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水墨动画的继承与发展
2020-02-19高申
摘要: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画种,它的艺术表现形式独具一格。中国水墨动画是延用中国水墨画笔法和水墨效果、意境等特点进行创作的动态视频画面,但二者之间又存在一些差异。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水墨画技法、意境的分析,论证其与中国水墨动画的区别与联系,并对中国传统水墨动画与新型水墨动画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探索性的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中国水墨画 水墨动画 三维动画
一、中国水墨动画与传统中国水墨画
中国水墨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一个重要画种,有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形式与特色。它运用水墨进行绘画创作,不着颜色或者着以淡彩。它与西方绘画以描绘物体明暗、透视来表现的绘画技法有所区别。水墨画是根据墨色、用笔、意境、用移步换景的方法表现景物的。传统中国水墨绘画讲究意境,借物抒情、借景言志等,把个人感情、人生观、哲学思考放入绘画创作中,传统中国水墨画是中国文人最为推崇的画种,以追求更完美的精神世界和理想家园。
传统中国水墨动画则延用中国水墨画笔法和水墨效果、意境等特点,以中国水墨画的笔墨用法为绘画的方式方法,然后把画面按照动画制作的要求进行逐一拍摄,通过后期编辑形成连续播放、浓淡相宜的水墨动画片。
(一)用墨、用笔之比较
中国水墨动画片的视觉感受来源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但与中国水墨画存在着本质的区别。中国水墨画讲究用笔、用墨,笔墨相生。二者的区别在于用笔的线条上:中国水墨画描绘人物可以用明暗关系来塑造人物形象,不需要人物完整的轮廓线,更加写意;而中国水墨动画则需要利用轮廓线条来表现造型角色、背景以及动作。
(二)以“形”写“神”,追求意境
中国水墨山水画是“可居”“可游”“可赏”的,强调的不仅仅是画面的真实和美感,更注重精神的放松。在中国水墨画中,外在物象的创作不拘泥于现实的形象,形的挥洒和创作是为了突出物的神韵,着重体现人的精神状态。由此可以看出,“以形写神”与“形神兼备”的精神才是中国水墨画的主旨。
形神兼备也是中国水墨动画片在取材上所注重的,如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笔下的虾,李可染所描绘的牧牛、程十发的人物和小鹿等。影片中线条的用墨浓淡虚实,都是对意境的塑造与刻画。如水墨动画《山水情》中人物的神韵,塑造了仙风道骨、面带忧患的老者形象。影片《牧笛》中以用笔墨塑造了崇山峻岭、瀑布飞流的恢宏气势。
二、中国水墨动画与传统动画
中国水墨动画与传统动画有所不同,中国水墨动画是把一张张在宣纸上按照动画制作需求渲染的动画人物形象、动画背景拍摄下来,后期合成的,它所表现的角色和背景画面都体现出中国绘画艺术灵动、豪放、柔和、浑然天成的感觉,展现中国画特有的美学意境。另外,水墨艺术本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计白当黑”“似与不似之间”,都饱含着丰富的内涵。中国绘画采用散点透视法,画面行云流水。水墨动画片《牧笛》就是运用了散点透视法来表现优美的意境。
传统动画是勾线平涂的、立体的,讲究焦点透视、明暗关系并且色彩鲜艳,人物造型以夸张为主,更注重故事情节,语言诙谐,通过连续播放一系列画面形成连续的影像,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动画历史悠久,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对作品的艺术价值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传统动画作品虽在色彩、造型、背景,包括动作上都可圈可点,总感觉缺少心灵的共鸣和联想。因此,动画作品在追求表面效果的同时也要关注更深处的寓意和意境的渲染。
三、发展中的中国水墨动画
20世纪60年代的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打破了“单线平涂”,进一步通过动画实验解决了墨色与水晕效果的处理难题。之后的《牧笛》注重民族风格与艺术风格上的统一,整个动画清丽淡雅、充满诗情,配乐与画面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进入新时期的水墨动画时代,《鹿铃》和《山水情》使水墨动画进一步得到发展,水墨动画在动画的舞台上争得一席之地。
3D技术与Maya技术的出现与发展,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水墨动画的制作效果和表现力度。借助电脑技术对三维动画制作进行升级与新技术的再度创新,不仅使动画制作优化了传统制作的复杂与烦琐,把人真正地解放出来,也使动画制作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发展时代。用三维技术来搭建模型和渲染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更大程度地实现了动作流畅、表情夸张,促进了意境与动画影片的相互结合与创新。
中国水墨动画市场具有很大的潜力,它作为具有中国文化艺术特色的动画片形式,利用先进的技术不断进行着发展与创新,始终与中国绘画有着无法割舍的关系。今后,中国水墨动画应力求从悠久历史的中国水墨绘画中汲取精髓来充盈自身,继续进行发展与创新。
(作者简介:高申,女,硕士研究生,徐州高等師范学校,助讲,研究方向:动画)(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