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地区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的实践和反思
2020-02-21刘婷向樱
刘 婷 向 樱
(1.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 650500;2.云南警官学院,云南·昆明 650223)
在全世界范围内,吸毒成瘾家庭儿童保护工作是重要社会议题。对于吸毒给家庭和未成年人带来的危害形成共识,人们开始把目光由吸毒人员转向吸毒人员家庭。在吸毒成瘾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成为毒品隐形的受害者。毒品和艾滋病是孪生兄弟。在我国西南民族地区,对于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尤其是艾滋致孤孤儿,大部分也是受毒品影响的儿童。从2004年至今,我国对这部分特殊儿童开始予以关怀保护,主要集中在救助、安置、关爱服务三个方面。本文主要通过对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等西南民族地区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的实践和反思。目的是促进和提升我国吸毒成瘾家庭困境儿童保护工作,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的健康成长环境。
一、对涉毒人员子女实施多层次的社会救助
(一)生活救助
自2004年开始,云南积极着手对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救助。2005年9月,由云南省民政厅牵头,会同财政厅、卫生厅、教育厅联合制定《云南省艾滋病患者遗孤、困难家庭生活、教育救助办法》,为建立长效的救助机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救助的政策保障。2005~2007年,云南建成全国第一家“艾滋病关爱中心”,建立16个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机构,救助千余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并提供了免费上学(1)杨牧源、李倩:《云南3年禁毒防艾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新华网,http:/news, sohu.com/20080625/n257740921.shtml,2008年06月25日。。2008年底,全省两千余名艾滋病致孤儿童全部纳入城乡低保体系。2012年,云南省民政厅、云南省防治艾滋病局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困难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家庭最低保障的通知》。两年后,云南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甄别及录入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工作的通知》,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孤儿纳入基本生活保障中。目前,云南省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是:机构集中养育1749元/人/月、社会散居1049元/人/月,在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省份中处于较高水平(2)李利.云南省制度护航 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稳步推进[J].中国民政,2017,(11).。
为贯彻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云南省人民政府于2016年6月《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下发意见》,为了避免敏感,用“农村留守儿童”替代“吸毒成瘾家庭儿童”。2015年,云南德宏州坚持“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原则,根据不同情况对致孤儿童实施关怀救助。对于受毒品/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民政等部门通过低保、救济、小额贷款等形式开展关怀救助活动。
在四川凉山州彝族自治州,对于失去双亲的孤儿,政府给予基本生活补贴。对于受毒品、艾滋病影响的特殊困难儿童,在纳入城乡低保的基础上,享受地方政府提供的专项生活补贴。如果这些儿童在学校读书,还可享受寄宿制学生生活补贴和营养午餐。此外,州妇联对部分毒品和艾滋病高发区的村寨,发放救济物资并开展生产救助。其中“借猪还猪”项目就是妇联出钱购买母猪和母鸡,按照每户一只母猪,每个孩子两只母鸡发放。(3)沈海梅.医学人类学视野下的毒品、艾滋病与边疆社会[C].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0.通过对涉毒家庭展开生产自救,提高家庭的经济保障功能。
(二)教育救助
