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影响及对策

2020-02-19袁都高晓娟曹政委

法制与社会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舆论

袁都 高晓娟 曹政委

关键词 网络舆论 政府决策 社情民意

作者简介:袁都、高晓娟,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曹政委,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外政治制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1.178

近年来,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猛,手机和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网民选择在网上发表对于公共事务的看法和见解,由此形成的网络舆论对于政府决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的民意表达方式,它汇集了各方民意,降低了决策的失误率,同时,扩充了公民的话语权,加强了群众的监督。事实证明,网民们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关注、讨论、质疑、对策,已经极大的影响了政府对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处理与解决。但是由于网络舆论自身存在非理性化倾向严重、代表性欠缺以及信息有效性不足等问题,再加之对网民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的制约,稍有不慎,会导致政府决策的失误和盲目,从而致使政府公信力的丧失。因此,政府一方面需要健全舆论监督机制,加强网络立法的工作,另外一方面,要从网络舆论自身着手,提高网民和媒体工作者的道德感,培养理性思维,促进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的制定起到积极的影响。

一、网络舆论的特点

(一)网络舆论的匿名性和分散性

网络当初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开放的虚拟世界,在这个基础上,每一个网民的真实身份在网上都得到了保护。与现实世界相比,每个人处于一个虚拟世界中,每个人可以在网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事和想要扮演的角色。网络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使每个公民可以在网上发表更加大胆的言论和自由发表意见,但是也是因为自由,所以具有很大的隐患。在现实世界中,作为现实主体的人们,人们的真实身份是被公开的,往往会受到别人和法律的监督,人们在輿论中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但在网络中就不一样,一个人可以扮演多种角色,具有不真实性,他人的道德意识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很难起到直接的作用,所以网民容易产生在网上可以不计后果的错觉。

(二)网络舆论的情绪化和即时性

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挫折,往往有些人在面对困难,会产生负面的情绪,网络作为一个虚拟世界,成为了大多数人发泄情绪的工具。当网上报道热点事件时,每个人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的发表言论,但是网路舆论的真实性无法得到保障,无法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有些网民的辨别能力不强,容易对一些非理性信息盲目跟风。由于网络的传播速度快,一些非理性的错误思想会很快的传播出去,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导致网上情绪化的言论会越来越多,如有些网络舆论,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对于一些热点事件进行批评,发表各种谣言,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三)网络舆论的盲从性和信息海量性

近年来高校实行扩招计划,越来越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我国的网民结构不断在优化,能理性看待事件的网民逐渐增多,但由于中国人口多的国情导致了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绝大多数网民辨别能力不强,习惯了盲目跟风,导致了一些热点事件谣言泛滥。在网络舆论的流传过程中,由于网民的知识水平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对于事件的看法也会不同,会产生网络谣言,虽然政府会在网络谣言传播过程中揭露事件真相,但是许多网民相信自己的见解,对于一些虚假信息盲目的跟风,不经过其理性思考,形成了网络舆论的大众盲从性。

二、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双重影响

(一)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政策的积极影响

1.汇集各方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网络的产生,改变了人们了解政府信息不及时的状况,为政府和人们能够平等对话提供了可能,网络的公开性和互动性为政府收集民意降低了很多的成本,更减少了不了解民意而导致的政府决策失误。另一方面,网络舆论也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政府越来越注重合理的收集并采纳有利于决策的网络舆论,使得政府决策的制定能够反映民意,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2.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推动政府决策执行力

网络舆论具有公开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加强了人们和政府的交流,而平等的交流无疑改善了政府公信力下降的状况,人们群众日益增加的信任又为提高政府决策的执行力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近些年来,由于一些负面信息的报道和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使得人们对于政府的信任有一些下降。然而网络的透明度给政府了解人们群众的呼声和人们了解政府的真相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平台,人民群众在网上的舆论和政府的回应加强了政治上的互信,提高了政府决策的效率。

3.强化民众监督力度,推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

如今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促进了网络舆论的发展。广大的网民通过网络论坛、微博、网络信访、政府网站等渠道参与到政府决策中去,同时对政府决策进行监督。另外,由于网络舆论主体具有匿名性和分散性的特点,人们能够在网上表达对政府决策的看法,揭露社会问题。随着网络舆论影响力的增强,我国产生了具有快捷性与保密性的网络反腐方式,是促进政府决策民主性的重要体现。近些年来,许多的腐败分子都是通过网络反腐落马的。

