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想象激发童趣 用思考深入体悟

2020-02-18李庆红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0年1期
关键词:体悟童趣思考

李庆红

[摘要]想象是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因子,是引领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借助想象激发童趣,引领学生在深入思考中体悟文本内涵。教师应在角色代入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依循学情中制定好教路;在深刻解读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豐富资源中指导学生多维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想象;童趣;思考;体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20)叭-0059-02

想象是语文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编教材在编著过程中选人了大量童趣盎然、想象意味浓厚的经典文本,都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因子,是引领学生核心能力发展的重要依托。为此,教师就需要紧扣教材内容,借助想象的双翼,让童趣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一、体验人物,在角色代入中激发兴趣

从儿童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开始,他们的成长就没有离开过童话。童话文本有着丰富的想象、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情节,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文体。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们跟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与童话中的人物一起跌宕起伏,感受着人物内心的真情。但遗憾的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未能依循童话文体的内在特质,始终将感知的意蕴停留在故事的内容层面上,未能探寻到童话故事的精髓。笔者以为,童话故事的教学价值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想象意识,在奇思妙想中,借助模仿和实践来提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教学《我是一只小虫子》时,笔者就通过直观的肢体语言和神态,极力激发学生的想象意识,让学生也来做一回小虫子。有了视角的转变,学生就不再是一个客观的学习者,文本中所描写的内容就如同是对他们生活经历的一种总结与提炼,他们纷纷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来观照文本内容,这对于快速走进文本的情境、体悟文本语言所蕴含的丰富情感有着积极的意义。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真正做到了“情动而辞发”,他们想象着用晶莹剔透的露珠洗脸时的舒适感和满足感,想象着大胆跳到狗的身上去玩耍或者欣赏风景时的愉悦感和兴奋感……此时,他们的内心涌动着丰富的语言,倾吐着小虫子内心的话语。

正是在这种代入感的角色体验下,学生打破了自身意识与文本语言之间的距离,将思维直接浸润在文本内容之中,使得文本语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促进了内在认知能力的不断发展。

二、基于双线,在依循学情中制定教路

统编版教材最鲜明的编著特色就是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并行。这其中,语文要素就集中体现在单元的篇章页和“语文园地”中,也散落于每篇课文的课后习题中。这些散点资源的统整,就是对编者单元设置的一种回应。

《我是一只小虫子》课后有两道题:1.小虫子的生活有意思吗?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读读加点的字,说说你的发现和感受。第一道题侧重文本内容的理解,紧扣“生活有意思”架构整节课的教学,教师可以相机设置以下教学活动:首先,教师朗读,讲述文本故事,学生在聆听中理解,遴选自己认为有意思的地方与大家分享交流,形成完整而强烈的学习体验;随后,在分享的基础上,学生提炼出课文描述的事件,并思考作者是怎样将这些事情串联起来的,从而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性把握,进而培养思维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第二道题指向于含有“月字旁”生字的教学。语文学习贵在丰富的积累,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也倡导“以点带类”,要紧扣一个生字的具体特点及其与其他生字之间的关联,提升生字教学的类群意识。在这些“月字旁”的生字中,绝大部分都是形声字,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用露水洗脸”的情境,引领学生展开想象:“小虫子还会用露水洗哪里呢?”这一问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在体验,他们纷纷想到了腹部、腮帮、胳膊、屁股等部位。教师则引领学生关注这些词语的共性特征,相机播放微课,让学生了解“月”字的演变历史,从而认识到“月”字与肉相关,后来表示人体器官。最后,教师组织“你说词来我指部位”的游戏,强化识字效果,借助字理让学生感受汉字独特的文化魅力。

纵观这两个问题,教师始终将其与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有机整合,借助想象的要求,在尊重学生现有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探寻价值,在深刻解读中深度思考

有人说,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主要看学生能否揣摩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从而促发他们的深度思考。入选统编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具有丰富的内涵价值,只有真正地基于文本展开教学,才能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这篇课文中很多教师都能关注主人公是虫子,但却容易疏忽“小”字。从理解的角度来看,课文中的“小”字妙处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为整篇文本的内容提供扎实的支撑。正是由于虫子“小”,它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且丰富多彩:被苍耳刺、被小鸟吃、被狗尿淹,这些都是因为“小”才引发的乐趣,也正是因为“小”,才会有“草叶上伸懒腰”“用露珠把身子洗干净”等神奇的生活经历。第二,蕴藏着作者对小虫子无限的喜爱之情。在朗读课文文题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感受“小”字所承载的丰富意蕴,突出作者对小虫子的无限喜爱,为后续的深入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含有“小虫子”的语句提炼出来,在反复朗读中,感受这些语言所营造出的氛围,真正感受作者内在的情感。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带着一种质疑的思维,对一些可能忘却的语言进行思考,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深度思维,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感知。

课文中很多语言看似漫不经心,实际上都是作者精心设置的。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探寻到内涵价值,在深入解读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内在认知能力,促发学生的认知性思考。在这一案例中,教师正是紧扣了阅读过程中极其容易忽视的内容,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在对“小”字的探寻上,引领学生在积极运转思维的过程中,真正走进了文本的内涵之中。

四、延展实践,在丰富资源中多维阅读

叶圣陶说过:“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阅读教学的本质就在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最终在一个价值点、一个典型人物的带动下,对整本书或某一系列的书形成阅读欲望,从而在更加丰富、更加多维、更加立体的过程中,落实学生的立体化解读。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行将结束之际,教师拓展介绍了几本关于小虫子的绘本,并紧扣其中一本典型绘本——《喂,小蚂蚁》进行现场阅读,引领学生站在小蚂蚁的视角展开想象,感受绘本形象的图片和幽默的语言,进一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还补充了《我是一只小虫子》的原文,引领学生将教材课文、原文、绘本材料进行有机统整,探寻三本阅读材料中小虫子的异同点,让这种对比性、类群性阅读形成积极的价值和意义。借助教材中的课文补充一系列的文章,借助文本作者拓展风格相同的内容,借助文本主题衍生相同主题的文章,能够形成更丰富的阅读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这样一来,学生所关注的内容就从点扩展到了面,阅读资源也逐渐趋向于立体化、多维化。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他们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童话本身就具有丰富的想象性,具有较强的代入感。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解构文本、思考问题,提炼出适合儿童思维的教学点,选择好丰富而适切的训练点和能力点,同时充分开掘文本情境,让学生在可感信息的浸润下感受文本语言,在体验学习中有所思考,从而逐渐形成深入而广泛的阅读能力,提升学科素养。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体悟童趣思考
九月·童趣
冬眠的树(四)
童趣
郎世宁的心声与体悟
体悟伟大梦想 汲取创新力量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体悟书法
不一样的体悟 2014 RFC国际雨林赛后记
童趣照相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