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0-02-21占华

医疗装备 2020年1期
关键词:下肢骨运动神经利多卡因

占华

江西省都昌县妇幼保健院 (江西九江 332600)

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由于各种重要器官组织逐渐衰退,加之伴有多种基础性疾病,因此相较于其他年龄阶段患者其麻醉药物耐受程度较差。硬膜外麻醉是临床针对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的主要麻醉方式,但用于老年患者中易引起不同程度的循环呼吸功能障碍及多种并发症,手术效果较差。相关研究表明,腰硬联合麻醉腰麻药量小,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麻醉效果好[1-2]。本研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下肢骨科手术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65~80岁,平均(72.43±3.51)岁;骨折类型,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干骨折7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胫腓骨骨折7例,踝关节骨折5例。试验组男39例,女11例;年龄67~82岁,平均(73.28±3.62)岁;股骨颈骨折27例,股骨干骨折8例,股骨髁间骨折7例,胫腓骨骨折5例,踝关节骨折3例。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3]:经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超声骨密度诊断仪检查均被确诊为下肢骨折;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已签署麻醉风险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失血性休克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

1.2 方法

两组术前6 h均禁食、禁饮并留置导尿管,术前30 min给予患者肌内注射0.1 g苯巴比妥钠注射液(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381)进行麻醉诱导;入室后,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和给予患者供氧等。

对照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实施硬膜外麻醉:指导患者取侧卧位,患侧朝上,以L2-3椎间隙作为穿刺点,使用腰穿针穿刺至硬膜外腔,然后置管,将患者改为平卧位,并试验性注射3 ml 2%利多卡因(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58),待出现阶段性平面后给予患者使用同样浓度的利多卡因持续麻醉,但药物剂量为5~10 ml;术中以2%利多卡因维持麻醉,将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10。

试验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患者取侧卧位,以L2-3或L3-4椎间隙作为穿刺点,使用腰穿针穿刺至蛛网膜下腔,待脑脊液流出后,给予患者2 ml 1%罗哌卡因(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H20100106)与10 ml 5%葡萄糖注射液联合推注进行麻醉诱导,并于30 s内注射完毕,5~10 min内控制麻醉平面在T10以下,如平面不高,硬膜外腔再给予3 ml 2%利多卡因,麻醉阻滞平面控制在T10;术中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调整2%利多卡因的剂量,以辅助局部注射和维持麻醉效果;术后,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使用下肢关节康复器CPM(北京松运扬天科技有限公司,YTK-F型)进行下肢康复锻炼,以促进病情尽早康复。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恶心呕吐、高热、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

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min,)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镇痛维持时间比较(min,)

镇痛维持时间对照组 50 7.24±2.02 42.56±3.76 160.24±13.39 131.35±12.4试验组 50 5.13±1.47 30.61±4.28 90.25±12.31 180.21±12.0 t 2.03 6.04 10.08 7.75 P<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8 7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试验组出现恶心呕吐2例,头晕嗜睡2例,高热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5例,头晕嗜睡4例,高热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P<0.05)。

3 讨论

目前,硬膜外麻醉是临床进行下肢骨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式,该方式具有一定的麻醉效果,但仍存在不足,如起效慢、需多次给药、肌肉松弛不完善、术后不良反应多等,效果不确切[4]。而腰硬联合麻醉则具有起效快、药物用量少、神经阻滞完善、肌肉松弛完全等优势,该方式麻醉作用时间不受其他因素限制,通常只需单次给药,同时还能通过硬膜外导管给药使麻醉时间延长,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理想。腰硬联合麻醉是椎管内麻醉方式中的新型麻醉技术,主要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使用,可自由选择所需的麻醉平面以及灵活调整麻醉时间,减少了气管插管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腰硬联合麻醉给予患者小剂量的麻醉药物也能达到理想的麻醉效果,有效减少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较高[5-6]。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均短于对照组,镇痛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对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老年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的效果显著,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效果好,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下肢骨运动神经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X线与CT在下肢骨关节骨折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下肢骨关节损伤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疗效分析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下肢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Ilizarov贯穿固定钢针和环形外固定系统治疗下肢骨不连的护理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硫辛酸注射液治疗痛性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