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羽毛球技术教学课中的运用

2020-02-18秦明昆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羽毛球应用教学

秦明昆

摘 要:目的:研究表象训练法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应用及影响.方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梳理统计法以及实验法.结论:①对于羽毛球运动项目中的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而言,表象训练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挥拍路线、击球点的确定以及身体协调等技术问题;②表象训练法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动作表象,促进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形成;③表象训练法能够发展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表象训练法;羽毛球;发球技术;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20)01-0082-03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集速度、耐力、爆发、反应力、柔韧性、协调性等身体素质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在这种情况下,发球成了优先制约他人的技术甚至是直接得分的手段.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是发球者将羽毛球至于一定高度后使球自然下落至一定高度时,利用正手握拍,身体与持拍臂、碗协调配合,将球又高又远的击入对方场地的两条后发球线之间的技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将击球点的位置掌握不好、身体协调性较差以及挥拍路线不规范等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就需要对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更加快速地掌握技术动作.

表象训练法是心理训练的一种方法,是指在引导语和画面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个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动作控制能力的方法[1].随着近年来心理学的发展,表象训练法被越来越多的运动项目训练所采用,有研究表明,表象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技能和运动成绩[2-5].羽毛球运动具有不确定性、比赛无时限性、快速爆发力量性、瞬息万变性以及全方位性等特征,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预判能力以及场地的空间掌握能力是一种考验,而正手发高远球技术,能够有效的制约对方的进攻,为自己赢得主动,例如:正手高远球发的高且到位,能够为自己的准备赢得时间,并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弱对手的进攻能力.目前,众多学者对其他体育项目的研究较多,但是将表象训练法作用于羽毛球运动的研究颇少,对表象训练法作用于羽毛球运动中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的研究几乎没有.基于以上论述,本文将表象训练法作用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教学中,做出表象训练法对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有一定影响的假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18级羽毛球俱乐部中的40名学生,均为男生,且在此之前均未学习羽毛球技术动作.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查阅了体育心理学、体育教育学、大学体育以及与表象训练法有关的书籍、期刊,对表象训练法的作用、作用原理以及实施方法有了深刻的理解,为本研究做好了铺垫.

1.2.2 专家访谈法

通过对体育学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专家、教授进行访谈,对表象训练法的应用原理进一步理解,对表象训练法作用于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的实验设计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1.2.3 数理统计发

运用EXCEL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梳理、分析.

1.2.4 实验法

(1)方案

将40名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组后对他们的正手发后场球技术进行了测试,对所得成绩进行差异性检验,直至无明显差异.对实验组实施表象训练法加传统教学方法的方式教学,对对照组直接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所学内容、时间、强度以及密度等条件保持一致,以確保实验数据的有效性.在教学前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视屏,并在对实验组进行动作讲解示范后播放,让学生在观看视屏的同时思考、回忆前面的示范动作,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形成表象.实验时间为2019年8月27日—2019年10月15日,为期50天,每天30min,共计25h.正手发后场高远球要领:以右手持拍为例,正手持拍,置于身体右侧,拍头朝上,手臂略弯曲,手臂与身体之间形成约45.角,左手持球置于左肩前方,双脚成“丁”字型站位,左手松开,使球自然下落,髋关节带动上身转体,同时手臂向前下方挥动、展腕,在击球的瞬间手腕闪动发力,击球后顺势将手臂带到左肩上方完成击球,如图1-7所示:

在课程教学时,经过动作讲解示范后,对实验组进行视频播放,让学生对动作加深理解,在遇到平时教学中大多数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关键点时,要暂停视频播放并讲解示范.在视屏观看结束后,让学生进行闭眼想象技术动作要领,将动作要领不断地在大脑中呈现,假设自己是发球的人,在发球前身体姿势是怎么样的?在击球前,怎样放球?怎样挥拍?挥拍的线路是什么样的?击球时,怎么样闪腕发力?接球后,怎么样顺势收拍等等,最终形成动作表象,最后进行实际练习,以此来巩固技术动作.

(2)仪器

①摄影机.摄影机具有像素高,抓拍能力强等特点,能够适合本实验的进行.

②台式电脑.台式电脑具有显示屏大,能存足等特点,结合视屏,能够根据需要及时的暂停与回放,为数据的采集铺垫.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结果

2.1.1 表象训练法对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动作掌握情况的影响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动作的技术要领主要分为发球前的站姿、发球时的挥拍路线、击球时的闪腕发力以及击球点的确定、击球后的收拍动作五个环节(以上已做阐述).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有:(1)屈腕发力:错误在于击球时击球点靠近左脚位置,甩上臂“屈腕”发力击球;(2)手臂提拉屈腕发力:错误在于击球点在右键下面,以肘为轴,提拉前臂屈腕发力击球,导致击球力量不足,从而形成了从下往上的“端球”;(3)击球点过高:错误在于左手放开使球自然下落后,持拍臂急忙挥拍击球,而没有给足够的时间使球下落;(4)发球后回收位置不对:发球后,持拍手随惯性向同侧的上方挥动,动作不协调;(5)发球没有转体:发球过程中,身体重心未能随身体的转动从持拍手同侧脚逐步向异侧脚转移,或是身体在击球过程中根本没有转动.在体育运动技术动作组合中,一个环节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整个技术动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就是该技术动作没有彻底掌握.要想彻底掌握技术动作,则需要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已经出现的问题.由表1可知,通过考核,实验组的错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表象训练法对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具有实践意义.

