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薛汉荣从风寒挟湿论治咳嗽的经验探析*

2020-02-16官秋霞薛汉荣喻强强汤冬亮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款冬花紫菀太阴

★ 官秋霞 薛汉荣 喻强强 汤冬亮(. 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南昌 330004 ;.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 330006)

咳嗽是呼吸系统中常见的一个症状与疾病,大部分咳嗽患者的检查中如胸部影像学并无明显异常情况,但咳嗽症状又持续存在,因此在治疗上病因针对性就不明确,在这一方面祖国医学针对咳嗽的治疗就发挥了其优势。咳嗽既是独立的症候,又是中医肺系疾病的一个症候。《黄帝内经·素问·咳论》中:“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内外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风寒之邪伤于手太阴肺系之苗窍,外挟湿邪或引动内湿之邪,则为太阴风寒挟湿之证[1]。薛汉荣认为风寒外袭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诱因,结合当地气候常兼挟湿邪。针对风寒挟湿咳嗽的治疗,薛汉荣继承并发扬国医大师洪广祥“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且结合自己的临床治疗经验,临床常用寒咳宁合平胃散治疗风寒挟湿咳嗽,充分体现了“治肺不远温”的思想及从太阴经论治咳嗽的重要性。

1 病因病机

咳嗽的病因有外感和内伤两类,外邪侵袭主要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气候对人体的一些侵害,阴阳相移,寒暑更作,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和限度[2]。如果四时变化无常,六气如发生的太过或不及,或非时而有其气,以及气候的变化过于急剧,超过基础的一定限度,亦或是超过人体的调节能力或助长了邪气,则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外邪侵袭,易从口鼻抑或从皮毛而入,侵袭肺系,从而使肺气失于宣降,气机上逆则引起咳嗽。风为六淫之首,其中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且易兼挟寒、热、燥等外邪入侵,表现为风寒、风热、燥邪咳嗽,其中又以风邪挟寒者居多。

肺为华盖,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风为百病之长,当风邪侵袭人体时,易兼挟其他邪气,且首犯皮毛。湿邪又有内湿与外湿之分,由于江西三面环山,南方地势多以丘陵、盆地为主,气候属封闭性,气温高,湿度大,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因为雨水较为丰沛,气候潮湿,常冒雨涉水,抑或居住环境过于潮湿等因素,则湿邪易侵袭人体,阻碍人体肌表、脾胃等气机。研究表明,湿度过大时,人体中的松果腺体能分泌出大量的松果激素,此时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会相对降低,细胞的活动度就会减弱,人就会萎靡不振[3]。其次,喜食肥甘厚腻者,多生内湿。内生痰湿体质是感受风寒挟湿的多发人群。湿为阴邪,湿性黏腻,易损伤人体阳气,阻滞气机,有起病慢、病程长、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因此在南方隆冬季节风寒挟湿咳嗽较多见。

《黄帝内经》中论述“五脏六腑之咳皆聚于胃,关于肺”说明了咳嗽除病位在肺之外,也与脾胃之间有着重要的关系[4]。《薛生白医案》“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为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胃者”充分说明了肺与脾在生理上的关系,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脾的运化又依赖于肺的宣降功能,正常才能输布全身[5]。若脾失于健运,肺失于宣降,津液的运行及代谢异常,水液停滞,聚成痰饮,则见痰多、咳喘等症。

《伤寒说意》中“足太阴,湿土也,手太阴之金,应从湿化,而太阴经病,阳虚则手太阴化气于湿土,阳盛则手太阴不从湿化而从阳明之燥化”,因此脾阳虚之人外感风寒之邪易化成湿气。《内经·生气通天论》“秋伤于湿,冬生咳嗽,上逆而咳”解为:长夏之湿,每易反常移行至秋令,在江南一带尤为多见,湿邪阻滞脾胃,阻碍脾胃运化水湿则聚湿成痰[6],隆冬季节天气寒冷,脾阳虚之人易感寒邪,素体内伏湿邪之人,得寒邪之引触,则上逆犯肺,导致肺气失于宣降,则见咳声紧闷,咳少嗽多,痰稍咳即出,胸脘痞闷,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等症状。

