层面上,可以让辅导员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水平,从而降低班级管理中的安全问题,有利于辅导员为存在心理问题的同学开展相应心理服务,例如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同时可以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等方面提供依据和佐证。
2.在学生自身层面上,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自我的性格、气质、能力和兴趣心理特征,从而不断深入地在认知、情绪、意志和行为四个心理过程方面去自我发展和自己完善。在心理档案建立过程中学生可以很好掌握自身的心理动态,对自身的心理优势与劣势有一个全面认识,了解所面临的心理问题以及应该采取何种解决措施,为普遍存在的人际交往、情绪管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问题带来帮助。在建立心理档案时,高职院校辅导员应重点考虑三种目标人群:一是家庭经济条件差、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二是入学心理筛查显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的学生;三是曾经或现在面临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学生人群。
(三)加强理想教育,激发求知欲望
2013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与全国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提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青少年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理想是激励国家、民族和个人不惧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动力。理想教育与生命教育目前在高校开展的科学研究甚少,很多大学生缺少具体清晰的目标,尤其在高职院校此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作为辅导员,需要激发学生理想,帮助学生实现理想是一项重要和当务之急的工作。加强理想教育,激发求知欲望,在新生入学教育时,要求每名学生提交自己大学时期的三个梦想,第一学期要的梦想,一年半后的梦想,三年后毕业时的梦想,分别写在纸上,用一个信封装好,并放进盒子里,在相对应的时间段打开,以便学生能审视现实与梦想的差距,督促他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高校进行理想教育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反思自己走过的历程,保持动力在现实中拼搏,完满自己的人生。
(四)倾听学生心声,积极改进工作
高职院校辅导员作为学生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要学会走进学生的生活,学会倾听,倾听能获取对方尽可能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需求,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以便于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
1.耐心倾听学生的繁琐问题。辅导员日常工作面对学生来自学习、生活和情感上遇到的琐碎事情和简单问题,甚至同一个问题有不少同学先后询问,这时就需要辅导员耐心倾听和虚心解答,理性看待简单问题。
2.理性倾听学生的不同观点。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和答案,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学生遇到争议问题有不同观点时,辅导员要理性倾听,吸取精华,去之糟粕,既尊重了学生,也有利于自身看清问题,得以启发改进工作。
3.认真倾听犯错学生的心声。一个学生犯错,肯定有其原因。高职院校辅导员在面临犯错学生时,要认真倾听事情的缘由,以实事求是为原则,注重引导学生认识错误和改正错误,而不是盲目的指责和处罚,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认知方式,杜绝以后类似事件发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为了最大可能地获取学生心声,在每个学期末,学生以匿名的方式评价和反馈辅导员工作中的优缺点以及希望改进的方式,建立发现问题和改进工作的意见反馈机制,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质量和更好服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