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地方文化资源的高职思政教育体系建设

2020-02-16胡向明王宏

教育与职业(上)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政院校资源

胡向明 王宏

[摘要]地方文化资源在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物质保障、亮点不够突出等现实困境,基于挖掘与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分类形成思政教育模块、在地方建立思政工作教育基地、分析高职教育和学生特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文化弘扬的有效互动等建设思路,提出以“一元主导”为前提、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打造“111工程”为特色等实践途径。

[关键词]地方文化;高职;思政教育体系

[作者简介]胡向明(1981-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王宏(1965- ),女,河北乐亭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河北  唐山  06330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0)01-0091-04

一、地方文化资源在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

在对地方优秀文化资源进行系统化研究中,发现可以针对高职院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具体工作,将地方文化资源应用于教育实践,并探索创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1.理论价值。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和“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要求。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进一步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新时代高职院校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用立德树人工作统领人才培养工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以工匠精神为特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需要进一步丰富,实践基础需要进一步创新,努力实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增强理论的时代感、实效性和指导性,既能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职大学生群体中入脑入心,又能为丰富理论提供实践基础。

2.应用价值。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要求,高职院校育人工作还存在诸多不适应性,资源配置不够科学,育人合力不够强大,“三全育人”的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人才优势发挥不够鲜明,这些是当前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的共性难题。深入调研、挖掘、整理可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将地方文化资源的应用与高职教育办学性质、办学特点相结合,与学生的知识结构、成长特点、职业发展相结合,形成模块,建立教育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探索在地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为教育工作拓宽空间,搭建平台,充分形成育人合力。

二、对接地方文化资源、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

将地方文化纳入高职思政教育体系,是很多高职院校在思考的问题,并且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和效果显著的具体工作。但是,对于如何将这项工作与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紧密结合,这项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提高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质量和学生思政治水平,仍然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长效的评价。笔者认为,以对接地方文化为切入点,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还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1.工作机构不健全,缺乏教育合力。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与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评估,各部门、各院系的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层级负责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党政工团、学生会、学生社团、校友会等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没有形成合力。

2.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需要提高。目前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构成单一,没有形成一支高素质、专兼职相结合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政课教师、社科教师、团学组织、辅导员及班主任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课题申报、深入学习和系统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实践调研没有定期开展,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3.缺乏物质保障,专项资金还未明确。对接地方文化资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开展需要专项经费,以及硬件设施的建设,如校园文化景观、专用教室等。目前高职院校没有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缺乏一定的物质保障。

4.工作亮点不够突出,典型案例尚需丰富。目前与地方文化资源相结合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取得突出成绩,社会影响力不够广泛,带动示范作用不明显。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较为单一,还没有形成多个立得住、传得开、有特色、见实效的地方文化资源精品项目。

三、基于地方文化资源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总体思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的过程,可包括理性认知、情感共鸣、思想转化、心理调适、沉淀固化五个阶段。这必须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是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践后深入理解并使之内化为精神力量的过程。为了突破这个难题,需要创新工作形式、拓展教育空间、形成互动体系。其中,地方资源是开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丰厚土壤,从地方文化优势和特色中凝练精神、提供素材、形成互动,将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1.地方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深入挖掘、整理可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地方优秀文化资源。通过调研走访,深入了解与地方文化资源相关的单位、企业、代表人物、遺址等,掌握文化资源的发展动态和现状,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度,研讨建立基地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对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类,形成思政教育模块。模块化是一种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可管理模块的方式,每个模块都有独立的工作运行模式。将地方文化资源分为红色资源、近代工业文化、抗震精神和地方传统文化四个模块,每个模块的内容不同,针对的学校、专业、学生不同,采取独立的、具有特色的运行模式,使之更具针对性。

以唐山为例,地方文化资源可分为以下模块内容。一是红色资源。唐山有李大钊纪念馆等著名的爱国主义基地,有冀东抗日根据地、潘家峪惨案遗址、冀东烈士陵园等冀东抗日革命根据地旧址,部分历史的见证者仍健在,目前唐山民间还成立了冀东革命史研究会。二是近代工业文化。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具有中国近代工业的“七个第一”。目前,有唐胥铁路、唐山矿巷道、“1889”工业旅游区、开滦国家矿山公园、中国(唐山)工业博物馆等。三是地方传统文化。唐山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有中国北方传统艺术的代表“冀东文艺三枝花”,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15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是抗震精神。唐山的抗震精神是唐山人宝贵的精神财富,现有抗震博物馆、地震遗址公园、地震纪念墙、抗震纪念碑等,每年的清明节和7月28日,政府和民间都会举行纪念活动。

