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教协同背景下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医德培养模式探究
——以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例

2020-02-16郭松芃陈森淼张建军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0年3期
关键词: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郭松芃,郑 敏,陈森淼,张建军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晋代杨泉《物理论·论医》道:“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也;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可见德高于医,德为医先。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中写道:“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大医精诚,医无德者,不堪为医,传统医德强调医乃仁术,济世救人是医学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

现代精神文明建设同样强调医德医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是离不开医德医风建设。医德是构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方面,是医生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是协调与患者、社会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德高尚的医生,必定是心怀仁爱,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由此可见,医德在现代医学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高等医学院校(以下简称“医学院校”)担负着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临床研究生”)的重要使命,不断为国家医疗事业的发展输送高层次的医疗人才。随着临床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医学院校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升临床研究生医德水平,并将其作为长期性和常规性工作,贯穿于临床医学教育的全过程,最终培养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推动我国医学事业发展,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1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我国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和行业自律,为人民提供最好的卫生与健康服务。医以德为本,以德为先,然而高尚医德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更非一蹴而就的。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有32.50%的学生选择学医是因为认为学医就业率高,45.40%的学生认为学医收入高,仅有13.98%的学生是个人自愿选择学医[1]。另外的数据调查发现,仅有25%的研究生在报考医学院校时就树立“救死扶伤,解决他人之痛”的信念;55.63%的研究生认为医生最应具备的是专业素质[2]。应该说,医学生的学医动机和医德认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方向。

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医德教育的开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1 医学院校忽略医德教育

长久以来,在临床研究生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设置上,很多高等医学院校普遍以培养提升学生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为主,把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医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医德教育仅停留在课堂讲授,甚至处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医德教育课程被严重的弱化和边缘化。

尽管近年来多数医学院校已相应设置医德教育课程,然而医德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却依旧没有形成合力,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医德课程又多为社科类教师讲授,授课内容与专业知识缺乏紧密联系。医德作为抽象观念,如果仅凭理论讲述是不能使其与医学专业课程建立有机联系,不能形成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而降低医德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加之,临床研究生由于缺乏身临其境的体验而无法将医德付诸实践,医德教育更是流于形式和理论。

1.2 医德教育课程不被重视

由于医德教育课程内容普遍偏理论性,极为枯燥,学生难以对其产生兴趣。与此同时,临床研究生由于临床任务繁重,有时根本无暇顾及在他们看来专业价值偏低的医德教育课程。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逐渐形成的他们由于涉世不深,社会阅历尚浅,思想不够成熟,在面对这无处不在的诱惑时,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难免受到这些医疗行业不正之风的影响,而导师因临床工作较为繁忙,更是无暇顾及临床研究生的医德状况,使得他们的思想处于“无人管”的空白地带。临床研究生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后需要清楚意识并主动承担起自身的职业使命感,时刻关心患者的利益,将有助于和谐的医患关系的构建。

1.3 医德教育缺乏连续性

医德教育应贯穿于从医学生到其执业的各个阶段,然而在现实的培养模式中,医德教育明显缺乏终身教育的理念。临床研究生进入临床工作岗位后,更多只关注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医院所组织的讲座也大多以医学业务培训为主。同时,临床研究生的身份已从医学生到住培医生的转变,在这过程中心理特质和临床认知也不尽相同。当前我国医德教育多是笼统实施,医德教育不能形成系统化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使得医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医学院校作为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平台,更是培养临床研究生高尚医德的引路者和守望者。面对三观仍在塑型期的临床研究生,如何提早介入、正确引导和长期关注,是医学院校进行医德教育的第一要义。在医患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医学院校必须足够重视,通过加强和改革医德教育方式,将专业素质与医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临床研究生形成较为稳定的医德品质和高度的责任心,改变部分临床研究生忽视自身医德修养的现状,促使临床研究生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2 汕头大学医学院医德教育初见成效

临床研究生是未来医学传承创新的主力军,在医教协同的背景下,加强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势在必行。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十分重视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教育,在传承我国医德人文教育和我院多年来医学教育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探索,构建以“医者之心”为目标的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3],不断加大职业素养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现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医德培养教育体系,实现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紧密结合,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医德修养和医疗实践培养的深度结合的目标,绝大多数临床研究生都能够正确理解医德与医术的关系,表现出较强的责任心,具体成效主要体现在:

