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写意花鸟画中猫咪的造型意趣
2020-02-19吴淳丽
摘要:中国画中的写意花鸟画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无数优秀的画派、画家以及作品。其中,猫咪作为“畜兽”类的创作题材,从唐朝初始,宋朝兴起,元代发扬,至明清时期变为备受文人墨客喜爱的题材之一。直到现在,依然有很多画家沉迷于猫咪题材的创作。
关键词:花鸟画 流派 猫咪
近现代画家徐悲鸿、刘继卣、刘奎龄、曹克家等,因为喜爱猫咪的题材而创作出大量的作品。画中的猫咪灵动活泼,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猫的生活习性以及生活状态,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传世之作。
一、名家写意花鸟画中猫咪的特点
徐悲鸿画的猫,简略几笔画出猫咪高竖双耳,警觉地观察周围,圆睁双目,炯炯有神,活灵活现;白须直挺,机警灵敏;前抓直趋,后腿微蹲,示腾腾欲起之态,以形写神运用得淋漓尽致。画家抓住猫咪的神态特征,夸张夸大,抓住重点,让笔下的猫咪富有灵魂一般。徐悲鸿笔下的猫咪野性感非常强,面露凶意,警觉灵动,形成了独有的特色。
相比较而言,刘奎龄所画的猫咪略显温和,看起来没有过强的攻击性。他所画的猫咪毛发更加具有质感,一身厚厚的绒毛仿佛可以触摸到一般,厚而密。猫咪的神态更多的是凝望某处,或物或虫,表现出猫咪被声响或草虫吸引的模样,憨态可掬,画面构图前后呼应。而刘继卣所画的猫咪,通过撕毛法来着重表现猫咪毛发的厚重感。与刘奎龄不同的地方在于,刘继卣忽略毛发的质感,笔下更为轻盈。所以他多画长毛猫,轻盈的毛发让猫咪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小绒球一般。刘继卣画猫着重画猫咪的脸部,猫咪的身子却寥寥几笔带过。猫咪脸部细腻,形态相对而言较为温和,接近猫咪的写实性,看起来更加可爱,温柔。
曹克家喜欢挑选小猫来画,同时他的画中加入了大量的配景。他画的写意猫咪结合了工笔的技法,同样是撕毛法来绘制,曹克家所画的毛发更加细致,根根分明。配景却加入了大量的大写意画法,使他画的猫咪更加引人注目。无论画面物品多么繁复,也能让人第一眼看到画中的猫咪,可谓妙哉。
孙菊生喜欢画多组猫,突出猫咪自身的性格特点,把猫咪稚子之态展现得淋漓尽致。画面中的猫咪嬉笑打闹,更加具有真实性。孙菊生主张真实、美观、活泼。强调形与神的统一,突出画面体现质感、美感和动感。他强调形与神的互补关系,提出“寄神于形,形随神逸”“以少总多,情貌并备”,使他画的猫咪更具有真实的趣味性,更容易引起爱猫人士的共鸣。
而齐白石所画的猫,忽略了内容,丰富了内涵,往往引人深思。造型,就是在画中塑造“我”的形象。心中所想,即是所画出“我”的品格,“我”的内涵。齐白石画猫,更多的是画他心中的意趣,猫咪的形态反而是次要了。以意补形,令人深思其中的趣味。
庞希泉所画的《一团和气》让笔者印象最为深刻。猫咪真的是一“团”,完完全全是一个球形。趣味十足并且让人印象深刻。同时,庞希泉所画的作品中猫咪五官表情丰富,看起来具有人文形象的味道。尤其眼睛的部分极为精致,通过眼神来表达猫的神态,具有似笑非笑的独特韵味。画的是猫,看的是人,让猫咪看上去更有味道。
二、写意花鸟画中猫咪的造型
造型在中国画中多用应物象形来表达。应物象形出自南齐谢赫的绘画理论经典名著《六法论》,即《谢赫六法》中:“应物象形”或“应物,象形是也”,是指画家的描绘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绘画要做到从不似到似,再从似到不似的过程。前者为基础,后者为艺术。所谓造型,如果不能加入自己的趣味在里面,终究也就是描物,而落于下乘。形象不准,又无甚意趣,就是画得不像了;形象要准,准才能充分地体现意趣,在画得准的基础上才能追求趣味。画得准又有趣味,才能感慨出“像极了”。所谓“像极了”才有趣。但是像极了则需要概括、提炼、融合自身的思想感情。照搬是不会像的,仿佛缺少灵魂似的。毕竟,绘画是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
三、结语
作为现代社会常见的宠物之一,猫咪的绘画表现手法多种多样。有人好形,有人喜色,有人画骨,但是都不能少了趣味。创作一幅画,第一件事就是态度一定要端正。如果创作有主题思想要表达,就考虑用什么方式来表达。绘画靠的就是形象,形象是要靠平素多多观察、累积并且经过消化、加工、重新组织才能得出结论。经过如此严肃考虑而作出来的画,方才算创作。还有一种没有主题,画自身的感受,画自己对生活、对自然界的感受,有感受就有意境。这就需要非常深厚的功底了。如果感悟不深,很容易画偏,画就落入下乘了。
画猫亦如是。好的作品需要好的思想内涵。画时不能仅仅局限于细節,要去研究和探索其中想要表达的趣味,充分融合意趣的造型,才能画出有精神内涵的上佳之作。
(作者简介:吴淳丽,女,硕士研究生在读,吉林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写意花鸟与笔墨技法)(责任编辑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