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
2020-02-19李润田
摘要: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构建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在审美教育中,美术培训的作用不断凸显。在公益美术培训过程中,相关人员对传统美术技能进行传授时,还应当引入审美教育,促使群众审美素养有效提升。
关键词:美术培训 文化馆 工艺 审美教育
美术作为艺术类课程,其形式多样,包括绘画、美术欣赏等,可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美学意识。通过美术培训,可促使人们的综合素质不断提升。在当前的群众美术培训中,通过审美教育的渗透可形成个人独特的审美,充分激發其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陶冶情操,实现审美素质与艺术修养提升的目的。[1]
一、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概述
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属于全民艺术普及内容之一,主要针对成人、中小学学生、学龄前儿童等。通过美术培训活动,将人们的美术潜能激发出来,并掌握美术技能,提升审美素质。文化馆是由政府部门所设立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负责为公众提供文化服务,例如美术培训、舞蹈培训等,体现出文化馆的公益性文化服务特征,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素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2]
二、审美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审美教育是一种美育,它融合了心理学、美学与教育学。审美教育可从广义角度与狭义角度进行理解。从广义上分析,审美教育以生活美、自然美的方式有效美化人们的灵魂与行为,进而达到使人们道德水平提高的目的。从狭义上理解,审美教育以艺术形式为基础达到审美能力的培养目的。审美教育不是只学习一门艺术,而是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活美的有效体验。
进行公益美术培训时,审美教育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实现鉴赏美、创造美与感受美的能力不断增强;其二,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与审美观念;其三,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出来。
三、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
(一)培养形式美感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其形式依赖性十分强,一旦失去形式,美术中所表达的美将难以体现。文化馆在进行公益美术培训时,面对的人群有美术初学者与美术爱好者,此类人群所接触的内容首先为美术审美形式、美术作品艺术语言,例如质感、肌理等。要先理解和掌握形式美,形成富有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共同感知。
文化馆进行公益美术培训时,要鼓励群众善于观察,观察与练习相结合以熟练掌握一门艺术语言。比如我国传统绘画形成画面美的重要因素包括笔墨,特别是水墨画中,墨的淡、浓、干与湿,以及笔的逆、转、圆、侧,均可将物象的韵味、质感、空间、体积塑造出来。
(二)培养审美情趣
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感染力较强,可激发观者的共鸣。在文化馆的美术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可利用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群众的审美情趣。如《愚公移山图》由徐悲鸿所作,体现了磅礴的气势,其重点在于表现人们的毅力与决心。在《愚公移山图》中,强壮的男子顶天立地、蓄势待发之势,使得观者感到震撼。而在《向日葵》的画面中笔触具有简洁有力的特点,其形态就如同熊熊火焰,律动感十足,色彩对比单纯强烈,就如同画家个人对大自然的热爱。[3]在公益美术的培训过程中,辅导教师应当合理选择美术作品,挖掘作品的内在思想,并将其转化成对个人审美情趣的培养。利用合理讲解与引导,由教师引导学员以不同角度鉴赏作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例如书法、绘画等,教学内容也可以包括人文、艺术等多个领域,有效激发群众对美术的学习热情,确保培训效果。
(三)培养审美理想
当人能够将审美文化的氛围营造出来以后,则为审美理想,极具导向性价值。在感受情感与美好事物时,审美理想均对其产生影响。对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还不能准确把握标准。而在成年人群中,尽管其价值观念已形成,但受到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事物存在多种不同认识,所以应当将培养人们的审美理想视为重点。
四、结语
当前,文化馆广泛开展了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人们对于公益艺术培训更加重视。文化馆应及时提高培训工作者的素质,引入审美教育,培养审美理想、审美情趣和形式美感,促使人们的审美能力不断增强,将鉴赏美、感受美视为基础,进而发现美与体验美,同时还可去创造美,实现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进而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
参考文献:
[1]王雯.浅谈文化馆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青年时代,2015(24).
[2]姚季方.浅谈文化馆的公益艺术培训——以德清“英溪艺术课堂”为例[J].艺术科技,2016(05).
[3]俞亭.浅谈文化馆公益美术培训中的审美教育[J].艺术科技,2017(10).
(作者简介:李润田,男,大专,吉林省磐石市文化馆,中级,研究方向:美术)(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