3.在地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基地。与和上述四种资源密切相关的单位、企业、代表人物建立联系,并形成长期长效的合作机制,为教育工作拓宽空间,搭建平台,形成育人合力,打通思政工作存在的盲区、断点,把具体要求和目标落实到育人效果上,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

4.分析高职教育特点和高职学生特色。高职院校以立德树人、服务发展为办学宗旨,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办学特色。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学生,一方面思想政治意识不强,理论水平较弱,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专业学习注重实践,职业发展方向多为一线建设者和创业者。

5.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文化弘扬的有效互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师生了解体验国情民情,参与社会调研,推广和传承地方文化,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吸引力、实效性,有助于建立“政府+学校+企业”协调育人体系,实现育人资源的科学配置、协同推进;也实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文化传承、服务社会发展等多重功能。

四、对接地方文化资源、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的实践途径

1.以“一元主导”为前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教育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在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方面,无论是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建设,都不能搞简单的“多元化”,使其支离破碎、自相矛盾,而是要在“多元”之中保持鲜明的“一元”,也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请进来”“走出去”的过程中,时刻围绕“一元主导”的主线。

2.以思政课为主阵地,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在高职院校讲好思政课就要拓宽视野,创新方式方法,形成特色亮点。要结合时代特色,充分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建立“第一课堂理论精讲+第二课堂活动引领+第三课堂项目体验”的课程体系,实现思政课程“三课堂互动”:将地方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技能培养相融合,与弘扬工匠精神和践行行业标准相结合。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中设置“价值引领”观测点,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并融入价值引领的作用。

3.以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为基础,提升人才培养的科学化水平。要构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为内涵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加强内涵建设和科学化管理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分步实施确定教育需求、设计和策划、提供教育、评价效果四个过程,并实现闭环管理,其中重点加强评价效果分析。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针对办学性质、专业特色、学生特点,并可以将其作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的组成部分,全程实施监视和改进。每个模块自成体系,独立运行,并体现特色。

4.以打造“111工程”为特色,加强思政教育实践。第一个“1”:一校一品,一系一品。凝练学院精神,丰富“三风一训”,营造“家”文化氛围,推广校园标识系统。第二个“1”:建成10个校园文化建设品牌阵地。以地方文化资源为基础,进一步打造思政拓展中心、道德讲堂、文化讲堂、时政论坛、校史校情教育基地、大学生众创空间、“青马”工程等精品工程,推出更多的校内名师。第三个“1”:每年100场精品活动。在原有丰富成果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提高活动品质,强化思政教育主題,引领主流价值观,精简边缘文化活动,力求活动立意高、创意新、效果实、感情真。同时实行实践教育“学分制”管理,为思政教育实践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提供保障。

一是根据地方文化资源自身内涵及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实践教育活动。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以重大纪念日为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近代工业文化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促进思政教育、专业教学、就业指导等工作的深度融合;依托地方传统文化开展道德讲堂和中华传统文化讲堂;依托抗震精神开展感恩教育,挖掘抗震精神中的“感恩”教育元素。

二是建立校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与地方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建立广泛联系,组织学生参观、查阅史料文献、走访代表人物、学习传统艺术的制作和表演过程,并形成调研报告、学习笔记、考察随感等。

三是实行实践教育“学分制”管理。在课程开始前进行教育需求分析,根据学生现有水平与要求的能力之间的差距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避免因为缺乏统计数据的支持而无法对教育结果进行量化。价值认同是一个漫长的、隐性的过程,存在诸多个体化的差异,这也是思政工作中的难题。将活动作为选修课纳入学分,最大限度地对教育结果的评价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我认定,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分析和评价学生的行为变化和心理成长。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大学的重要使命。丰富且各具特色的地方文化为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主动融入地方文化,建设具有地方文化特征的高职校园文化,将对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进一步提升立德树人视域下的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组织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张琦.地域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以江西赣州为例[D/OL].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12[2019-03-17].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

e=CMFD&dbname=CMFD201302&filename=1012507029.nh&v=MzIyODhHZEhPcHBFYlBJUjhlWDFMdXhZUzdEaDFUM3FUcld

NMUZyQ1VSTE9lWitSdEZDbmdVTHZBVkYyNkhMYTQ=.

[3]咸富莲.将地域文化融入教学资源的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5(4):12-16.

[4]郑德霞.试论地域文化视阈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02-104.

[5]刘自斌.区域文化在大学生德育中的作用[J].人民论坛,2010(11):210-211.

[6]刘春颖.用地域文化拓展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刍议——以江苏南京人文精神为例[J].黑龙江史志,2014(7):38-39.

猜你喜欢

思政院校资源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我给资源分分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