2.1 构建良好的行医环境

临床研究生是国家未来的医学人才,进入临床工作后就代表着医师的形象。因此,良好的行医环境,能够让临床研究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认识到良好的医风医德是其转变为优秀临床医师的关键一步,对其未来职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例如,以“无红包医院”著称的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长期以来一直强调医德的重要性,医德医风教育常抓不懈,不仅如此,在打造“无红包”就医环境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对符合手术条件的粤东地区中低收入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这些举措在潜移默化中将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融入日常的临床实践,促使临床研究生形成良好的医德意识和医德行为。根据我院对临床研究生的问卷调查[4]发现,通过医德培养后,有99.4%的临床研究生认为自己基本可以和病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拒绝病人的宴请、红包或礼物,其中男生98.5%,女生100%(χ2=1.243,P=0.265),由此可见,女生在这个问题上的表现明显优于男生,部分男生在这个问题上仍然有所偏差,需要不断加强医德培训。

2.2 重视导师的主导作用

临床研究生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医院临床度过,与临床导师接触时间最长、联系最为紧密。当前,临床导师是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的主体。临床导师的医德状况和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临床研究生医德医风的形成。

首先,作为研究生管理和培养部门,需要严格挑选医德高尚的导师,真正发挥其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临床导师作为临床研究生的引导者,要在临床教学过程中强化自身榜样力量,坚持立德树人,重在实践,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不仅在临床研究生学习和生活上给予关心,还要注重思想引导,重视临床研究生医德培养,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教育临床研究生,让临床研究生通过正确的引导,不断加强医德修养,提高医德水平和社会责任感。

不仅如此,还要做好有效监督与管理,临床导师要经常与临床研究生谈心,拉近彼此距离,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状况,及时了解临床研究生的道德困惑,不断指正其医德方面的不足,让临床研究生顺利从学生向医生身份过渡,最终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负责人,硕士研究生导师何文贞主任医生一年几乎有360天坚守在诊疗岗位上,节假日都坚持上班,高超的医术,医者的仁心,无私的奉献,她亲身的示范作用,对所在科室的临床研究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提升自身医德修养。

2.3 树立学生的榜样力量

临床研究生要树立崇高的医德,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下,形成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对病人和社会负责,更好地履行救死扶伤的社会角色。因此,医学院校要重视榜样教育,树立标杆,通过对优秀事迹的正面报道,广泛宣传医德高尚的临床研究生,使其感人事迹深入人心,引发其他临床研究生的思考,全面提升临床研究生医德水平和精神境界,最终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行。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洪丹绵和吴朝坚出手施救高铁站突发晕厥的老人的先进事迹受到多家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和社会的广泛赞赏后,医学院高度重视,把这种“身边人身边事”作为宣传教育的切入点,弘扬了医学院研究生的精神风貌,诠释了李嘉诚先生倡导的“医德医术兼优,爱心奉献济世”的理念,让医学闪现善良之美[5]。根据我院对临床研究生的问卷调查[4]发现,通过医德培养后,有96.6 %的临床研究生认为当自己遇到他人需要急救或他人施救不专业时,男生与女生基本上可以从医生专业的角色及时予以介入(χ2=2.461,P=0.120)。可以说,我院临床研究生不仅要较高的临床水平,而且还有较高思想道德素质。即便在医院外,只要遇到病患,大多都能挺身而出,伸出援手,这是他们身上所应具备的品质,也是社会正能量的生动体现。

2.4 注重自我的价值提升

医以德为本,这是新时代对临床研究生的道德要求。医德教育在高等医学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贯穿着医学教育的始终。因此,医学院积极创新培养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营造具有自身特点的校园文化,让临床研究生通过临床实践,加深对医德理论的理解,注重培养人文关怀,增强社会责任感,最终在关注自我实现的同时,明确自身责任,不断自省,攀登医学高峰,成为德才兼备的医学人才。例如,汕头大学医学院引入服务学习理念,探索服务学习,组织临床研究生参加疗养义工队等医疗扶贫活动,为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公益性服务,让临床研究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学会理解和尊重患者,提高自身医德境界,创造价值。根据我院对临床研究生的问卷调查[4]发现,通过医德培养后,有95.4%的临床研究生认为自己在遇到社会弱势群体时,基本都可以主动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社会政策并提供帮助,其中男性95.6%,女性95.3%,在这个问题上男生与女生看法基本一致(χ2=0.010,P=0.918)。实践证明,服务学习模式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提升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方法,对增强临床研究生的医德认知,培养人文关怀,提升医德境界,规范医德行为起到积极作用[6]。

