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爬行活动的支持策略*
——以“爱上爬爬爬”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为例
2020-02-21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李军静
福建省南平市教师进修学院 李军静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幼儿在3岁以前缺少足够的爬行。小班正是爬行运动补足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在幼儿入园之后,应立即跟踪、观察和分析本班每个幼儿的爬行能力,设计趣味多样的爬行游戏,科学、合理地组织幼儿练习爬行,弥补幼儿3岁前爬行关键期中协调和平衡能力的缺失。
对于幼儿而言,运动刺激的数量比质量更为重要。多样化、有挑战的环境能够激发幼儿充分练习的兴趣,增加幼儿运动的数量。爬行练习较为枯燥、单调,如果只是重复学习或者重复动作,难以引起幼儿的兴趣。为此,笔者以小班“爱上爬爬爬”活动为例,谈谈如何设计、组织爬行游戏,引导幼儿愿意爬行、练习爬行、多样爬行并爱上爬行,促进幼儿感统发展。
一、游戏体验贯穿集体教学活动始终
角色扮演是小班幼儿最感兴趣的游戏之一。笔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园场地、实际已有的材料,科学、巧妙地以嵌入式的情境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练习正确爬行,增强上肢力量,提高身体的协调性、敏捷性及平衡能力。
(一)角色代入热身
活动的“开始部分”,笔者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圈,播放音乐《我的身体最神气》,然后鼓励幼儿听着音乐一起玩游戏。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轻松地玩放松身体(头部、上肢、腰部、腹背、下肢等)的游戏。
幼儿喜欢蚂蚁,他们在幼儿园里看见蚂蚁,就会三五成群地趴在地上观察蚂蚁。笔者以幼儿喜欢和熟悉的蚂蚁角色代入,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引导幼儿一起做热身运动,放松身体,为爬行做好准备。角色的代入,避免了教师命令式的口令,更适合小班幼儿。游戏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练习爬
单纯地练习爬行是相当枯燥的。笔者在活动的“基本部分”,利用不同的游戏,支持、指导幼儿练习爬行。
教师:“蚂蚁宝贝们,我们活动活动身体,真舒服呀!来,蚂蚁妈妈带你们去散步,好吗?”
教师示范:手膝着地慢慢爬,抬起头来看前方,一步一步要爬稳。
教师边念儿歌边带领幼儿自由爬行,提醒幼儿不要相互碰撞。
(儿歌:今天天气真晴朗,小小蚂蚁真高兴,跟着妈妈去散步,手膝着地慢慢爬,抬起头来看前方,一步一步要爬稳。)
2.有序爬
教师:“小蚂蚁们,快看,前面有条小河,河上面有两座长长的,一座宽,一座窄,是什么呀?”(是小桥。)
教师引导幼儿练习爬平衡木:“宝贝们,可以自由选择小桥爬过去,但是记住一定要一个接着一个爬过去,不要互相推挤。”教师鼓励幼儿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爬过平衡木连接而成的小桥。
治疗过程中还应该密切随访,长期观察生长曲线,适时调整rhGH剂量。如根据体重的增长增加rhGH剂量;对处在青春发育期的矮身材儿童要适当加大rhGH剂量;还可根据IGF-1测定结果调整rhGH剂量。发现合并其他异常时(如甲低、肾上腺及性腺功能低下等)应及时予以相应纠正才能保证全面治疗效果。
3.斜坡爬
教师:“宝贝们,我们过了小桥还要爬过小山才会到公园。”
教师示范爬竹梯,引导幼儿手脚要协调,手要抓紧竹梯;鼓励幼儿自由、多样地爬;提醒幼儿一个跟着一个爬,有序地爬过小斜坡。有坡度的竹梯有一定的挑战性,教师指导和协助能力弱的幼儿爬行。
4.寻声爬
教师:“蚂蚁宝贝们,你们瞧,公园的这片草地真美呀!我们一起来玩捉迷藏吧!请宝贝们闭上双眼,仔细听妈妈的呼唤然后爬着来找妈妈,好吗?记住一定要闭上眼睛找。”(幼儿闭上双眼,倾听教师的呼唤,手膝着地爬着找“妈妈”。)
教师观察幼儿爬行,为爬行方法不正确或爬行慢的幼儿贴上红色的标志;重点关注和指导个别幼儿正确爬行。
爬,是手脚协调的、交替的、有节奏的运动。这种运动不仅有利于幼儿身体两侧肌肉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幼儿大脑两个半球的发展。教师充分利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有趣地练习自由爬、有序爬、斜坡爬、寻声爬;利用平衡木和竹梯的不同摆放方式,支持幼儿做不同的爬行动作,由易到难,满足了不同能力的幼儿挑战自我的愿望。
二、用各种游戏支持幼儿运动
爬行活动的目标,不可能单纯依靠集体教学活动来完成。笔者在随后的延伸活动中,开展了多个游戏,增加爬行的趣味性与挑战性,帮助幼儿增加爬行的运动量,并支持幼儿提升爬的技能、变化爬行的方向,体验体育游戏的快乐。
[游戏一]“蚂蚁爬山坡”
教师:“宝贝们,你们看小山坡梯田里的甜豆成熟啦,我们现在一起爬小山坡,看看谁最快到达梯田。”教师重点观察爬得慢的幼儿的爬行动作以及协调性和耐力,鼓励幼儿要翘起屁股、手脚协调用力爬,跟紧队伍不要落后。