2.1.2 表象训练法对正手发后场高远球应用效果掌握情况的影响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效果要求羽毛球飞得高且远,具体要求为:当羽毛球飞行至对方两条后发球线之间的上空时,球托方向由向前飞行转换为向下降落,即羽毛球到达区域上空时直接垂直下落,并且要求羽毛球的飞行高度一般高于3m以上,如图8.有很多同学在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后,并不能将球按要求击打至落点区域,有的同学只能将球击打至前发球线旁边,有的同学虽然球的落点达到了要求,但是高度却很低,甚至远远不足2m.因此在试验后测试时,球的落点区域为两条后发球线之间(遵循左奇右偶,错位分区的发球规则),羽毛球飞行高度要求设置为:在双打后发球线的两侧分别竖起长3m的长杆,两条长杆的顶部之间以深颜色的线条链接,被测试者发球后,要求羽毛球飞过线条后直接落入指定区域.

在练习中,学生往往没有注意羽毛球飞行高度的要求,只是一味地将球击打到指定区域就很满足,这种发球效果,不仅不能起到制约对手的效果,还会被对手抓住机会反攻甚至是直接确定胜负了.因此,通过表象训练法,观看技术动作教学视屏以及利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相关比赛视屏,让学生理解发球高度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形成表象记忆,继而通过实际练习,帮助学生生成动作记忆和肌肉记忆.一个标准动作的形成,必须解决学习中出现的各种不被学生理解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技术动作,更好地运用到实际中去.由表2可知,通过表现训练法教学后,实验组发后场高远球的高度、落点的合格率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说明将表象训练法作用于发后场高远球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2.2 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知道,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经过不同教学方法后,对技术的掌握情况有所区别.运用表象训练法的实验组在发球技术的掌握以及发球后球的飞行高度、落点等运用效果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而表象训练法对高校羽毛球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可以从表象训练法的作用原理和重难点的强调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2.2.1 表象训练法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作用原理

表象训练法是在表象的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训练方法,充分运用了运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通过暗示语的引导,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动作或运动情境,学生通过对技术的反复回忆,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动作要领和精确的肌肉感觉,从而提高运动技能或情绪控制能力[6].表象训练(Imagery)作为心理技能训练的一种形式,是指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其中,动作表象训练特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肌腱、关节表面所形成的感觉的重现[7-8].首先,教师(指导者)需要对技术动作进行充分的讲解分析,然后根据教学实际播放相应的教学视屏,使学生观摩并且亲身体验,促使学生形成视觉和动觉表象,继而通过实际练习与视觉、动觉表象联合起来形成动作表象,教师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指导,帮助学生修正、发展动作表象.

2.2.2 表象训练法在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教学中的重难点强调

正手发后场高远球的重难点主要包括挥拍路线、击球点的确定、以及身体协调发力三个方面.

(1)表象训练法对挥拍路线的强调.挥拍路线关乎发球动作是否为例、是否能够击打到球、能否将球击打的又高又远等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挥拍路线.为强调正确的挥拍路线,在学习前就应该掌握正确路线表象,例如:击球前挥拍球拍拍头是放在最后还是直接拿到前面(即是以手腕带动球拍还是以球拍带动手腕)、拍头是朝上还是朝下、拍子离身体大概有多少距离、击球时拍头在自身身体的哪个水平部位以及击球后的收拍等等.通过表象训练,可以在教学初帮助学生形成视觉和动觉表象,再结合实际练习,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強调作用.

(2)表象训练法对击球点确定的强调.击球点的确定关系到发球动作是否为例以及球的飞行方向和飞行高度,因此,击球点是发后场高远球技术中的重难点之一.击球点的确定:左手松开后使球自然下落的同时转体带动手臂进行挥拍,在正确的挥拍路线和挥拍动作的前提下(无屈腕发力、手臂提拉现象),球接触到球拍拍面甜区位置时的高度为击球点.运用表象训练法,借助多媒体和3D技术,可以帮助学生确定击球点位置.

(3)表象训练法对身体协调发力的强调.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动作要求身体转向带动手臂继而带动手腕完成挥拍,那么对于初学者而言,身体的转向、挥拍线路、击球点的确定、收拍路线等等问题一拥而上,就会使他们手足无措,从而导致身体肌肉僵硬,动作不协调等情况发生.运用表象训练法,借助多媒体和3D技术等,让学生对发球动作路线的顺序具有一定的表象记忆,并且对于多媒体的观摩,使得发球动作体现出行云流水般的美感,在一定程度上感染学生.

3 结论

(1)对于羽毛球运动项目中的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而言,表象训练法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更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挥拍路线、击球点的确定以及身体协调等技术问题.

(2)表象训练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动作表象,促进正手发后场高远球技术动作的形成.

(3)知识的学习靠的是主动获取而非灌输,表象训练法能够发展学生自主纠错的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曾猛.表象训练法在大学生篮球技术教学课中的运用——以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为例[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7,3(4):68.

〔2〕王振亚.表象训练法在投篮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2(4):64-67.

〔3〕黄家莲.表象训练法在高校篮球教学的运用研究[J].体育科技,2009,30(2):79-82.

〔4〕Adegbesan O.A.Analysis of imagery use as predictors of football players' sport confidence[J]. World J. Sport Sci.,2010,3: 53-58.

〔5〕黄志剑,王积福,向伟.表象训练对技能学习绩效影响的元分析[J].体育科学,2013,33(5):25-30.

〔6〕黄辉.表象训练理论在高校游泳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4,34(5):117-119.

〔7〕张力为,毛志雄.运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3-249.

〔8〕张国礼,侯茜骅,刘方琳.整体表象训练和部分表象训练对大学生罚篮效果的影响[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4,37(2):86-88.

猜你喜欢

羽毛球应用教学
羽毛球
打羽毛球
飞行的羽毛球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