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思维可视化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2020-02-15王静静

英语教师 2020年2期
关键词:结构图箭头线条

王静静

一、相关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考改革一直是热门话题。从原来的3+2、3+X、3+综合等模式,到现在部分地区改革后的3+3模式,无论怎样改革,语、数、外作为目前高中阶段教学的三门主课,其地位从未动摇过。英语作为三门主课之一,其重要性不仅体现在高考中,还体现在未来生活中。然而,在教学中,一线教师经常会碰到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存在畏难心理,尤其是理科班的学生。究其原因,学生欠缺学习动机或毅力等内在原因固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但客观上高中英语知识体量庞大,分布零散等原因也不容忽视。有些学生主观上愿意学好英语,也能付诸行动,虽然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但仍然收效甚微。久而久之,待到知识的漏洞越积越多且无力弥补时,就会选择彻底放弃。那么,为什么有些学生可以学好诸如数理化等科目,却学不好英语呢?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同时又兼顾课堂容量呢?本文尝试用思维可视化策略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

二、相关理论基础

思维可视化(Thinking visualization)概念是由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刘濯源主任首先提出的,是指运用一系列图示技术把本来不可视的思维(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呈现出来,使其清晰可见的过程。可视化的“思维”更有利于被理解和记忆,因此可以有效提高信息加工及信息传递的效能(转引自朱红东,2015)。“一图胜千言”,图是最直观的语言,易读、易懂、易记,而且记得牢。因此,实现“思维可视化”的最有效方式便是用“图”把“思维”呈现出来,从而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林阿宁2014)。借力思维可视化策略优化高中英语教学指的是用一些简单的线条、箭头、图形等直观图解把文本绘制成图解,使思考的过程可视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将英语知识非常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达到帮助学生建构英语知识的目的。目前最常见的直观图解是1970年由英国心理学家托尼·博赞(Tony Buzen)提出的思维导图。托尼·博赞给予思维导图的描述性定义是:“思维导图是终极的组织性思维工具,是运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自然、基本、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使用色彩,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有了它,我们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被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托尼·博赞2005)

三、思维可视化策略的显著优势

(一)消除抵触情绪,激发学习兴趣

一线教师都清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是学不好英语,而是怕学英语,这部分学生一想到有大量内容要背诵,就先打退堂鼓,最终不战而败。而引入线条、箭头、图形等思维可视化手段可以消除学生在心理上对英语学习的抵触情绪,让学生了解原来可以用一种类似数学学习的手段来学习一门侧重记忆的学科。很多英语“门外汉”就是没有找到迈进“门槛儿”的办法,一旦他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就会激起学习兴趣,进入良性学习循环。

(二)建构整体观念,把握重难点

思维可视化手段的显著优势在于其具有直观性、逻辑性、推理性的特点。采用简洁的图解形式表现复杂的知识网络,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建构知识框架,一目了然地看到知识间的层次和逻辑关系,轻松定位知识脉络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巩固和强化,为未来相关内容的学习夯实基础,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这种手段的重要性在语篇教学、写作指导和阶段复习中尤为突出。

(三)知识以旧带新,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进步在于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但人也会疲倦于过量的新知识和新事物,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会本能地排斥。思维可视化手段则侧重知识的以旧带新,使学生立足已有知识进行复习总结,联系新旧知识,将新的知识有序存贮到原来的知识序列中,深化拓展已有知识,将知识网络越织越大,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成就感。

(四)培养主动观念,鼓励创新意识

借力思维可视化手段,英语课堂不再单调沉闷,英语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方式由“灌输式”的被动接受到探究式的主动发掘,可以很容易地根据图解了解自己的强项和弱点,查漏补缺,提升元认知学习技能,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图解的发散性思维立足基础又高于基础,能突破传统思想桎梏,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处于改革瓶颈的课堂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五)充分尊重个性,深化合作理念

教师引入思维可视化策略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思路,让他们可以将这种办法应用于自己的学习,根据自身思维模式及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梳理知识脉络,绘制各具特色的图解。此外,师生之间还可以相互交换意见,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探讨,彼此合作,取长补短,通过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反思并完善自己的理解,实现知识的深度交流与广泛传播。

