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影像学表现

2020-02-16张晓彤余延辉李锦田周启健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皮肿块影像学

张晓彤,余延辉,李锦田,周启健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 广东 广州 510300)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hemangioendothelioma,EHE)属于罕见疾病,最早由 Weiss等[1]于1982年报道,在2013 年WHO 骨肿瘤分类被归类在血管源性恶性肿瘤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本院2012 年7 月至2019 年7 月期间5 例EHE 患者临床资料。男性3 例、女性2 例,年龄为28 ~53 岁,平均38.8 岁。其中3 例以局部疼痛伴活动受限就诊,1例以触及局部肿块就诊。

1.2 影像检查方法

采用西门子DR 机进行正侧位投照,荷兰飞利浦Brilliance CT256 层螺旋CT 扫描,飞利浦Achieva 1.5T 磁共振扫描,其中MRI 各序列扫描参数范围:T1WI(TR 490 ~625ms,TE 8 ~10ms),T2WI(TR 2500~4800ms,TE 90 ~100ms),抑脂序列(TR 3000 ~4500ms,TE 90 ~110ms),扫描横断面、冠状面及矢状面。5 例患者均行X 或CT 检查,3 例行MRI 及增强检查。

1.3 分析方法

由放射科2 位高年资医师对5 例EHE 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2.1 病变分布情况

侵犯股骨2 例,胫骨1 例,腓骨1 例,尺骨1 例;4例呈单骨多灶性病变,1 例为单骨单灶病变。

2.2 X 线、CT 表现

5 例患者中3 例呈膨胀性伴溶骨型破坏,2 例呈浸润性破坏。5 例患者均可见病灶周围软组织受侵,但未见明确肿块形成,2 例可见轻微骨膜反应。

2.3 MRI

T1WI 呈等或稍低信号,在T2WI 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T2 压脂呈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后病灶呈中度-明显强化。

3 讨论

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pithelioid hemangioendothelioma,EHE)属于恶性血管源性肿瘤。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20 ~30 岁多见,男女均可发生[2],男性稍多于女性,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以局部疼痛为主。全身各部位骨组织均可发病,病变常常呈单骨多灶性。病理特点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内皮细胞形态,胞质内胞饮囊泡和Weibe-l Palade 小体,细胞间有桥粒连接,部分被致密基膜包绕,符合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表现[3]。

影像表现:EHE 在X 线及CT 上常表现为多灶性,单骨多发亦可多骨多发,骨端多见[4],可累及关节,呈溶骨性破坏,边缘骨皮质变薄甚至中断,出现病理性骨折,部分可呈典型的“皂泡样”改变,骨膜反应不明显,病灶内部钙化少见,周围软组织可受累,但软组织肿块不常见,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MRI 病变缺乏特异性,呈等-长T1WI 及T2WI 信号,合并出血可呈混杂信号,DWI 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与CT 相同,本组中一例尺骨病变者,在术后3 个月出现了多发骨转移,与另外一例发生于腓骨远端的病例报道有极为相似的表现[5]。

鉴别诊断:EHE 影像学目前还缺乏特异性,因病变呈多发溶骨性破坏,常常需要与转移瘤、骨髓瘤、血管肉瘤及淋巴瘤等鉴别,转移瘤常好发于老年人,有原发肿瘤病史,病变更广泛。骨髓瘤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见广泛骨质疏松,病变多位于头颅骨、脊柱及骨盆。淋巴瘤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单骨病变多见,影像上可见病变呈地图样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明显。血管肉瘤恶性程度高,骨质破坏明显,周围软肿块更常见。

影像检查选择:对于EHE 来说,无论是X 线、CT 还是MRI 都有各自的优势,X 线价格低廉,可显示骨质破坏范围;CT 则可显示肿瘤的边界及各层面的密度及部分细小钙化;MRI 则更加的全面显示肿瘤的大小、边界,还可以显示软组织肿块情况,对于早期骨髓的异常信号改变灵敏度非常高。

总之,EHE 的诊断,单一影像检查方法缺乏特征性,必须根据其影像表现,再结合临床症状、体征,排除常见肿瘤病变后才能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猜你喜欢

内皮肿块影像学
GM1神经节苷脂贮积症影像学表现及随访研究
颈部肿块256例临床诊治分析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特殊部位结核影像学表现
乳腺假血管瘤样间质增生1例并文献复习
颅内原发性Rosai-Dorfman病1例影像学诊断
乳房有肿块、隐隐作痛,怎么办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新鲜生鸡蛋壳内皮贴敷治疗小面积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