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性自然角,促进小班幼儿探究与学习
2020-02-21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陈淑萍
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第二实验幼儿园 陈淑萍
自然角是幼儿科学探究的活动区之一,能够满足幼儿与自然亲近的愿望,支持幼儿随机或长期地观察、研究动植物,丰富幼儿对生命过程的感受与了解。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忽略了小班幼儿的探究兴趣与学习特点,认为自然角只是一个按照教师意愿设置的“景观角”或枯燥无味的“学习角”。幼儿在教师布置的自然角中,呈现出观察兴趣不高、探究持续性不足、过于拘束谨慎等表现。这种景观式的自然角没有促进幼儿的发展,反而限制了幼儿探究兴趣的延伸、探究能力的发展与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
笔者将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阐述如何支持小班幼儿在自然角中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凸显情境性学习的重要价值与显著效果,提高自然角创设的有效性。
一、融情于境,帮助幼儿感受自然之美
情境是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目的在于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态度,引发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帮助幼儿理解教育内容。以教师视角创设的自然角,通常忽略了情境的创设与幼儿的情感需求,更多注重教师的审美与固定、刻板的教育目标。在以教师视角创设的自然角中,幼儿兴趣寡淡,只是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观察任务,难以真正感受自然的魅力,更缺乏持续发现与探究的内在动力。
针对小班幼儿创设自然角,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需求,并以此探索创设自然角的切入点。小班幼儿在探究活动中常常表现出较强的随机性与较短暂的持续性,他们不受问题导向的影响,对会动、好玩的物体尤为好奇,喜欢调动感官探索未知的事物。基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与探究倾向,教师可先调查、了解本班幼儿喜爱或熟悉的童话故事、动画情境、生活场景,确定班级自然角创设的思路,凸显自然角的生动与趣味性,并将适合小班幼儿的探究内容与对象置于情境当中,同时整合小班科学领域的目标(可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这样,幼儿不仅能在自然角中收获快乐、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可以领悟自然之美。
[案例一]笔者曾通过对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在执教的小班年段创设了以“绿野仙踪”为主题的自然角环境。
小一班以故事《白雪公主》为背景,创设了清新自然而神秘的森林情境:毛茸茸的苔藓映衬森林的背景,美丽的白雪公主、可爱的小矮人以及大小不一、材质各异的碗筷,别致、错落地分布在森林花园的不同角落。幼儿每当从此经过,总会惊奇地围观过来:“哇,我喜欢的白雪公主。”“我喜欢戴帽子的那个小矮人。”“我看到了小矮人家有许多漂亮的小碗。”“花园里的花朵可真好看!”……幼儿为美丽的情境所陶醉,同时也对其中的各种花朵充满了探究的兴趣。
《海底总动员》是幼儿十分喜欢的动画片。小二班教师引导幼儿用塑料海草装饰大大小小的鱼缸作为小丑鱼和小金鱼的“家”。幼儿一边分享着动画片里的剧情,一边观察着小鱼的一举一动。有的幼儿还会主动拿小丑鱼玩具和鱼缸里的小丑鱼玩游戏:“啦啦啦,我是一只大丑鱼,你是一只小丑鱼,我们一起来比赛吧!”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
幼儿对儿歌《小兔乖乖》非常熟悉,同时通过诵读《小兔乖乖》也在一定程度上积累了有关兔子的生活经验。小三班教师创设出可爱、具有田园特色的自然角:竹编的小屋是小兔的家,竹筐里收集着青萝卜、白萝卜、胡萝卜和仿真萝卜玩具,篱笆之外还隐藏着故事里的大灰狼玩偶。“红眼睛小兔最聪明啦!”“短尾巴的小兔我喜欢!”“我们一起来当小兔子,我想吃白萝卜,你呢?”……在这样的自然角中,幼儿尽情游戏,用心体验,也由此萌发了照顾小兔的愿望。
小四班教师基于小班幼儿好动、爱玩的特点,将自然角创设成“奇幻乐园”的情境,投放了奇花异草,如含羞草、碰碰香、猪笼草、薄荷……幼儿对这些奇花异草很感兴趣:“哇!摸一下这个草,我的手指也香香的呢!”“含羞草真好玩,她会和我们打招呼!”……幼儿将这些多样、有趣的植物当作好伙伴,在持续不断的互动中感受着自然的美妙与神奇。
情境性的自然角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精彩、生动、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自然世界。在情境性的自然角中,幼儿始终像探险家、科学家一样对动植物保持着观察、探究的热情,他们收获乐趣,也将拟人化的想象转化为对动植物的爱。
当然,自然角的情境除了要吻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需求,最终还是应落脚于自然角的探究内容上,切不可过分凸显自然角的外显造型而忽略了具体内容的呈现与探究目标的渗透。
二、由境生疑,支持幼儿体验探究之乐
