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奋力书写“中国之治”苏州答卷

2020-02-20蓝绍敏

唯实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国之治苏州体系

蓝绍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面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领会、全面准确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决定》,对于苏州勇担探路使命、勇当“两个标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前列具有重大意义。我们更加清醒认识所肩负的光荣使命,更加自觉、更加迫切、更加坚定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中扛起苏州担当,在推动“中国之治”中展现苏州作为,努力把苏州打造成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典型范例。

一、写好“苏州答卷”,必须坚持把握全会精神的引领力,提高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

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全会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建立、完善、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切实增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学习贯彻新思想特别是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指示紧密结合起来。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提出了“强富美高” 的美好愿景和“五个迈上新台阶”的实践路径,充分体现了高质量的发展要求,是苏州在更高坐标系中提升发展标杆、在更高参照系中提升竞争能力的根本遵循。五年来,全市上下沿着习近平总书记领的“航”、定的“向”,紧密结合实际,展开工作布局,细化推进举措,狠抓落地见效,在苏州大地上奏响了“强富美高”建设的昂扬乐章。站在新的起点上,苏州要继续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探路,扛起“勾画现代化目标”的使命责任,就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要求,以制度创新激发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注重在先行探索中积累经验并上升为制度安排,为“中国之治”提供更多苏州方案、苏州智慧、苏州经验。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贯彻落实江苏省委关于推动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求紧密结合起来。江苏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从江苏发展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在区域发展、区域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社会治理、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政务服务、载体平台等方面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上加快探索,构建符合实际、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快推进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创造更多走在前列的实践成果。我们将按照中央、江苏省委部署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健全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的制度体系,让先进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得到充分解放,社会活力在高效率治理中得到充分迸发,人的全面发展在高品质生活中得到充分实现。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要与谋划苏州发展愿景、目标定位紧密结合起来。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为遵循,提升建设“现代国际大都市、美丽幸福新天堂”的治理效能,擦亮具有国际标识度和城市温度的苏州名片。着力推动全市统筹发展,切实做到理念上要有“大苏州”的意识、规划上要有“大苏州”的协同、资源上要有“大苏州”的整合、举措上要有“大苏州”的机制、力量上要有“大苏州”的合力、创新上要有“大苏州”的复制,既持续激发各县(市、区)发展活力,又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形成有苏州优势的新地缘。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以开放推动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强化有效投入、优化营商环境、塑造城市品质,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全力争当新时代对外开放示范区。

二、写好苏州“答卷”,必须坚持锻造党的领导力,巩固党的领导制度统摄性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必须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从制度机制上把党的领导落实到苏州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制度机制。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主题教育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构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推进解放思想的長效机制,持续解决“理解不深入、行动跟不上、落实缺乏创造性”的问题。深化苏州市委常委会领学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促学制度,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坚决把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落到实处,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坚决把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坚决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进一步完善党领导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健全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各方面。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四不两直”调研制度,完善市领导牵头联系重大项目等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把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改善民生贯穿治理全部工作之中。严格落实民主集中制,发挥党委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加强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科学论证、风险评估,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完善苏州市对县(市、区)工作统筹领导的体制机制,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理顺市、县两级权责关系,加强市级在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重大平台、基础设施等方面统筹力度,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增强协调发展的合力。

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忧患意识,不断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推进“两个责任”贯通协同形成合力,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完善党内政治生态评估制度,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能力。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完善政治生态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衡镜”系统,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持续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三、写好苏州“答卷”,必须切实增强制度执行力,促进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将深入解放思想,锐意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制度执行力,提升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凝聚起以现代化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强大合力,确保制度贯彻到底、执行到位。

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严格对照中央《决定》和江苏省委要求,结合苏州工作实际,做出专题部署,提出具体要求,细化责任分工,逐项抓好落实。增强按照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意识,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增强斗争精神,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坚决同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作斗争,带动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中央及江苏省委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作安排都按照制度要求落到实处。

持续增创制度优势。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进一步健全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时代前列的制度体系,把苏州的创新经验更多上升为制度成果。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响“苏州最舒心”营商服务品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构筑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努力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示范区;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和完善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大力度弘扬苏州“三大法宝”精神;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以国际化大都市来定位谋划,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让民生幸福更有“质感”;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自然要素过度消耗坚决“脱钩”,与生态化原则紧紧“挂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持续完善法治苏州建设体系,探索法治苏州、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路径;争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健全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和管理制度,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不断激发制度活力。增强以改革推进制度和治理体系建设的自觉性,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发挥好重大改革举措的牵引作用,形成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大格局,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实现改革的目标集成、政策集成、效果集成。强化苏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统筹协调功能,加大改革督察力度,推进苏州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的158项重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举措纳入工作日程,抓紧研究、不断细化。鼓励引导支持基层探索更多原创性、差异化改革,及时总结完善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更多务实管用的制度性成果,让一切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资源要素充分涌流、创造能力竞相迸发。聚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抓改革,运用制度威力有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经济下行压力等重大风险挑战,推出一批牵引作用大、影响面广、带动力强的改革举措。聚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抓改革,解决好教育、医疗、养老、环保、安全生产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点难点问题,实现改革举措的有机衔接、融会贯通。

增强干部治理能力。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突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增强适应形势要求、再创火红年代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突出政治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健全完善干部工作“五大体系”,大力推进干部跨部门、跨区域交流。健全完善严管厚爱机制,把制度执行力和治理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分领域谋划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让严格执行制度、善于在制度轨道上推进事业者上,让违背制度、破坏制度者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健全人才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制度,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构筑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支持各类人才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切实保障制度执行。明确各项制度执行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形成制度执行强大推动力,着力解决好治理中带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关职能作用,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重点开展好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國家战略、现代化建设试点、优化营商环境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问题,通过监督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常态化开展制度执行力评估检查工作,注重检查结果运用,切实强化制度执行力。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坚决予以查处,严肃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领导责任。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等作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制度执行监督体系。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高 莉

猜你喜欢

中国之治苏州体系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中国之治”彰显全球魅力
张维为:“中国之治”凸显制度优势
比较视野下的“中国之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