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21胡艳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治疗仪例数障碍

胡艳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 (江西新余 338000)

吞咽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进食困难、饮水呛咳等,出现吞咽障碍会导致水分及营养物质摄取途径受阻,进而引发患者肺部感染,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因此,如何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有效的康复干预措施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吞咽治疗仪是一种依靠电脉冲对患者产生电刺激的治疗仪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身体产生生理性反应,进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2]。基于此,本研究探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5例。观察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50~81岁,平均(65.38±6.72)岁。对照组男18例,女17例;年龄51~81岁,平均(65.45±6.88)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明确脑卒中史,且存在中度吞咽障碍;(2)入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3)患者神志清醒,能够配合进行干预。排除标准:(1)近期服用镇静剂、利尿剂等影响吞咽功能药物的患者;(2)合并食管、口咽及帕金森等疾病导致吞咽障碍的患者;(3)有精神病史或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及护理干预,包括基础训练、饮食指导等。

观察组给予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吞咽治疗仪干预

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吞咽障碍治疗仪(长春中吉光电设备有限公司,ZTY-Ⅱ)进行干预,采用系带固定仪器电极片,保持适当松紧度,调整治疗参数(频率40 Hz,电流约19 mA),电流强度以患者能够适应且可做吞咽动作为宜,干预过程中结合患者感受调整干预频率,2次/d,20 min/次,2周为1个疗程,持续干预2个疗程。

1.2.2 康复护理干预

(1)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关心和鼓励,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安全感与信任感,详细告知配合治疗以及护理的重要性,协助患者增强康复信心,缓解其抵触进食、烦躁等负面情绪,使其以积极的态度配合康复干预。(2)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指导患者适当活动颈部,进行上下左右的转头动作,使颈部微感通顺,30 min/次,1次/d;指导患者不断向外伸舌伸展,增强舌肌力量,提高舌头灵活性;若患者舌头无法自行活动可使用洁净的纱布缠绕舌头进行辅助运动,10 min/次,10次/d;指导患者进食前做空咽动作,食物咽下后再次进行控咽动作,保证食物完全咽下;此外,可使用冰冻过的棉棒刺激患者前腭弓、后腭弓以及舌根等部位,诱发咽喉肌收缩,提高吞咽敏感性。(3)强化进食训练:给予患者安静、舒适的就餐环境,并结合病情协助患者选择合适体位,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坐位,降低食物从患者口中漏出的可能性,预防误咽;同时为患者调整进食食物性状,保证食物柔软且密度均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引起呛咳,逐渐由流质饮食过渡到普通饮食。

1.3 临床评价

(1)吞咽能力: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两组干预前以及干预4周后的吞咽能力,包括临床检查、5 ml饮水吞咽以及60 ml饮水吞咽3个部分,分值18~46分,分数与吞咽功能成负相关[3]。(2)护理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调查两组干预4周后的护理满意度,Cronbach's α系数为0.853,重测效度为0.860,包括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等方面,分值0~100分,不满意为≤60分,满意为61~89分,非常满意为≥9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吞咽能力

干预前,两组SS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吞咽能力比较(分,)

表1 两组吞咽能力比较(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5 29.37±3.82 23.69±3.15 7.523 0.000观察组 35 29.55±3.71 20.22±3.18 4.657 0.000 t 0.222 5.084 P 0.825 0.000

2.2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脑卒中发病后患者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主要是因脑卒中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发生损害,导致唇舌、咽喉等部位肌肉无力,致使患者吞咽进食困难,从而引发脱水、营养不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误吸,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吞咽训练在改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中起到显著的作用[4]。

常规康复干预多关注患者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且康复锻炼内容较为单一,患者护理依从性较差。因此,在常规康复干预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辅助干预,对提升康复效果十分必要。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吞咽功能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提示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提升护理满意度。其优势在于,给予患者有效的康复护理,加强护患交流,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并通过口腔肌肉训练,增强舌肌力量,提高口腔肌肉的灵活性与吞咽敏感性;同时给予饮食等外部干预,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就餐环境以及良好的就餐体验,可有效降低误咽或呛咳发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及早恢复。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治疗仪,将电脉冲作用于人体,以电刺激激活患者靶肌群,从而产生正性反馈,促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性反应;有效刺激患者运动放射神经元,利于患者重建吞咽反射弧,从而提升患者舌肌以及吞咽反射的协调性与灵活性,进而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障碍[5]。

综上所述,吞咽治疗仪联合康复护理利于促进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猜你喜欢

治疗仪例数障碍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跟踪导练(四)2
更正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
跨越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