自然角作为幼儿科学探究的区域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体验探究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小班幼儿的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处于初步发展阶段,但不意味着他们不具备学习与发展的能力。基于小班幼儿思维发展特征的自然角创设,应将探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融入情境,这样的自然角不仅能够调动幼儿主动探究的兴趣,更能引导幼儿潜移默化地习得观察的方法、发现动植物的明显特征、感受动植物的多样性,并尝试解决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案例二]区域活动开始了,几个幼儿结伴来到自然角:“我们一起来演奏音乐给白雪公主听吧!”“我也要,我可会演奏了!”他们自由选择并敲打以《白雪公主》为背景的自然角中的碗筷,听着碗筷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幼儿A拿起一根树枝敲着塑料碗,“咕咕——”;幼儿B选择用不锈钢筷子敲打瓷碗,“叮叮——”……自然角里响起各种各样的声音。这时,幼儿A生气地叫了起来:“白雪公主喜欢听好听的声音!”可是什么样的声音才好听呢?这让几个幼儿犯了难。这时,幼儿B又拿起不锈钢筷子敲打瓷碗说:“这就是好听的声音!”幼儿A补充说:“我的声音也很好听,就是要小声一点。”最后,几个幼儿决定把所有碗筷摆在小矮人的餐桌上,一个一个地进行筛选。
[案例三]给鱼缸换水是幼儿在饲养金鱼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可是如何引导幼儿主动思考所使用工具的适宜性呢?在以《海底总动员》为主题创设的自然角中,幼儿发现鱼缸里的水变绿了:“这里面的水好脏呀!”“老师,在脏脏的水里小鱼会不开心的。”……面对幼儿的发现,教师顺应幼儿的话题:“小鱼的家园变得脏兮兮的,作为它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助它们,给它们一个干净的家吗?”幼儿把自己对动画片的情感迁移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那我们把鱼捞出来换水吧。”“好啊好啊!”于是,幼儿拿起了大大小小的捞网去捞鱼。幼儿A拿起圆形的小捞网在大鱼缸里捞鱼,小小的捞网一碰到鱼,鱼就滑了出来,怎么也捞不到鱼。幼儿B拿的是长方形的大捞网,可是鱼缸口太小了,捞网进不去,也捞不到鱼。幼儿C的捞网口大小刚好,可捞网又浅又平,鱼儿一蹦就出去了。一次次的失败后,幼儿终于发现了问题:“我的捞网太小了,捞不起来。”“我的捞网平平的,小鱼一下子就跳出去了!”“鱼缸的口太小了,我不能拿那么大的捞网。”幼儿开始思考并寻找适宜的工具。
在积极地与情境性自然角互动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许多真实、急需解决的问题。像上述案例所描述的一样,若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幼儿也就无法进行后续的活动。幼儿通过为白雪公主演奏,有意识地倾听不同材质的碗筷相互搭配发出的音色、音量,并在排列、筛选的过程中发展了辨别、感知、对比等探究思维与能力;在选择捞鱼工具的过程中,幼儿不仅打破固有的认知,逐渐建立起对工具、对象之间关系的新的认识,更习得了乐于思考与探究的优秀品质,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因此,教师在为幼儿创设他们喜欢的情境时,要把握自然角的核心价值,引导幼儿观察情境中具体的探究对象,关注幼儿的每一次发问,肯定幼儿的每一次尝试,帮助幼儿实现有意义的探究与学习。
三、借境畅言,引导幼儿享受表达之趣
表达与交流对幼儿科学知识与经验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景观化的自然角中,幼儿常因探究内容的固定与单调,无话可说或泛泛而谈。在情境性的自然角中,没有了统一的探究要求,幼儿置身于更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变得想说、敢说、喜欢说。这样的改变,不仅有利于幼儿扩展自身的交往范围,而且能帮助他们形成对事物立体、全面的认识,为教师洞察不同幼儿的需求提供线索。
[案例四]自然角里的小鱼越来越多了,幼儿总是喜欢围在几个鱼缸的前面,逗逗小鱼,和小鱼“聊天”。一天上午,几个早来的幼儿又来到自然角。幼儿A蹲下身子,用小手抚摸着鱼缸,对着小金鱼招招手,轻声地说:“多尼,早上好!”“多尼”好像感受到了她的呼唤,慢慢地往幼儿A手指方向游来。这时幼儿B有点兴奋地说:“瞧!那条大金鱼的背上有小黑点,那是多尼的爸爸!”教师在旁边好奇地问:“你怎么知道它是多尼的爸爸?”幼儿B说:“因为他身上有一点一点黑黑的、脏脏的,像爸爸一样不爱洗澡。”“哦,那它的妈妈呢?”教师继续问道。幼儿A指着一条红色的带有白色条纹的大金鱼说:“妈妈爱穿红色的裙子,跟它的尾巴一样漂亮。”幼儿A又指着一条白色的、大眼睛带金色圆点的金鱼说:“那是哥哥,哥哥很白,眼睛大大的,游得特别快。”幼儿B说:“我是那条黑色的、尾巴短短的小小鱼儿,我追哥哥去了。”说完,两个幼儿相视一笑。
小班幼儿思维的直观性、外显性以及无意注意的主导地位,决定了他们在自然角中经常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虽然同伴间或师幼间的交流经常是片段式、经验式的,但对于小班幼儿而言,这恰好是促进其认知与思维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案例四”中,幼儿A与幼儿B的交流从幼儿B发现“多尼”的“爸爸”开始,他们结合自身经验与想象,有针对性地进行观察,并大胆地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想法。透过双方幼儿的交流,教师了解到幼儿A与幼儿B不仅能够捕捉金鱼的显著特征,并且能用较为准确的语言进行描述。当然,如何吸引更多的幼儿参与交流并发展交流的能力,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教师不仅要“等待”契机,更应该把握幼儿每一次互动的机会,不断引出问题,引导幼儿交流与表达。
幼儿在情境性自然角中的学习是动态的、持续的、不断深入的,教师只有把握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幼儿自主探究的空间与自由,不断推进幼儿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才能真正发挥自然角的有效价值,实现幼儿在自然角中的有效学习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