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8年贵阳地区猪伪狂犬病与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情况调查

2020-02-19徐春志邓珊珊蔺俐仲景书灏袁翠霞

养猪 2020年1期
关键词:病料圆环感染率

徐春志,邓珊珊,蔺俐仲,张 海,袁 林,景书灏,杨 峰,袁翠霞,陈 红,杨 源,刘 艳

(1.贵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 贵阳 550081;2.贵阳市清镇市农业农村局,贵州 贵阳 551400;3.贵阳市草地站,贵州 贵阳 550081;4.贵阳市息烽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贵阳 550300)

猪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B类传染病,我国农业农村部将其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猪圆环病毒(Porcine circovirus,PCV)在分类学上属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为已知的最小的动物病毒之一,猪圆环病毒有PCV1、PCV2和PCV3 3个血清型,PCV1对猪的致病性较低,偶尔可使怀孕母猪的胎儿感染,造成母猪繁殖障碍[2]。PCV2是引起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猪繁殖障碍等疾病的主要病原,我国农业农村部将猪圆环病毒病列为二类动物传染病。猪伪狂犬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均可以感染不同日龄的猪,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对妊娠母猪、仔猪等易感,成年猪常常呈隐性感染,均可引起怀孕母猪流产、死胎、产木乃伊胎等,感染仔猪的死亡率较高。这两种病在世界范围内均广泛流行,对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PRV于1947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随后便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推广应用PRV g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PR的发生与流行得到了一定控制,但自2011年底以来,我国猪场包括PR疫苗免疫合格猪场陆续发生PRV变异株的感染[3]。由于PRV变异株的出现,导致目前PRV在我国各地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流行。PCV于1974年首次在猪肾上皮细胞系中被发现。1998年,Meehan等[4]首次将PCV分为PCV1和PCV2,随后在世界各地相继报道该病,2016年又发现了PCV3。我国于2000年在猪群中首次发现PCV2,此后PCV2在全国各地养殖场不断被报道,尤其是近几年PCV2的流行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对PCV2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PCV2的防控主要是采取疫苗免疫注射预防,但是由于不同地区毒株的变异较大,导致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本试验通过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贵阳地区6个区(市/县)2018年采集的154份组织病料样本进行PRV和PCV2核酸检测,旨在了解PRV和PCV2在贵阳地区的流行情况,以期为今后贵阳市规模化猪场PRV和PCV2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伪狂犬病和圆环病毒病的发病率,提高养殖场(户)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料

2018年1—12月从贵阳地区不同规模化猪场无菌采集疑似病料(颌下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流产胎儿等),保存于-70℃超低温冰箱。共采集贵阳地区6个区(市/县)30个猪场154份病料。

1.2 检测试剂盒

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核酸提取试剂盒均购自北京世纪元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1.3 检测方法

检测方法和结果判定严格按照PRV和PCV2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 检测结果

从贵阳市6个区(市/县)的30个养殖场共采集154份病料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进行PRV和PCV2核酸检测,结果见表1。检测结果显示,PRV核酸阳性病料16份,阳性率为10.39%(16/154);PCV2核酸阳性病料29份,阳性率为18.83%(29/154);PRV和PCV2混合感染的阳性病料8份,阳性率为5.19%(8/154)。其中PRV核酸阳性率最高的是息烽县(20.00%),其次是开阳县(13.16%)、清镇市(9.68%)、修文县(7.27%),花溪区和白云区均未检测出PRV;PCV2核酸阳性率最高的是开阳县(26.32%),其次息烽县、花溪区和白云区均为(20.00%)、清镇市(16.13%)、修文县(14.55%);清镇市、开阳和修文县检测出PRV和PCV2混合感染的病料。

表1 疑似病料PRV和PCV2检测结果

3 讨论

本试验对贵阳地区6个区(市/县)30个规模化猪场进行了PRV和PCV2感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2018年贵阳市被调查的规模化猪场PRV的核酸检出率为10.39%(16/154),PCV2的核酸检出率为18.83%(29/154),PCV2的核酸检出率明显高于PRV的核酸检出率。说明PRV和PCV2仍然是危害贵阳市养猪业健康发展的动物传染病之一,且规模化猪场PCV2感染率高于PRV。

我国2011年前PRV感染率普遍在20%以下,在2011—2013年PRV的感染率呈阶梯式上升,2014—2016年PRV野毒感染率已居高不下,上海2013—2015年的感染率高达60.6%,新疆2014—2015年的感染率高达68.23%,2015年河北、河南、辽宁、山东、陕西等5省的感染率高达51.88%[5]。张文通等[6]对2012—2014年间收集的鲁北地区380份病料组织进行了病原学调查,PRV总体阳性率为20.26%,其中散养户、小型养猪场、中型养猪场和大型养猪场的PRV阳性率分别为10.50%、30.00%、15.10%和5.40%。苏琳琳等[7]2016—2017年对云南省9个地区收集的54个猪场的381份疑似病料进行PRV病原核酸检测,结果显示PRV平均阳性率为23.1%,其中母猪、保育猪和肥育猪阳性率分别为28.8%、23.4%和20.4%,公猪精液为25.0%,流产胎儿和仔猪为22.3%。任衍倍等[8]对在新疆14个地区采集的430份猪病料进行PCV2检测,检出率为4.88%。宋玉慧[9]对2014—2015年在河南省18个地区采集的146份临床疑似样本进行PCV2病原核酸检测,PCV2的核酸阳性率为28.08%。李海全等[10]于2015—2017年间在四川省7个市县地区14个猪场共采集疑似病料、精液、血样等样品181份,进行PCV2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9.2%。曹启明[11]于2015—2016年间在江苏部分地区共采集575份病死猪淋巴结组织进行PCV2核酸检测,检测出287份病料为PCV2阳性,阳性率为49.91%。以上数据表明,PRV和PCV2全国各地均存在很大程度的感染,部分区域的养殖场感染率达到了50%以上,且一些养殖场还存在一定程度PRV和PCV2混合感染的情况,严重影响猪场猪群健康生长。

近年来,贵阳市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生猪养殖模式,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型养殖场所不能避免的环保问题,使生猪养殖在环保高压态势下继续蓬勃发展,虽然养猪户有大型养殖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但是由于养殖户本身专业知识欠缺,养殖技术有限,使得在养殖过程中PRV和PCV2在部分养殖户存在严重感染情况;又因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没有被国家列为强制免疫病种,大多养殖场(户)不重视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疫苗免疫工作或免疫效果不好,导致疫病散发、多发。建议针对猪伪狂犬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的防控,养殖场(户)应选择与本地区流行的毒株核酸同源性较高的疫苗进行免疫,疫苗免疫后要重视免疫效果监测,对免疫不合格的要及时补免,同时养殖场(户)还应重视猪场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制定严格的生物安全规程并落实到位,大型养猪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动物疫病净化工作。

猜你喜欢

病料圆环感染率
圆环填数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猪圆环病毒病的发生、诊断和防治
一例混合感染猪病病原的实验室检测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猪圆环病毒2 型与3 型混合感染的PCR 检测
巧剪圆环
和静县牧区土尔扈特牧羊犬犬瘟热感染情况调查研究
转动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