德宏州陇川县曾是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毒品重灾区,为了使艾滋病致孤孤儿这一特殊遗孤群体能和正常儿童一样接受教育。陇川县2005年9月开始,通过四年探索,形成了学校集中教育的救助模式。具体做法就是将八十多名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孤儿,不作统一集中办班,而是采取穿插于各寄宿班免费就读,实施在校期间由学校集中救助教养、寒暑假期由乡镇政府接回交给原代理监护人看管。经费来自社会各界捐助和学校经费倾斜,解决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医疗等问题(4)吕静、田尚松、杨会芹、李芹芳.毒品及艾滋病致孤儿童集中教育救助实践探索 ——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某小学为例[J].保山学院学报,2010,(05).。针对大龄儿童的诉求,德宏州民政局与当地职业教育中心合作,对大龄艾滋致孤儿童进行美容美发和摩托车修理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四川凉山州则是开办各种层级类型的全寄宿制爱心班和儿童关爱之家,提供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学习阶段的教育救助。 2015年8月以来,凉山还与安徽、江苏、上海等地学校合作,异地开办“凉山特困学生初中班、高中班和职业教育班”;妇联也举办女童班,帮助涉艾、涉毒家庭的儿童上学。近年来,无论是政府还是公益组织,对改善凉山贫困儿童的处境都做了大量工作。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每年用于救助凉山孤儿和特殊困难儿童的资金达两亿多元,在教育和扶贫方面投入的就更多。在政府支持下,国内外公益组织每年募集数千万资金用于开展凉山儿童救助工作。(5)侯远高.从悲伤作文到格斗孤儿:用钱解决不了的问题才是问题[Z].腾讯:大家专栏,2017.自2012年以来,四川凉山州因为各种原因陷入困境的儿童,无论是生存状况还是受教育状况都得到了极大改善。
二、积极安置受毒品影响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因为父母吸毒、感染艾滋病、服刑等原因,导致部分儿童处于没人照顾的状态。从2004年开始,云南省就开始对父母双方皆死于艾滋病的孤儿,父母双方皆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儿童,身处单亲家庭且父或母为艾滋病感染者的儿童,开展救助安置工作。
(一)成立各级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
民政部对云南省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给予高度关注和重点支持。2004~2006年共投入约1400万元的资金,用于资助支持云南省建立1个省级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最早在德宏州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县及10个乡镇,建立14个艾滋孤儿就业安置中心。此外,也扩展到红河州、临沧市、普洱市、文山州、玉溪市等艾滋病高、中度流行地区,新建8所指导中心,挂牌为儿童福利指导中心(站),承担集中供养、登记造册、建卡存档、跟踪回访等任务。2005年,国家财政部和卫生部安排经费80万元,用于云南40个县市区开展艾滋病关怀救助工作。同年,云南省民政厅安排省本级公益基金专项资金90万元,用于支持红河、普洱、临沧新建4个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云南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83万元用于艾滋病致孤儿童生活补助(6)云南省民政厅社会福利与社会事务处.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云南模式”课题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如今,云南艾滋病高发地区,已经建成纵向不同级别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指导中心工作体系。
(二)探索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云南模式”
21世纪初期,民政部积极探索形成了收养、家庭寄养、小家庭养育和机构集中养育等多种安置模式。我国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安置艾滋孤儿不同模式。以“分散供养为主、机构集中供养为辅”的河南模式,确立了包括收养、寄养、集中供养和政府兴建的模拟家庭抚养四种安置途径;以“家族抚养、政府出资、社会支持、社区关爱”为特点的湖北均川模式;“以亲属和社会收养为主”的广东模式(7)晏月平.我国现行艾滋孤儿救助安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2,(01).。
云南省民政厅从2004年开始,与云南省艾滋病防治局、卫生、教育、妇联、共青团等多部门合作,创造性形成了与边疆、民族、文化背景相结合,与当地经济文化水平相适应,独具特色的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安置的四种模式,号称“云南模式”。一是家庭寄养、救助安置指导中心集中培训、多部门协作模式。在儿童自愿选择寄养家庭的基础上,由民政部门筛选出经济条件稍好家庭,并签订责任书,明确寄养家庭在家庭关爱、生活学习和心理引导和就医等方面的责任。二是学校半集中供养模式。以“特殊贫困儿童”为名,将适龄艾滋病致孤儿童集中到学校,不作统一办班,实施在校期间由学校集中救助教养,寒暑假期由乡镇政府接回交给原代理监护人看管。三是社区参与、家庭寄养模式。让儿童寄养在亲戚家或者是让儿童去寄养家庭吃饭和玩耍,晚上回到自己家里独立居住。四是模拟家庭集中救助安置模式。成立“关爱之家”,由工作人员模拟父母的角色照看孩子。(8)