2 辨治要点

风寒挟湿咳嗽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声紧闷,多以晨起或夜间咳甚,且以咳少嗽多,多以受凉或进食生冷食物引起,痰白稀或白黏腻,常伴有头痛肢楚困重,鼻塞,恶寒发热,口干,不欲饮水或饮水量少,胸闷脘痞,口中粘腻,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浮濡滑或濡缓。风寒之邪通过口鼻及皮毛侵袭人体,导致肺失清肃,宣降失常,出现咳嗽咳痰,恶风,头痛肢楚,鼻塞或恶寒发热等外感风寒表证;在此基础上兼挟湿邪或素体湿盛,湿阻脾胃,脾失健运,则见胸闷脘痞;津液不得上呈,则口干不欲饮水或饮水量少,口中粘腻,脉浮滑或濡等。

3 立法选方

3.1 治肺不远温,选方寒咳宁合平胃散 寒咳宁为国医大师洪广祥教授临床经验用方,是洪广祥教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得出的,用于寒咳的治疗临床疗效确切。方中麻黄为君药,具有祛风解表、宣肺止咳的作用;法半夏、细辛为臣药,法半夏辛、温,归脾胃肺经,是燥湿化痰之要药,细辛以解表散寒、祛风通鼻窍;款冬花、紫菀、辛夷、苍耳子为佐药,紫菀辛散苦泄,祛痰作用明显,偏于化痰止咳,款冬花辛温,止咳作用强,偏于宣肺止咳,款冬花与紫菀相配消痰下气,止咳作用倍增,辛夷花、苍耳子辛温,皆可发散风寒、宣通鼻窍;甘草调和诸药[7]。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方药少而精,方中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本方为湿滞脾胃的基础方,脾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居中焦而主运化,如脾不健运,且气机受阻,则见胃脘不适,肢体沉重,口干不欲饮等[8]。方中苍术为君药,其辛温香苦,入中焦而能燥湿健脾,湿祛则脾能健运;方中厚朴为臣药,其芳香苦燥之功能行气以除满,与苍术合用能行气除湿,燥湿健脾,气行则湿浊得以祛;陈皮为佐药,理气和胃,燥湿醒脾,助苍术、厚朴运脾行气祛湿;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能行水湿且调和脾胃。寒咳宁的主要特点是根据风寒咳嗽的病机-风寒袭肺、肺失宣肃-特点以“肺开窍于鼻”“鼻为肺之门户”的理论组建药方,达到肺鼻同治及双向调节的止咳功效。药效实验结果表明,寒咳宁有较强的镇咳、祛痰、抗炎、抗病毒、抗菌的作用。平胃散为燥湿健脾之经典方,从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特点出发,在燥湿的基础上调节脾胃的气机,恢复中焦的运化,以杜生痰之源,也使肺的气机得以宣降。全方以疏散风寒,燥湿运脾为法。两方中麻黄、苍术为君药,《本草纲目》:“苍术,甘而辛烈,性温而燥,阴中阳也,可升可降。入足太阴、阳明,手太阴、太阳之经。”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散,能开腠理,发汗解表,祛除风寒邪气,又长于胜湿;两药合用以燥湿解表。方中细辛、法半夏、款冬花、紫菀为臣药,以解表宣肺止咳。辛夷、苍耳、厚朴、陈皮为佐药,诸药合用以温肺燥湿化痰;甘草调和诸药,生姜、大枣能散水湿且和胃降逆,调和脾胃。寒咳宁从外散寒解表,平胃散于内燥湿化痰,两方合用,药味精简,相辅相成。

3.2 加减变化 若伴有喘咳,痰白稀,咯痰不畅,喉中痰鸣有声者,薛汉荣常加用桂枝、厚朴、杏仁等宣肺平喘;若伴有咳嗽咽痒,咽喉异物梗阻不适感,舌质偏红,舌苔薄白或微腻,薛汉荣常以荆芥、薄荷、桔梗、木蝴蝶、牛蒡子、苏叶、桃仁、百部、射干等药。方名清咽利窍汤,为国医大师洪广祥所创,有着清咽利窍,条畅气机,降气止咳之意。本方对于各种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非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等引起的鼻后滴综合征的咳嗽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若咽喉“瘀热”较甚者,可加丹皮、夏枯草凉血散瘀,清肺泻热;若伴有反酸、嗳气、胸骨后烧心干,或伴有咽干、音哑等症状,常选用旋复花、代赭石、煅瓦楞子、川楝子、黄连等和胃降逆,条畅气机;若有外感风寒之邪之症,内有胸闷、痰黏、晨起口黏、喜热恶冷、舌苔黄白相兼厚腻等湿热郁肺之症,薛汉荣常加用连翘、赤小豆、桑白皮、茵陈、枳实、苦杏仁、法半夏(既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清热化湿,宣畅肺气。本方系《伤寒论》为湿热黄疸偏表而设,后有人根据其组方特点进行调整用于治疗慢性咳嗽湿热郁肺的治疗。本方技能清利湿热,又能宣畅肺气,既能外散表邪,又能内清“瘀热”,是一个表里双解,双向调节治疗湿热内郁咳嗽的良方;若兼挟神疲乏力、怯寒、双足不温、小便清长、脉沉微等阳虚之症时,薛汉荣常加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在宣肺解表,祛湿化痰的基础上以助阳。

