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环境规制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策研究

2020-02-16刘久菡四川大学

营销界 2020年43期
关键词:规制规模政策

刘久菡(四川大学)

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的巨大硕果是国内国外有目共睹的。2019 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按照当年的年平均汇率折算约14.4 万亿美元,保持了世界第二的位置。经济的高速发展往往伴随着资源的巨大消耗,污染物的大量排放。近年来,我国针对环境问题出台了大量政策,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我国的环境局势依旧严峻,经济高速发展留下的代价需要我国以较长的时间去修复,以巨大的力量去维持。根据2018 年美国耶鲁大学发布的全球环境绩效指数排名,中国位居120 位,这份报告综合考量了世界各国的环境状况。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环境综合指数排名第120 位,反映了我国目前环保工作依旧严峻。但生态环境的治理具有很强的外部性,很难依靠企业的自觉。企业本就是市场逐利的主体,若没有外部的约束,仅依靠企业或个人的自觉很难实现绿水青山。因此亟需政府有形的手来加以干预。政府环境规制的目的是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向高质量发展。

完善环境规制相关政策

近年来,政府对污染治理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但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依然严峻。政府虽已颁布了多项环境规制政策,但有些未落到实处。另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行为在环境规制约束下存在风险性和复杂性,以及环境规制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需要具备相应的条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应考虑全面,并因地制宜的合理选择不同规制工具,制定符合区域发展的环境规制政策。统一标准的命令型政策对促进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效果,但对绿色技术创新激励作用有限,政府可适当与市场激励型政策结合,落实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向比较柔化的规制手段转变。且需要因地制宜,考虑不同地方政策在实施中存在的困难,细化环境规制的标准。

环境规制政策的完善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还需广大公众的积极配合。在监督体系设定上应因地制宜,如与我国的东、中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因位置较偏,工业活动相对较少,污染的自净力比较强,就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监督方式。也应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加强污染监督及政策执行的力度,政策的颁布需要将其落到实处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应将环境规制相关的规范性文件落到实处,制定对“三废”排放的监督体系。对投机取巧不达标的企业进行严厉的行政处罚,性质恶劣的企业强行关闭,坚决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应在环保宣传和和监督污染方面加强各地政府间的合作,将环境质量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评价体系中。强调企业和公众的双向监督,调动全社会的力量进行环境规制,善于运用媒体的力量,媒体的监督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企业规模与绿色技术创新呈正相关关系,对于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政府可进行一定的引导,促使其扩大规模,进而推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促进绿色发展。而对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其自身发展的特点,污染量一直很难下降,环境规制带来的压力较大,政府可加大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金及政策支持力度,使企业规模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从本文获取的环境污染投资治理总额的原始数据来看,全国2011-2017 年各个省份的环境污染投资治理总额处于波动上升的状态,一方面显示了政府日益重视环境问题,另一方面也表明了我国的环境形势依旧严峻。且东部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总额要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可见东部地区政府的支持力度要远大于中、西部地区,使得三个区域的差距不断拉大,不利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区域协调发展。政府相关政策可稍微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加快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增加研发投入,加强清洁生产

现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面临的重要瓶颈是创新能力的不足。而一个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以及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为了摆脱这一困境,企业应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加快节能减排技术的创新。根据本文实证结果显示,人力资本会促进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因此,技术创新人才的培育尤为重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积极扩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加强创新能力的建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对自身有明确的定位,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求发展,加快多个方面的绿色创新,不论是引进绿色工艺还是创新绿色工艺,都应把培育技术人才放在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企业要加大对研发人员的投入,建立自己的人才储备,一方面可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定向挖掘研发人才,提高企业科研人员的整体水平,走在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前列,获得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完善自身的经营管理模式,留住人才,从内部建立晋升机制及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培养一批优质的人才队伍。注重研发人员的培养,注重环境治理源头技术的研发,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资金水平有限、企业研发人员不足的企业,可积极引进绿色产品及绿色工艺,利用技术的外溢效应,实现本企业的发展转型,主动应对环境规制。企业要积极主动的推进创新发展,加强绿色产品及绿色技术的研发力度,贯彻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建立一个生态循环的产业链,促使企业不断的良性发展,才能不被市场淘汰,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因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也需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根据外部性理论,环境是一种公共产品,若政府对环境不加以管制,制度的缺失会使污染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这是市场失灵的一种表现,此时仅依靠市场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绿色创新,我国坚持将生态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坚持转变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因此,企业作为微观主体,要积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清洁生产贯彻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加强清洁生产的整体力度,从源头做到节能减排,提高企业对资源的利用效率,积极进行绿色工艺及绿色产品的研发活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金、规模优势,合理配置生产资源,增强自身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淘汰高污染型的生产方式,将清洁技术应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去,确保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促进企业的持续性发展。

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引领绿色生态型发展

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论是全国性的还是分区域的,企业规模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均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企业加大自身规模建设很有必要。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适度扩大规模,为提高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能力应对环境规制奠定基础,积攒资金和规模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企业扩大规模的前提是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因此,规模以上企业可以在扩大规模的应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生产的绿色无害化,加强环境责任,主动治理企业污染,促进生态型发展,行成一个良好的生态循环,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以保证,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提高企业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

企业进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利益,而在面临环境规制政策时,作为理性的经济主体,企业会权衡利弊,在主动应对和被动防御之间进行选择。环境规制在初期一定程度上会使企业的污染治理成本增加,进而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当企业在面临较高的环境规制成本时,企业可能会选择消极应对,视而不见,这种情况下,环境规制便失去了它的意义。此时,企业主动承担环境管理的社会责任感便十分重要。因此,企业应从大局出发,以身作则,主动适应政府的环境规制政策,进行绿色技术的创新活动,从而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不仅会为自身发展赢得良好的生态环境,还会争取到经济效益。同时,企业还应在内部加强对员工的环保教育,倡导员工与企业站在统一战线,共同努力保护环境,通过员工与企业的相互监督与督促,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企业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猜你喜欢

规制规模政策
政策
政策
科学创新人才的适度规模培养
主动退市规制的德国经验与启示
助企政策
政策
规模之殇
共享经济下网约车规制问题的思考
浅谈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