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中的风险与防范研究
2020-02-16张格源西京学院
张格源(西京学院)
引言
经济责任审计是指为防范领导干部贪污受贿、监督其经济责任和廉洁勤政情况,由审计人员对被审计人员就职期间所在企业或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财务情况等准确性、真实性、可靠性进行审计,并监督被审计人员应承担的经济责任。由于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关系到各级领导干部的奖励、处罚结果,审计工作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审计人员需要面对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必须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在优化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方式、满足审计监督要求的同时,及时识别经济责任审计的潜在风险,并采取行之有效地措施防范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特征
(一)具有较高的发生率
相较于其他类别的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涉及范围较广,审计内容较为庞杂,审计程序也相对繁琐,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发生率,无论是在财务收支审计阶段,还是在经济责任履行评价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审计风险,在整个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很难准确判定潜在风险问题,因此,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发生率较高,具有十分明显的易发特性。
(二)难以明确经济责任
在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通常需要根据审计内容明确划分直接责任、间接责任、主管责任及客观责任等,但是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往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程序,涉及的人员、集团盘根错节,不同性质责任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交叉性,因此审计人员很难明确划分被审计对象应承担的经济责任[1]。另外,审计人员在开展具体审计工作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审计时间通常比较短暂,也就很难确保审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无形中增大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
(三)具有较大的危害性
在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经济责任审计对象通常为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由于这类人员就职期间在企业或单位中往往担任非常重要的职位,承担本企业或单位非常重要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必须结合自身审计经验,充分把握审计过程的合理性,准确衡量国有资产经营效率,一旦审计过程出现纰漏,很可能严重影响企业或单位的经济决策评价结果,甚至误导管理部门后期工作,最终造成极大危害性[2]。
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分析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时效性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通常是对被审计对象就职期间、离职之后的经济责任进行全面监督分析,通过审计监督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应承担的工作责任。但是在实际的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普遍存在先离职、后审计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存在严重滞后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与领导干部离任在时间上相互脱节,影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时效性,无法充分发挥审计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另外,领导干部在离任后往往不是很配合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即使审计发现问题,由于新任领导和前期工作联系不大,新任和前任领导之间很容易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现象,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审计人员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专业审计能力和实践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但是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人员无论是在专业审计能力,还是审计实践经验方面都存在一定不足,不能对审计内容进行全面合理判断,同时自身专业知识储备也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不利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标准较高,所牵扯到的经济利益较大,审计内容相对比较复杂,审计程序也较为繁琐,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专业审计水平、审计实践经验都有很高要求。目前多数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审计能力较弱,自身道德素质较低,很容易受到金钱的诱惑,再加之经济责任审计不但包括会计审计专业,还涉及法律、计算机等方面内容,因此审计人员面对审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能高效合理地应对处理[3]。另外,审计人员还要求具备一定的沟通技巧,善于处理实际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便获得更加准确的审计信息。
(三)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及评价体系
经济责任审计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全新审计方向,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在我国起步较晚,具体实施制度还存在一定缺陷,对应的审计评价体系也不够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了一般的审计法律法规不能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实际要求,导致在实际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新任和前任领导会相互推诿责任,无法明确划分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后的公平性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防范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措施
(一)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前期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所在企业或单位提供的财务信息为基础,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审计最终结果。但是目前企业或单位普遍存在粉饰财务报表、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现象,为确保经济责任审计最终结果的准确性、客观性,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在审计前期通常需要提前深入透彻调查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财务状况,做到了然于胸。针对一些企业或单位采用隐蔽性高的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造假的情况,在前期调查时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不仅要查看核对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及财务报表等信息,还应根据企业或单位的经营活动特点,围绕业务活动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地方法开展审计前期工作。在调查被审计对象任职期间整体情况时,可采用民主测评的方法对被审计人员就职期间是否遵纪守法、是否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重大决策、是否尽职尽责完成所在企业或单位的预期目标等进行调研。民主测评是在对各部门所有人员进行了解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基层人员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约见的形式,向基层人员了解被审计对象相关情况,主动了解摸清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整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提高审计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减少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二)全方位多层次明确经济责任
划分经济责任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决定最终经济责任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对领导干部的奖励和惩罚,关系到领导干部的切身利益。审计人员在划分经济责任时应全方位、多角度权衡责任归属问题,根据审计前期调查的客观事实情况,准确认定违法违规行为活动,公平公正地划分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一旦发现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某些领导干部可能存在经济责任问题,但又无法准确划定责任归属,应及时与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人事部门、业绩考核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等进行沟通,详细了解实际情况。由于被审计企业或单位的人事、内部审计部门等还是能够比较全面了解整件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每个人的做事方法和活动习惯,审计人员可与其进行充分沟通,客观划分经济责任归属。另外,审计人员对于一些不是自己专业的或不精通的领域问题,应及时请教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妥善处理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合理划分被审计人员的经济责任。
(三)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质水平
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人员队伍是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保障,必须根据审计环境变化,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经济责任审计队伍。由于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审计问题,审计人员需要不定期参加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专业实践技能教育培训,不断充实、更新审计人员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审计职业道德修养,防止审计人员不按照审计程序、相关法律法规,随意进行审计工作。另外,审计人员在充实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还应积极参加信息化技术、法律法规等相关教育培育,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并运用法律基础知识高效开展审计工作。
结语
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的,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经济责任审计在切实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秩序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审计风险,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应根据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特征,充分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前期工作,避免受到审计对象或其他因素影响,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准确把握审计过程的合理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全方位多层次明确经济责任归属问题,将审计风险降低到最小,从根本上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