3 优化医德培养模式的思考

当前,医德医风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培养贯穿着医学教学的全过程,本研究通过调查问卷及实际案例调查研究发现汕头大学医学院在医德教育方面现已初见成效,但其作为担负着为国家输送优秀医学人才重任的医学院校还远远不够,仍需要进一步在创新医德教育方式、建立医德评价体系、坚持正面宣传教育等方面加以完善,从而实现优化和提升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水平的目标。

3.1 创新医德教育方式

医德教育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终身教育,其目的是让临床研究生更加懂得追寻医学人生的目的和意义。现阶段,我国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教育仍处于初级发展中,普遍得不到足够重视。一方面,在实际医学教育中,只注重临床研究生为期33个月的轮转过程,偏重专业教育忽视德育培养,医德教育课程被严重弱化和边缘化;另一方面,医学专业教育没能与医德教育形成合力,医德教育课程内容往往不能与专业知识形成联系,学科之间缺乏相互渗透,从而降低了医德教育的吸引力[7]。同时,由于医学伦理学师资队伍配备不足,也对临床研究生医德教育造成重大影响。

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中,医学人文教育尤为重要,它是临床研究生崇高精神世界的折射,是良好综合素质的表露[8]。因此,医学院校必须积极探索临床研究生医德培养新模式,抛弃以往灌输式教育模式,真正把医德教育纳入临床研究生培养轨道,重建医德医风教育课程体系。例如,通过介绍典型案例和先进事迹,将医德理念和话题引入课堂;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聘请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开展形式多样的医德教育专题讲座和讨论;还可以通过学生角色扮演、教师情景点评等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融入现实,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临床研究生道德思考,培养临床研究生的责任感,为其提升医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除此之外,医学院校还应当加强医学与人文学科的交流,鼓励医学临床专业教师与伦理学专业教师合作,使临床研究生在学习中不断明确医德医术的重要性,激发情感认同,提高其医患沟通能力,促成临床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效衔接,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输送源源不断的优秀医学人才,最终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3.2 建立医德评价体系

只有德才兼备的临床研究生才能真正为医学发展与人类健康事业做出贡献。目前,医学院校对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医风评价认识还存在不足,缺少相应的考核标准和制度。由于社会的发展,医德教育的内涵得到扩展和丰富,因此急需确立科学的临床研究生医德评价体系,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医学院校对于设立科学的临床研究生医德医风考核机制,可以考虑采用个人自评和组织鉴定相结合的方式,将考核列入科室轮转考核、中期考核及出科考试等各个环节,做到奖惩分明、科学合理。在制定医德考核标准及考核办法时,应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合理分配各项指标权重,既能进行有效度量,又便于操作实施。众所周知,病人是临床研究生的服务对象;“治病救人”是临床研究的最终目的,也是临床研究生终生奋斗的目标[9],在设立标准时,可将病人的意见作为医德量化考核的指标之一。同时,通过建立临床研究生医德档案,强化医德教育的效果,提高医德教育的权威性。例如,将考核评价的结果计入临床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测评,与奖学金评选相挂钩;设立优秀临床研究生医德医风奖;甚至与临床研究生的择业相挂钩,从而不断推进临床研究生医德医风建设。

3.3 坚持正面宣传教育

加强医德教育是全面提高临床研究生素质的需要,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新媒体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临床研究生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临床研究生的医德教育显得极为重要,因此,医学院校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占领网络新媒体阵地,加强医德教育信息开发,建立医德教育专题网站,全面提升临床研究生的医德修养,使之树立正确的医德认知,通过医德情感的熏陶,坚定了对医学教育的信心和医疗事业的信念,成为德业双修的健康卫士,在临床实践中追求真善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要。

4 结论

医学是一门以人为研究客体又直接服务于人的特殊学科,职业道德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10]。可以说,非医德高尚者不得行医,高尚医德医风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医生的精神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临床研究生的医德培养将是长期且极为重要的过程,汕头大学医学院将持之以恒地探索医德教育新模式、新思路和新方法,不断加强临床研究生医德医风的建设,时刻关注临床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引导临床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念,最终为国家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尚医德人才,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医风医德医学院校
通过医德医风智慧考评体系建设正向激励医务人员行为导向
县级医院医德医风档案管理工作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
论医德考评中的自律导向*
新时期医学实习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