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牙周出血指数及咀嚼功能的影响
2020-02-21徐阳
徐阳
河南潢川县人民医院口腔科 潢川 465150
牙周病是口腔科的常见病,患者常因牙槽骨垂直性吸收、牙龈附着丧失而发生牙齿倾斜、松动和移位[1-2]。前牙移位后覆盖变大,前牙覆颌及咬合发生变化,不仅降低咀嚼功能,还严重影响患者面部的美观性[3-4]。2016-06—2018-06间,我院对收治的7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分别实施牙周治疗和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现对疗效进行比较,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70例患者均有牙龈不定期出血、牙齿松动及移位。排除伴有全身性疾病、糖尿病、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史及妊娠和哺乳期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随机分为2组,各35例。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0~48岁,平均38.34岁。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5~50岁,平均38.97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进行口腔卫生知识宣教,嘱患者治疗期间需维护好口腔卫生,早晚各刷牙1次,避免口腔滋生细菌。并记录患者前牙覆颌、牙周袋深度、覆盖情况以及探诊出血准确值。对照组进行牙周治疗:包括龈上洁治术、龈下洁治术、根面平整、激光杀菌,并在牙周袋内上药。观察组行牙周治疗联合正畸治疗:牙周治疗2个月后复诊,若牙周病情显著改善,可联合行正畸治疗。拍摄全口曲面体层片和头颅正侧位片。根据患者牙位病情不同采取个体化正畸方案。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使牙齿间隙关闭,前牙移位内收,牙齿拥挤调整,重新排列牙齿,调整咬合关系至正常。定期复诊,2次/月,佩戴托槽达到临床效果满意后,根据患者牙位生理活动度和矫正力量不同,再佩戴保持器1~2 a。
1.3评价指标(1)前牙覆盖、探诊出血指数和牙周袋探诊深度。(2)咀嚼功能(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三方面评估。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恢复越好)。
2 结果
2.1牙周指标观察组治疗后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牙周指标比较
2.2咀嚼功能评分观察组治疗后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牙周病是牙槽骨、牙周膜、牙骨质等牙周组织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5]。早期因无明显症状,造成牙周组织长期慢性感染,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将发生牙齿松动、脱落,不仅对口腔咀嚼功能造成损害,还极大影响面部美观[6]。
常规的牙周治疗可以完全去除龈上结石和龈下结石。龈上结石是牙结石附着在龈缘以上的牙面上,肉眼可见。因唾液腺导管在舌侧内和牙菌斑钙化,下牙舌侧牙结石聚集较多。长期不清除对软组织危害较大,牙龈逐渐出现红肿,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超声波洁牙通过工作头的高频振荡,可有效去除附着在牙齿表面的牙结石。牙石不断向龈下发展形成龈下结石,牙石位于龈袋、龈缘以下或牙周袋内的根面上,肉眼不能直视,必须用探针探查。由于一般刷牙清理不到,牙槽骨加快吸收,牙周组织减少,牙齿会出现移位、松动、脱落等现象。用探针探测并记录牙周深度,可根据龈下结石的分区(4区),分次进行刮治。然后在牙周袋内上药消炎去除病菌。
常规的牙周治疗可以完全去除龈上结石和龈下结石,探诊牙周深度和牙周出血指数亦可改善。但牙齿移位现象无法恢复,使龈下结石和咬合创伤继续存在。因此,需联合正畸治疗才能起保证持久改善。
我们采用直丝弓固定托槽矫正技术,先拍摄X线片,确定方案并行咬牙模以制作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关闭牙齿间隙,前牙移位内收,调整牙齿拥挤,重新恢复覆颌、覆盖和咬合关系,达到理想治疗效果后,定期复诊,2次/月。佩戴托槽达到临床效果满意后,拆下托槽,根据患者牙位生理活动度和矫正力量不同,再佩戴保持器1~2 a[7]。
本文结果显示,经治疗观察组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出血指数及咀嚼功能、舒适度、美观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对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采用牙周治疗联合口腔正畸治疗的良好效果。
需注意:(1)治疗过程中,患者需做好口腔卫生,否则将影响疗效。因口腔卫生差会导致牙齿表面出现龋洞和白垩色龋坏斑,发生脱矿,牙周病复发,正畸治疗失败。(2)佩戴托槽期间,每个月应定期复诊并进行牙周维护[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