(二)网络舆论对我国政府决策中的消极影响

1.非理性信息引发网络暴力

因为网络舆论产生的时间较短,所以有些网民的观点会偏离事实,言论缺乏理性。并且,人们在网络上发表的信息常常会带有较大的个人化色彩,其中会有个人的情绪和喜好,当形成群体时,会产生“群体极化”的现象。“群体极化”是指“群体成员原已经存在的倾向性得到加强,是一种观点起到支配的现象,甚至把虚假的信息变成事实。” 在网络这个大环境下,“群体级化”的现象很有可能会导致网络暴力的行为,损害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在网络传播的过程中重视对网上信息及时、真实的回应,对于好的网络舆论进行干预和积极的引导,对于失去方向的观点、消极态度进行控制。

2.网络舆论部分失真导致政府决策失误

由于网络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非常的激烈,各个网络媒体都在追求独家的新闻,创造轰动的效果,以求获得更高的知名度。那么新闻是否真实就不重要了,有时也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去考核信息的真实性,结果产生了许多不真实的新闻。更有甚者,有些媒体和记者会制造虚假信息来引起网民关注。当网民被这些虚假信息所影响时,政府在收集民意的过程中,可能会收集到虚假的民意,增加政府政策制定时的不确定因素,使得政府政策制定过程中出现失误,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后果。

3.网络民意代表性欠缺

网络舆论不仅是人们意愿的组成部分,也是民意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接触到网络,熟练的使用网络中的各种渠道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但是我国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网民在各个地区是不平衡的,每个人接受新兴事物及熟练使用网络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了网络舆论并不能充分的代表网络民意,再加上网络水军和网络大手等群体遍布于网络之上,他们把网络作为谋生的手段,对网上的信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如果网络舆论被少数人所操纵,就会影响政府决策者的判断。

三、完善网络舆论在政府决策中作用的对策

(一)提高网民素质,增强辨别能力

创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需要网民素质的提高。首先网民都应该提高道德水平,网民应该把生活中的优秀传统美德应用到网络世界中,每个网民发表言论时,都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要在网上攻击他人,散布谣言,盲目跟风。同时也要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维护一个稳定的网络世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如果知道某些热点事件的真相,对于一些虚假信息,应该勇于揭露事件的真相,减少虚假信息传播的危害。另外,网民应该具备网络的法律意识,对于网络违法行为应该有着清晰的认识,不要在网络上违法,做出危害他人,危害社会的行为。每一个网民都应该在网上理性的表达,冷静的看待网上的热点事件,尤其对于那些处于网络暴力中的人们,网民们都应该善待他们,不要不分青红皂白的谩骂和指责。因为网民中包含着许多容易接受新事物的学生,所以学校方面可以开展有关方面的讲座,课程和课外活动,提高学生网络素养,增强学生在网上的辨别能力。

(二)政府增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提高信息可信度

在增大网络媒体信息可信度的问题上,就必须发挥网络主流媒体的巨大作用,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一方面政府要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建立健全网络法律制度。对于网站随意传播虚假信息的情况,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坚决的打击,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主流媒体的管理,虽然网上的网站很多,但是网络舆论对政府决策能够产生影响的就是几家特定的主流网站和论坛,在对网络主流媒体管理中,政府应该要求网络主流媒体提供更全面、更真实的内容,让网民对某些事件有更明确的认识,使得网络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最后政府要对意见领袖加强管理,对他们的网络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进行监督。意见领袖他们可能是专家学者,网络红人,也可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能够增加网站或者论坛的人气,他们的观点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政府部门要把意见领袖作为教育对象,通过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在网上形成正能量,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民意表达渠道

我国要构建专门、完善的政策问题网上搜索系统,政府决策方案在网上征求意见的平台和政府决策执行后的网络反馈系统。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建立专门的部门,提高网络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网络信息处理的成本,对于一些不良的信息进行过滤和处理,技术人员要更新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为网民能夠在网上发表言论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政府也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网络舆论进行分析和监管。另一方面,政府要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西部和农村等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要加大网络基础建设的力度,让我国的网民结构逐渐趋于平衡,提高网络民意的全面性。扩宽网络舆论的表达渠道,在发挥政府网站等主要渠道的作用同时,要建设与主要渠道相配套的系统,使网络舆论能够比较迅速、客观的反映民意。

注释:

吕德生,梁冰.网络舆论特点及其引导方案[J].云南社会科学,2010(6):24-27.

参考文献:

[1]王梅芳.舆论监督与正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建明.基础舆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3]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

[4]曹妍.网络民意表达的辩证分析及完善路径[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1).

猜你喜欢

网络舆论
社会热点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及应对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网络舆论引导
魏则西事件网络舆论传播探析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高校新闻媒体如何引导校园网络舆论的思考
网络集群自组织特性对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媒体如何做好新闻舆论工作
“互联网+”环境下的中国特色公共关系研究
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社会传播视域下微信的影响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