四、思维可视化策略的实际应用

作为思维可视化的主要手段,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已经不在少数,但是大多数研究只说明如何运用思维导图,很少涉及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对于同一问题,不同思维导图的表达效果会有相应差别。那么,如何根据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绘制清晰明了的思维导图呢?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拟从线条箭头图、“头脑风暴”图和分层结构图三大类来阐释如何制作适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际需求的思维导图。

(一)线条箭头图

线条箭头图,是指用线条、箭头、方框等图形指示方向或体现简单对比关系,是一种用最简明的符号来展示基本内在逻辑关系的方式。这种方式无须专业的教学工具或事先的精心准备,仅用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就能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需要比较学习或记忆的知识点用可视化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容易上手,且简单明了。这种思维导图多用于词汇教学、时态教学等,如图1—图3。

图1

图2

图3

图1用线条箭头图区分bring,take,fetch三个词的方向问题,一目了然。

图2用 田 字 格 对 比board,aboard,broad,abroad四个词的拼写,辅以线条箭头图分别说明四个词的用法。

图3用直线标记动词的时态。过去完成时表示在过去的某个时间之前就已经发生或完成了的动作,主要特点是一定要是过去的过去,要有一个过去的时间状语或者过去的动作作为参照。如果用直线来解释就非常清楚明了。如They had kicked 2 goals by the end of the match.通过图解,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kick这个动作发生在过去时间状语the end of thematch之前,属于过去的过去,所以应该用过去完成时。

(二)“头脑风暴”图

“头脑风暴”图是指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某个知识点中选择一个中心词,或选择某单元的一个话题,将一系列与之有关的信息串联起来,从而达到以新带旧,温故而又知新的效果。这类图看起来像是一个大太阳发散出很多小太阳,甚至可以达到数层之多,同级小太阳之间的内容性质可以完全不同。在讲解某一单一知识点,或者进行系统词汇复习,甚至是单元话题复习时,“头脑风暴”图尤为适用。如图4用小型“头脑风暴”图罗列了关于“参加”的意义相近的单词词组,图5是译林版牛津版高中《英语》Module7 Unit 4的复习导图。

图4

图5

(三)分层结构图

分层结构图,由整体到局部,最后到细节,每个大分支或小分支的上下层之间有明晰的逻辑关系,内容层次分明并逐层深入。借助这样的框架,可以最大程度地用思维可视化手段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或篇章的脉络一目了然,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教师可以运用分层结构图高效地帮助学生梳理语法、分析语篇、指导写作等。

1.梳理语法

如图6用分层结构图解释定语从句,图7用分层结构图梳理it的用法。

图6

图7

2.分析语篇

阅读理解是占据目前各地英语考试半壁江山的题型,有“得阅读者得英语”一说。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一般都是分段概括大意,挑选一些生词进行讲解。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够,甚至更多的时候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以至于碰到新的阅读理解依然无从下手。如果将分层结构图引入英语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大段阅读材料的要点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化繁为简,这样能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2016年江苏省高考英语阅读理解C篇为例,尽管这篇文章的话题相对抽象,但借助分层结构图(见图8)梳理后,文章结构清晰,内容明确,就不难找到文后相关问题的答案所在了。

图8

3.指导写作

目前的高考改革,更加强化写作这类能真正反映学生英语水平的题型,浙江的改革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从原来的一篇增加至一大一小两篇文章。然而,写作对很多高中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学生作文中常常出现结构混乱、语言错误连篇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分层结构图先勾勒出文章的大致轮廓,再充实细节内容,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有效避免结构问题。同时,借助上文提及的线条箭头图和“头脑风暴”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也能提高文章句子正确率。以2019年江苏省高考英语书面表达支持观点为例,根据分层结构图(见图9),将写作需要涵盖的内容要点形象地展示出来。有了这样层次分明的写作结构,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学生了然于胸。

图9

结束语

线条、箭头、图形……这些看似与英语没有交集,但只要找到合适的思维导图,都能有效且高效地服务于高中英语教学,达到简化英语教学、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潜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目的。当然,思维可视化策略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探索还远没有终止,相信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会有更大的用武之地。

猜你喜欢

结构图箭头线条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组织结构图
线条之美
概率知识结构图
第十九届中共中央组织结构图
运载火箭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
舞出线条之美
寻宝历险记(6)
天地大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