4 验案举例

罗某,男,29岁。2018年9月19日初诊。反复咳嗽1年余,当时因受凉引起咳嗽,无发热,咳白色黏痰,咽痒即咳,咳少嗽多,咳声紧闷,无明显怯寒,但口黏,喉中有痰滞咽喉感,无鼻塞流涕,无反酸打嗝,纳食欠佳,大小便平,舌质淡,苔白厚,舌边有齿痕,脉弦滑。证属风寒犯肺,兼脾虚痰湿,方用寒咳宁合平胃散加味。药用:麻黄6g,法半夏10g,细辛3g,款冬花10g,紫菀10g,辛夷10g,苍耳子10g,生姜6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茯苓20g,甘草6g,大枣3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7剂后,患者咳嗽较前减轻,痰量减少,仍有少许痰滞咽喉感,舌苔转薄,舌边齿痕较前减轻。二诊:患者咳嗽咳嗽除,痰量减少,仍有少许痰滞咽喉感,口黏,偶感胸闷,大便粘腻,舌苔转薄,舌边齿痕较前减轻。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0g、白术10g、茯苓10g、白扁豆10g、陈皮10g、山药10g、莲子肉10g、砂仁10g、桔梗10g、羌活10g、独活10g。7剂后,患者痰滞咽喉感较前减轻,舌边齿痕减少,口黏、胸闷、大便粘腻症状除。

患者因受凉,出现咳嗽咳痰,咯白色黏痰,咳少嗽多,咳声紧闷,舌质淡,苔白厚,舌边有齿痕,脉弦滑。辨证为风寒挟湿证,边有齿痕,脾虚明显,易生湿邪。风寒犯肺,肺失宣降则见咳嗽;脾虚无力推动则湿邪聚集成痰。此乃脾虚生湿为其本,风寒为其标。故治以解表散寒,运脾燥湿为法。拟方寒咳宁合平胃散。方中麻黄、生姜、细辛温肺散寒,紫菀、款冬花、辛夷、苍耳子辛温解表化痰,苍术、麻黄合用解表,麻黄、法半夏以燥湿化痰,厚朴、陈皮健脾行气,甘草、大枣调和诸药。二诊,患者属痰湿体质,痰滞咽喉、口黏、大便粘腻属脾虚痰湿之证,方以参苓白术散加羌活、独活,益气健脾、祛湿解表。本案薛汉荣秉承“治肺不远温”的学术思想,坚持以温药来治疗此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5 结语

咳嗽起于肺,不止于肺[9]。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导致肺卫不合,肺气失宣,则可见咳嗽、鼻塞、发热等症状;风寒挟湿亦或风寒引动内湿可见咳声紧闷,咳白黏痰;肺失宣降兼脾失健运,则可见恶寒发热、头痛肢楚困重等。寒咳宁合平胃散,从外解表散寒,于内燥湿化痰,肺脾同治,标本兼顾。风寒挟湿咳嗽的治疗,当从脾胃入手,理清肺与脾胃的关系,能更好地治疗咳嗽。应当在继承祖国医学治疗经验的基础上做到发扬创新。在辨证论治的同时要考虑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发挥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及优势。

猜你喜欢

款冬花紫菀太阴
基于DNA条形码鉴别缘毛紫菀及狭苞紫菀
润肺、通二便的紫菀
宇宙间的四种基础物质
奇特款冬花润肺化痰奇
止咳良药款冬花
Thirty-Six Stratagems (1)
不同炮制方法对紫菀浸出物及主成分含量的影响△
解读太阴病本证辨证论治体系※
止咳通便话紫菀
化痰止咳款冬花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