[游戏二]“蚂蚁避青蛙”
教师播放《小跳蛙》的音乐(声音忽大忽小),引导尝试倒退爬。
教师:“咦?宝贝们,快听,是什么声音?我们一起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向前爬。)哎呀!是一只找食物吃的青蛙。宝贝们,快向后退。(引导幼儿练习向后倒退爬。)听!声音没有了,让我们看看青蛙走了没有。(引导幼儿再次向前爬,如此反复2~3次。)”
教师:“好了,青蛙走远了。刚才你们见到青蛙是怎么倒退爬的?让我们再试一试吧。宝贝们真棒,你们的爬行本领又提高了。爬了这么久,你们累了吗?现在让我们揉一揉我们的小膝盖,拍拍我们的小手、小腿,休息一下。”
[游戏三]“蚂蚁运甜豆”
引导幼儿寻找场地一头用彩色沙包制成的大甜豆。“蚂蚁宝贝们,休息好了吗?田地里种的都是你们最爱吃的大甜豆,现在让我们一起出发去运大甜豆,每个宝贝运一个,运回到我们的粮仓中。”
请幼儿将红、绿、黄三种颜色的大甜豆按颜色标记运回相应的粮仓。教师提示:“怎样爬才能让甜豆不容易掉下来?”(启发幼儿爬的时候背部要保持平稳。)引导幼儿将大甜豆运回粮仓,师幼共同检查游戏结果。
三、注重集体指导与个别辅导
每个幼儿的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运动能力也不同。集体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注意绝大多数幼儿的活动情况,保证绝大多数幼儿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满足多数幼儿需求的同时,教师也不能忽视个体幼儿的发展。笔者在活动中,首先是利用活动材料的层次性,保证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其次是运用做标志的方法,充分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性。
在自由和有序爬行中,教师认真观察每个幼儿的爬行情况,及时地在手膝着地爬行动作不够协调、速度比较慢以及在平衡木和竹梯上不敢爬行、需教师在旁边保护和鼓励的幼儿的手臂上贴一个红圆形。在爬行游戏小结环节以及“寻声爬”游戏中,教师可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多对这部分幼儿进行相应的爬行指导。
四、有效使用音乐
小班幼儿爱音乐,也常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为运动播放的音乐,应该根据运动的性质、动作的情况,选择、采用适宜的音乐。笔者设计“爱上爬爬爬”活动时,在“开始部分”的热身练习环节,采用活泼欢快的《我的身体最神气》为背景音乐,目的是引导幼儿根据《我的身体最神气》的节奏,活动头部、上肢、腰部、腹背、下肢等。集体活动的“基础部分”没有采用音乐,是因为班级幼儿人数多,如果有音乐加入,会导致有的幼儿无法听清教师的要求或无法集中注意力参加运动。集体活动的“放松部分”,笔者选用的是音乐《宝贝啊是你》,给幼儿带来的是亲切、舒服、甜蜜的感觉,使幼儿身心得到彻底放松。随后的延伸活动中,游戏“蚂蚁避青蛙”选用的音乐是《小跳蛙》,有助于增加游戏的乐趣;游戏“蚂蚁运甜豆”选用了音乐《森林舞会》,目的是支持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练习,使幼儿感到既轻松又愉快。
五、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不足之处
第一,笔者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了两个不同难度的桥(平衡木),原本希望能力强的幼儿选择难度高的桥而能力弱的幼儿选择难度低的桥。然而,在实际的活动中,班上的幼儿更喜欢接受挑战,绝大部分的幼儿涌向了难度较高的桥,导致多数幼儿无聊地在一旁等待,后来经笔者引导才分散开来。
第二,在调整运动量、让幼儿短暂休息的环节,笔者原本想通过讨论让幼儿在身体休息的同时思维活跃起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可是在实际的活动过程中,幼儿刚开始对讨论并不是很感兴趣,仍然沉浸在游戏的情节之中,后来经过笔者的引导才有个别幼儿“自说自话”。另外,小班幼儿的语言能力还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多数幼儿还不习惯在群体中讲述自己的想法或看法,因此笔者过高地估计了幼儿的实际能力,导致讨论无法进行。
第三,活动预设的内容过多,造成有的内容无法开展。由于班级幼儿人数多,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花费了较多的精力去维持秩序和关照个别幼儿的要求,导致用于教学的时间不是很充足,因而计划的游戏无法全部开展。
总之,爬行是前移动式身体动作,为幼儿日后发展身体移动能力打下协调性和平衡感方面的基础。如果幼儿缺少爬行的练习,会影响他们综合动作的发展。教师设计、组织小班幼儿开展爬行活动时,不仅要结合直接法(教师演示、幼儿模仿)、探究法和游戏情境法,还要有耐心,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进行练习,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