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准扶贫角度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策略

2020-02-16马燕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营销界 2020年43期
关键词:助学金贫困学生资助

马燕妮(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党的会议强调,深化资助育人,助力脱贫攻坚。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承载着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希望。为进一步提升科技、人才的发展优势,国家倡导在高职教育阶段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实现资助育人,为贫困学生提供学习与成才的必要保障。

高职院校开展资助育人的优势

(一)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

教育是有效阻断城乡贫困人口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虽然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下,我国贫困人口的生活情况有了很大改观,但仍有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家庭贫困的现状。教育讲求公平与均衡,一些高校借助资助育人的方式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业,为其提供精准资助,这有利于实现当代教育的公平性与均衡性。

(二)有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

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重要战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与人才的培养有关。在当前这个新时代,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资助已脱离单纯的经济帮助,而是朝着要求更好的精神方面转变。精准资助育人不仅能够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经济压力,同时也能够让这类大学生实现精神方面的升华。这就给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高职院校能够真正地深入到学生家庭中了解学生经济与精神两个层面的需求情况,为其提供全面的资助与引导。

(三)有利于提升资助育人的成效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到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高职院校也要做到与时俱进,根据时代发展的情况对现有的资助育人理念与方法加以更新,这样才能使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收到更大的效果。但许多高职院校的工作重点放到了教学与就业指导方面,因此,在开展资助育人的时候存在无法精准识别贫困学生、资助与帮扶结构不合理、资助形式单一等不足,在不解决现有问题的情况下,资助育人的开展就显得流于形式,对人才成长起到的作用将微乎其微。精准扶贫方式下的资助育人则有利于改善高职院校现有的缺陷与不足,通过差异化的方式既能够帮助贫困学生缓解经济压力,同时又能够让学生的精神方面得到升华,所以,通过精准扶贫的方式开展资助育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育人成效。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无法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通过对部分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调查发现,当前许多院校无法准确识别贫困学生。以笔者所在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的贫困助学金等申请流程如下:首先,在学校统计贫困学生的过程中,由学生自主向学校提出申请。此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家庭情况并不贫困的学生提出贫困申请;一种是家庭实际存在困难的学生由于害怕受到来自外界的异样眼光而不提出申请。其次,学校根据学生的申请及提交的贫困证明确定贫困名额。学生递交的贫困证明多由户口所在地的乡镇街道社区或者民政部门提供。实际走访了几个具有开具贫困证明的街道社区,一般学生拿着户口本及学生证等证明材料都能顺利开出贫困证明,无需验证学生家庭的真实经济情况。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地相对分散,学校无法深入到学生户籍所在地进行一一走访,这就造成了学校助学金实际发放情况与学生真实的贫困情况存在较大出入。第三,系别差异。当前多数院校系别间贫困助学金名额的确定是根据学生总数与助学金名额的比例换算。但实际上贫困学生在各系间并不是平均分布,这就造成了同样家庭收入水平的学生在信息系可能就无法申请上助学金,而在会计系则能够申请上助学金,对于同届学生来说有失公允。

(二)资助与帮扶结构不合理

资助育人,既包含资助,又包含育人。但在实际开展中,学校通常重视的是资助,因为资助可以用量化指标加以衡量,工作成绩相对显著。而育人则无法用数据加以表示,育人过程周期长、难度系数大。长期重资助而轻育人,容易让学生养成“等、靠、要”的惯性思维,甚至部分极端的学生还会形成“我穷我有理”的观念。这种想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同时对和谐社会来说也是一个潜在的不安定因素。

(三)资助形式单一

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开展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与学生自身学习成绩与表现情况挂钩的教育补助,每个班的名额相对较少,但补助的金额比较可观;一种是无关学习成绩,以家庭经济情况作为衡量标准的资助。在这两种方式的共同作用下虽然能够起到激励学生学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经济窘境,但由于形式单一,并不能有效地顾及到多数贫困学生。尤其是第二种情况,仅以家庭条件作为发放标准,对刺激学生努力奋进方面起到的效果比较小,由于无偿资助容易让部分内向的贫困生钻牛角尖,认为自己是不同于其他学生的,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育人工作的进行。

高职院校改善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索

(一)多方并举有效精准识别贫困学生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不能精准识别贫困学生不利于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为此,可采取多方并举的有效精准识别。首先,将日常消费纳入考核体系。消费习惯的形成需要经年累月的时间,部分学生为了申请助学金等可能会降低消费标准,但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服饰用品等能够对其真实的消费情况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其次,不分配具体名额到各系,而是由全校共同竞争资助名额。一些生源经济条件较好的系别中被选为贫困生的学生并非真正的贫困。所以,在全校范围内共同评审贫困生,将助学金等真正的发放到实际贫困的学生手中。第三,丰富证明类型。学校不应单纯以街道、民政部门等开具的贫困证明为依据,而要吸纳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单亲家庭子女等多种衡量标准。甚至对于农村地区学生来说,将泥石流、暴雨等影响显著的自然灾害也纳入考量标准。最后,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在资助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敏感信息的保密,让更多的贫困生在申请资助的同时不再思量隐私泄露等问题。

(二)合理确定资助与帮扶结构

就资助育人来说,资助是方式,目的是为了育人。所以高职院校要合理确定资助与育人的结构。第一,要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资助原则。学校资助学生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求学生涯中减少经济压力,为其成长与发展提供优越的环境。如果在资助育人中仅注重资助是一种本末倒置,所以,学校在处理资金时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使学生充分了解资助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帮助其更好地学习与进步。第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贫困。我们可能来自贫困家庭,但贫困并不是我们的属性,通过学习与努力,我们能够收获更多的报酬,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学校可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交流平台,比如:贴吧、微信公众号等为学生提供交流的途径与方式,以便学生能够真正正视自己。此外,学校还可通过安排辅导员或者心理咨询师的方式,为贫困学生提供引导与咨询,借助寒门贵子的案例加以辅助激励,从而使其能够以轻松、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与成长。

(三)引入更多的资助方式

第一,适当的增加勤工助学岗位。学校可将部分资助资金转化为劳动报酬,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由于报酬是通过自己劳动换取,学生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更珍惜,会形成学习的动力。第二,分化资助标准。不同家庭的贫困情况不同,学校可细分贫困标准,根据不同的家庭收入情况制定不同档的助学金额。此外,针对身患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学生,学校还可单独设立“健康基金”,由基金划拨不同金额的助学金帮助学生在对抗疾病的同时专心学业。第三,开展校企合作。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实习岗位,既能够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积累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稳、地踏入社会。

结束语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的培养路程漫长而复杂。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诸多复杂的情形。为进一步提高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效果,在借助精准扶贫方式、方法的基础上,还需要踏踏实实做好工作中的每个环节,通过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借助一次次大胆的开拓创新才能充分发挥资助育人工作的作用与效果。

猜你喜欢

助学金贫困学生资助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军旅书法家李洪海捐助兰考县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