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70年云南的发展历程、成就与经验

2020-02-21苏红军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云南建设发展

苏红军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云南昆明 65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指出:“70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因此,总结好、宣传好新中国70年云南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进一步激励全省各族人民更加团结一致、锐意进取,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提供强大的历史滋养和精神力量,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新中国70年云南发展的光辉历程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省各族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变革;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贫穷落后的旧云南建设成为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云南,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1950年2月24日,云南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为实现全省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任务,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在云南这个边疆多民族地区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使云南各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重大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前途和命运,成功实现了云南几千年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云南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一些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指引,云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通过拨乱反正,云南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着力改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进行城市国有企业、商业流通、财政金融和经济工作等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经济恢复增长后,省委省政府科学把握省情,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发展农业促轻工,依靠轻工积累资金,集中财力保证重点建设”的发展思路。这一思路的成功实践充分利用了云南的光热条件和热区优势,发展起烟、糖、茶、胶等重点产业。云南通过发展周期短、投入少、税利高、见效快的轻工业,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能源、交通、农田水利、教育和科技等事业,改善极为薄弱的发展条件,为长远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云南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省委省政府创新发展思路,探索适合云南农村的跨越发展道路,提出实行城乡结合、科技与经济结合、开放与开发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三结合一体化”的经营体制,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生产方式和经营体制向社会化、现代化的转变。探索加快基础薄弱地区工业化的道路,1995年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进行了全省第二次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探索适合边疆多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战略,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以东南亚为重点,面向全世界,外引内联,大贸边贸结合,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决策,构建起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面向21世纪,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大省、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三大战略目标,确定了云南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云南经济社会进入提速增量的发展时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云南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2006年,云南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的目标,云南体制改革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各个方面。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深化以国有企业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事业改革;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空间不断拓展,使云南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重要开放前沿;民生、民族、民意等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引领云南改革开放踏上新征程。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云南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中国连接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目标,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云南进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时期。云南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全面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制度体系。云南通过全面从严治党,提升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战斗力凝聚力;通过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促进云南进入国际市场分工,对外开放的水平不断提升。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成绩斐然,云南驶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二、新中国70年云南取得的辉煌成就

70年风雨征程,70年艰难求索,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风化雨。7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云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伟大跨越,各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70年来,云南实现了经济建设的伟大变革,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1949年到2018年,云南省地方生产总值从8.93亿元增长到17881.12亿元,增长了2001.4倍,2018年比2017年同比增长8.9%,增速排全国第3位,2019年上半年云南实现生产总值7957.43亿元,同比增长9.2%,排全国第1位。1950年,全省财政收入仅0.7亿元,2018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994.3亿元,比1950年增长了284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由1950年的0.07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18474.89亿元,增长了263926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50年的3.8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825.97亿元,增长了1776.6倍。70年天堑变通途,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跨越发展,高速公路从零发展到5198公里;铁路从米轨时代迈向高铁时代,高铁运营总里程达1026公里;航空网络四通八达,建成民用机场15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

70年来,云南实现了从开放末端到开放前沿的跨越,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云南对外开放从边境贸易起步,从简陋的“草皮街”到昆交会、旅交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从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步伐。目前,全省拥有2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2个综合保税区、6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境外经贸合作区(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以及中国—南亚博览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开放经济平台,拥有18个一类口岸、7个二类口岸、100多条边境通道和110多个边民互市点。贸易伙伴拓展至206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云南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1973.02亿元,同比增长24.7%,增速排全国第5位。

70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坚持不懈改善民生。云南各族人民生活实现了从解决温饱到建设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0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为116.94元,1978年云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8元,到1988年跨越千元台阶,达到1156元,199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2元。此后,云南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突破7000元,2012年突破2万元,2017年突破3万元,2018年为3348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0年为36元,1978年为131元,2018年达到10768元。同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病有可依,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不断上升,全省人民的生活安全指数、幸福指数不断上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3年至2018年,全省有70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5068个贫困村出列、48个贫因县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21.7%下降到2018年的5.39%。

70年来,坚决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云南省委坚决贯彻“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政策,通过做好事、交朋友,疏通民族关系,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加快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使云南各民族之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团结平等,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里实现了大团结。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实现了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嘱托,在小康建设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治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上持续用力,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同时,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因地制宜、因族施策,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更多地向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持续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在全国率先探索“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的精准帮扶模式,使得民族地区主要发展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70年来,从环境保护到建设最美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云南是长江经济带的上游省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省份,是中国西南生态屏障。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科学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重点实施了以“七彩云南保护行动”为代表的一批生态保护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云南要努力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的殷切嘱托,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云南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城乡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70年来,党在执政条件下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党的建设水平不断提升。1950年,全省仅拥有4.17万名党员,2246个党支部。云南解放后,中共云南省委立足云南边疆民族山区实际,围绕全党工作中心和工作大局,注重在生产一线发展党员,注重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发展党员,在全省建立起党的各级组织。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始终重视党的自身建设,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加强,为云南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云南从严治党具有优良传统,创造过许多具有边疆民族地区特点的经验,但是一段时间里云南党的建设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部分高级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破坏了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坚持问题导向,全面从严治党,认真解决党的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云南通过狠抓思想建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省上下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建设忠诚干净担当高素质干部队伍,重塑云南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从严从实、抓长抓常,正风肃纪、激浊扬清,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实施细则,大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新中国70年云南的宝贵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云南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新中国成立70年云南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为推进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70年来,云南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和体现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各个环节当中,形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凝聚起全省上下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云南7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没有党的坚强领导,就没有各族人民的翻身解放,就没有今天云南各族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新中国70年云南发展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才能形成广泛共识,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才能更好地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70年的辉煌巨变,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云南70年发展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团结一心、砥砺奋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成功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跨越,向着“强起来”的目标昂首奋进。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始终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新时代,云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新特点、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坚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前进。云南民族团结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在指导方针上,要把“慎重稳进”作为处理和解决好民族问题的工作方针。在战略定位上,云南长期坚持把促进民族团结与维护边疆稳定相结合,站在国家治边战略的高度开展各项工作。工作机制上,云南重视创建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民族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创建了许多独具特色的民族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如在全国率先设立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就是其中之一。在发展途径上,云南坚持全面统筹、分类指导,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此外,云南还注重人才保障,重视民族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使少数民族干部成为维护民族团结稳定的基石。

70年实践证明,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深化改革。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就是与时俱进,大胆改革,彻底变革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跨越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建立起有利于转变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建立起有利于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的管理体制。同时,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敢于创新,不断突破传统发展模式,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跨越式发展路子。

70年实践证明,必须立足区位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的优势在区位,出路在开放。当前要以云南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云南对外开放要坚持以国际区域合作为主要模式,不断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务实合作机制;要坚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通过对外开放促进边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要坚持从国家大局出发,主动构建和维护我国地缘政治的安全屏障、生态系统的安全屏障;要坚持“安邻、睦邻、富邻”方针,带动周边各国共同发展,充分向世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优越性。

猜你喜欢

云南建设发展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