四川凉山彝族地区的“爱心班”也独具特色。2005年9月,凉山本土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建立全封闭寄宿制的爱心班。先在各社区孤儿中海选出涉毒、防艾家庭的孤儿为主,集中在学校,一起学习、照顾管理,除了给每个学生每月40元生活费以外,还提供所有的生活和学习用品。从一年级开始,吃住在学校,寒暑假才回到监护人身边。爱心班其实也是学校集中供养模式的翻版。
(三)形成“公安+民政+卫生”临时安置的“保山模式”
保山作为云南乃至全国重要的毒品中转地。为了逃避打击,不法分子常常利用怀孕妇女和处于哺乳期内怀抱小孩的妇女(俗称双怀妇女)等特殊人群贩毒,有不少双怀妇女还是缅籍父母。一旦这些妇女被抓获,且又联系不到其家属的情况,那么他们留下的孩子就无人照看。因为孩子有父母,又不同于孤儿或弃婴,所以不符合福利院收养办法。
针对无人照看涉毒人员子女这类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从2017年开始,保山独创了“公安+民政+卫生”临时安置模式。在保山市儿童福利院,内设警务站和社会工作站。公安人员一旦抓获“双怀妇女”,或带有孩子的境外贩毒人员。在办案周期内,公安民警只有将涉毒人员的孩子,暂时托付给保山市民政局社工站临时照管,也就是“收容”,直到查找到亲属信息,通知他们来领走为止。民政局社工站主要是由当地的四叶草青少年事务中心具体负责,一般是采取1名社工+1名志愿者方式开展工作。社工站最多时达到33个孩子,后来陆续查找到亲属信息,相继被接走,目前还有11个小孩,都是0-3岁左右婴幼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放在社工站临时照管,但主体是三家单位:公安负责安全守卫,民政负责救助照管,卫生部门负责医治疾病。经费来源靠每年公安拨10万,民政出10万维持。由于这部分无人抚养儿童的特殊性,担心被不法分子利用,所以在福利院内专设警务站,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尽管有市民想来领养这些孩子,但是考虑到其身份的特殊性,担心被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利用,从事不法行为,所以一般不对外开放也不接受他人收养。
三、为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提供广泛的关爱服务
对于受毒品影响的儿童,不仅仅是救助和安置,同时还为他们提供更广泛的服务。
(一)在德宏州建设儿童福利示范区
2010年,民政部、云南省民政厅,通过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将德宏的瑞丽、陇川、盈江3个县(市)30个村委会列为中国儿童福利示范区。每个试点村委会均设儿童福利主任1名,工作内容主要为在村儿童提供服务,比如入室家访、建数据库,协助完成诸如婴幼儿出生登记注册、上户口、免疫接种疫苗、入学,以及儿童保障等相关工作。对有困难的孩子,还要协调教育、卫生、民政等部门解决问题。此外,他们还创建儿童活动中心,组织孩子们读书、玩玩具、游戏、锻炼身体等休闲娱乐。2014年12月,德宏州委州政府在《关于加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意见》(为了避免敏感,州委州政府用农村留守儿童的称呼代替吸毒人员子女)提出,在继续巩固原有30个示范村项目基础上,逐步扩大并增加覆盖范围(9)儿童福利示范区项目协调办公室.拓展项目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云南省德宏州政府发文推广“中国儿童福利示范”项目[J].社会福利,2015,(04).。到2014年有2.6万余名儿童从该项目中受益。在项目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儿童福利主任,工作职责与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有异曲同工之处:提供服务、协助解决问题、链接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福利主任就是本地社工,他们所做的工作使得禁毒社会工作本土化了。
(二)以“儿童之家”为载体提供综合服务
2012年4月,云南省人民政府颁布实施的《云南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的工作目标就是:到2020年,九成以上的社区建立一所“儿童之家”,以服务儿童、服务家庭为对象,为儿童提供综合服务,包括放学后安全的娱乐学习环境,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提供社会心理支持,优化儿童成长环境,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2016年4月,云南省妇儿工委办公室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与云南省携手困难群体创业服务中心合作,启动儿童之家项目,选择玉溪市峨山县、文山州砚山县、普洱市镇沅县、德宏州梁河县、版纳州景洪市等5个省级示范点,共建“儿童之家”。近年来,云南省级安排福彩公益金近四百万元,建成六百多所儿童之家,组织实施几十个项目,三十多万名留守儿童从中受益。此外,普洱市草根组织“绿之舟”于2008年在思茅区、孟连、澜沧县成立关爱小组,帮助儿童消除被歧视的恐惧心理;开展家庭护理培训,帮助儿童学习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机会性感染的技能技巧,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减少家庭成员的二代传染。在县、乡、村、社四级妇女干部组成爱心妈妈志愿关爱活动小组,对身处困境的儿童入户关怀救助。
(三)重视社区参与,发挥民族文化力量
