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盲肠癌伴阑尾炎肠不全梗阻1例

2020-02-17肇政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下腹盲肠阑尾

于 娜 田 寅 肇政伟

盲肠癌为结肠癌的一部分,由于盲肠癌的发病率较低且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很容易发生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盲肠癌导致阑尾坏疽、肠不全梗阻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的病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右下腹疼痛4年,加重2d”入院治疗。患者于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痛,无反酸及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发热,无腹泻便秘,无尿频、尿急、尿痛及血尿,未予重视,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经治疗后症状较前缓解。自发病以来间断、反复出现右下腹疼痛,均未进行系统治疗。2d前自觉右下腹痛较前加重,为求进一步诊治来院,门诊检查后以“腹痛待查”收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病史。吸烟40年,平均20支/d。体格检查:患者呈急性面容,体温36.6℃,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9/82mmHg(1mmHg=0.133kPa)。左锁骨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腹部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右下腹可及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下腹部可触及一10cm×3cm大小包块,质硬,周围边界不清,活动度尚可,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肝脾肋下未触及,肾区无叩击痛。辅助检查:腹部超声:右中腹反复扫查,可见类肾样回声团,径线98.9mm×31.1mm,周边及内部均可见少量血流信号。CEA:5.49ng/ml,便常规:便潜血阴性。患者拟行全腹CT检查,于服用造影剂后,出现频繁呕吐,排气排便正常,CT回报:扫及部分肠管扩张、积气;行立位腹平片检查示腹部可见多个液气平面及略扩张肠管。考虑肠不全梗阻可能性大,给予患者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后症状明显缓解。因患者右下腹痛、右下腹包块、肠不全梗阻原因不明,进行肠镜检查:见盲肠盲端阑尾开口处见隆起菜花样肿物3.0cm×3.0cm,质硬,易出血。病理回报为盲肠腺癌。遂行手术治疗,术中探查见盲肠内可触及硬质肿物,约4.0cm×4.0cm×3.0cm大小,侵及浆膜,回盲部可见边缘淋巴结肿大;盲肠盲端未见阑尾,相当于阑尾根部处可见多处回肠致密粘连,粘连累及范围至距回盲部约50.0cm处,粘连处肠腔近闭塞,粘连处近段回肠扩张,肠壁增厚。行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病理为(右半结肠)溃疡浸润型腺癌,高—中分化,侵及浆膜层(肿物两处,体积为3cm×1.5cm×1cm、1.5cm×1cm×0.5cm)。肠周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患者术后出现肠漏及切口感染,经积极对症治疗后无不适主诉出院。

2 讨论

近些年,肠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且有年轻化的趋势[1],早期盲肠癌的症状缺乏特异性,由于右半结肠与阑尾的关系密切,且盲肠与阑尾根部的关系恒定,所以当盲肠肿瘤所在部位靠近阑尾时,会引起阑尾腔堵塞而出现阑尾炎的相应症状和体征。同时,盲肠的肠腔直径为7.5cm,肠腔较大,粪便在此位置呈液态,肿瘤的大体类型主要为肿块型,患者病程中无排便习惯和性状的改变、无贫血、无乏力等其他伴随症状,因此病程进行到中晚期一部分患者以右下腹痛为首发症状就诊,临床医师因此忽略了肠癌的可能性,最终导致误诊为阑尾炎。笔者认为:(1)对于中老年人群,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要仔细询问疼痛的性质、排便情况,体重是否减轻、是否乏力等。盲肠癌患者病程往往较长,急性阑尾炎病史短,因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所以多有脐周痛和典型的转移性右下腹痛。(2)当患者诊断为急性阑尾炎需急诊手术治疗时,发现阑尾炎症不重,应仔细探查右半结肠,如发现有可疑病变时,应行术中病理诊断,以确定下一步手术方案。(3)当患者出现反复右下腹疼痛且伴随着阑尾炎不能解释的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贫血,乏力,体重减轻,同时在查体时可触及右下腹包块,除超声检查外应常规行腹部CT及纤维结肠镜检、直肠指检,CEA、CA199检测,以排除肠癌的可能性。此外,当出现较不常见的辅助检查征象时,要仔细判读并且提高警惕。如该病例腹部超声:右中腹反复扫查,可见类肾样回声团,径线98.9mm×31.1mm,周边及内部均可见少量血流信号,这时就要考虑到肠管占位的可能性[2]。

猜你喜欢

下腹盲肠阑尾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腹直肌子宫悬吊术在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研究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擦胸揉腹增强免疫力
结肠镜下诊断盲肠憩室的临床分析
隧道
多层螺旋CT在急性右下腹疼痛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
急性阑尾炎周围组织超声表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