救助受毒品影响的儿童,不仅是政府的工作,同时民间组织、企业事业单位个人等社会力量也积极参与。傣族全民信仰南座部上乘佛教,村村有寺庙。寺庙承载着教育、医疗、娱乐、救助的功能。西双版纳州景洪市曼达村是以傣族佛寺为依托,依靠老年协会、妇女小组支持所建立的“儿童之家”(10)专题调研 加强合作 推进“儿童之家”项目建设[N].云南日报,2016年5月24日(10)。,不仅为儿童提供综合服务,同时也成为傣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场。而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也活跃着一家当地的非政府组织“凉山彝族妇女儿童中心”。自2005年3月成立以来,该中心在救助因毒品、艾滋病和贫困致孤的儿童,组织受毒品和艾滋病影响的彝族妇女开展生产自救活动,利用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在宣传禁毒和艾滋病预防知识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反思和总结
(一)长期以来儿童福利重救助轻保护
国家对儿童福利保护的四种典范:社会救助——教养取向发展——社会保护——社会参与(11)刘继同.国家责任与儿童福利—儿童福利制度典范与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模式[J].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年。。我国儿童福利还处在初创和粗放式阶段,主要集中在保障儿童基本生活的社会救助层次,通过助医项目、助学项目、助困项目,解决困境儿童吃饭、穿衣、上学、就医等以生活照顾为主的问题。较少集中在以儿童启蒙教养和发展为目标方面。事实上福利意义的救助,不仅要关注物质方面,同时要为儿童精神层面创造有利条件。
(二)禁毒社会工作总体发展缓慢
上海是我国禁毒社会工作的前沿阵地。自2013年开始,上海市政法委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招聘专业社会工作者为吸毒人员及家庭提供专业服务。如上海闵行工作者成立的“自强家庭联谊会”和闸北工作站“彩虹亲情学校”,以吸毒人员家属为主要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功能;嘉定工作站“亲子平行小组”运用“平行治疗、共同成长”的核心理念,为吸毒人员和其父母(或子女)提供一个良性互动的机会;自强社还拓展项目,开展“爱心支教”项目,联合上海高校志愿者组织,与各县区自强工作站建立关系,免费为吸毒人员子女提供支教服务。(12)张昱,费梅萍,厉济民,叶熊等著.禁毒社会工作同伴教育服务模式研究——上海实践[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年。2014年,北京社会工作事务所由100家社会工作机构组成“社区青年汇”,对社区吸毒人员家庭帮扶活动取得了一定的作用和成效。然而,受多种因素的限制,禁毒社会工作在西南民族地区刚开始起步,发展缓慢。
(三)仍需大力推进儿童福利从短缺型过渡到适度普适型
在整个儿童社会福利制度中,民政部门注重对社会上的“三无孤儿(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抚养人)”和流浪儿童的救助安置。随着社会转型加深,我国也开始关注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等群体。2014年,民政部提出:儿童福利保障要“适时扩大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吸毒家庭子女等困境家庭儿童群体”。这一规定推动了我国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发展,表明自2014年开始,吸毒人员子女的儿童福利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开始进入国家政策议题和公众视野。另一方面,“适时扩大到吸毒家庭子女”,不是强制性措施,离普惠型儿童福利还有一定的距离。目前,吸毒人员子女保护议题仍“遮蔽”、“隐藏”、“依附”在预防犯罪、社会管理、社会建设的问题中。
在未来我国对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保护救助过程中,注重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兜底作用,强调家庭保障功能的不可替代性,强化社区的支持功能,并为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社会服务创造条件。在儿童福利政策取向方面,实现由救济性向权利性转化,补缺型向普惠型转变。为涉毒人员未成年子女等困境儿童营造无忧、健康、安全、关爱的成长环境。这既是家庭的责任,同时也是政府和社会承担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困境儿童保护救助作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建设,正如有专家提出,“既要通过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来实现对儿童需求的满足、权利保障和对儿童发展的支持与保护;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行为,要通过家庭建设、社区发展以及社会组织的多种服务,使儿童的困境得到改善,成长获得必要条件。这是伦理认识,也是社会物化构成;是宏观指导思想,也是具体政策;是基础理论,也是工作实务(13)陆士祯.建构我国留守儿童生存发展保障体系[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