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高热疫病的诊断和防治
2020-02-15周蕾
周蕾
(安顺市平坝区畜牧服务中心 561100)
高热性疾病主要是由细菌、病毒与寄生虫等多种病原感染所致,不仅会发生继发性感染,也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甚至会在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对我国养牛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 而且牛感染高热症状疫病以后,牛会发生突发性的高热情况,病程会持续1~2 周,对牛的生命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从而大幅降低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因此,养殖户在养牛的过程中,平时都需要极其重视疫病的防治,确保在牛发生疫病之后,就可以及时对其进行准确地诊断,以及根据诊断结果对相应的治疗措施进行实施,确保做到对症下药,不断提升高热症状疫病的治疗效果,进而大力推动我国养殖业的发展。
1 高热症状疫病的诊断方法
1.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引发牛发生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原为牛传染性鼻炎病毒,犊牛最易感, 而且牛在感染这种病毒之后, 体温升至39.0℃~42.9℃,导致牛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甚至影响牛的食欲[1]。 随着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情的发展, 会导致牛发生鼻黏膜充血流出粘稠性鼻漏,甚至在牛发生传染性鼻气管炎发病后期,使牛会存在十分严重的支气管性咳嗽, 所以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较高,从而严重影响牛的养殖情况。
1.2 牛病毒性腹泻
引发牛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为BVD 病毒,而且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牛病毒性腹泻发病率仅仅是5%,但是牛发病之后的致死率远远高于90%,以及在春秋两季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如果发病会对牛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同时牛病毒性腹泻发病前期并没有任何预兆,一般情况是牛突然发高烧,然后连续多天发高烧,使牛的精神萎靡、食欲不佳,以及牛的眼中会存在大量分泌物[2]。 并且随着牛病毒性腹泻病情的发展,在疫病的发病后期,牛会发生口腔黏膜糜烂与舌面上皮坏死的情况,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母牛流产或者产出死胎。
1.3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流行性热病毒引起的,通常在3 岁以内的小牛中存在较高的发病率,甚至具有一定的传播性,养殖户如果发现小牛感染牛流行热病毒,会导致小牛体温存在持续性升高,以及发高烧不退的情况。 因为牛流行热的发热持续时间不长,通常牛发热几天以后体温会恢复正常,所以会导致疫病的治疗中断。同时牛感染牛流行热之后,虽然体温会恢复正常,但是牛仍然会存在眼发红、流泪、精神萎靡等情况,甚至会具有十分明显的喘息声。
2 高热症状疫病在牛感染中的防治措施
2.1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措施
为确保对牛传染性鼻气管炎进行有效地防治, 养殖户首先需要全面检查牛群, 查看牛群是否具有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毒,如果发现已经被感染的牛,应该隔离治疗。 而且养殖户需要全面消毒牛舍, 能够有效避免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病毒继续传播,进而威胁健康的牛。 因为根据医学研究方面进行分析,牛传染性鼻气管炎难以根治, 所以养殖户为确保有效减少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的传播,必须使用无害化的方式对病牛进行处理,才能够确保为其他健康的牛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2 牛病毒性腹泻的防治措施
虽然在养殖牛的过程中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较低, 但是在牛发病之后会具有较高的致死率, 从而会严重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 养殖户需要通过对牛的抗病毒能力进行提升,不断对牛病毒性腹泻的发病率进行降低, 虽然牛病毒性腹泻没有十分明确的治疗方法, 养殖户可以将病毒防治作为重点工作。 因此,养殖户可以从养牛的日常管理的细节方面入手,不断对疫病的检疫进行强化,以及适时地对牛进行血清检验,能够有效避免潜在的病毒对牛的威胁。 同时养殖户发现感染的病牛,需要使用无害化对其进行处理, 进而大幅降低牛病毒性腹泻对养殖业所造成的影响。
2.3 牛流行热的防治措施
养殖户在对牛流行热进行防治时, 必须极其重视牛群的饲料管理工作, 加强对饲料的卫生检查, 以及消毒牛群的活动场地,定期对牛群进行注射疫苗与消毒。 养殖户需要合理安排牛群的休息时间,以及对牛的粪便进行定期的处理,为牛提供更加安全、干净的环境。 不断对牛群的整体免疫力进行强化,从而有效避免牛感染牛流行热病毒。 同时养殖户在发现牛感染牛流行热病毒时,需要及时对其进行隔离,并且养殖户需要检测饲料,根据牛群的实际情况,对牛使用退热剂与强心剂,以及抗生素进行治疗。
综上所述,高热症状疫病具有传播速度快、大范围传播等特点,如果牛感染高热症状疫病后存在较高的死亡率,从而严重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 因为高热症状疫病的治愈率较低,养殖户在养殖牛时,需要极其重视高热症状疫病的防治,确保通过使用合理的防治措施,对高热症状疫病的发生率进行降低。 但是在养殖牛的日常管理过程中,一些突发性疾病难以发现,所以养殖户可以适时的对牛进行血清检疫,确保及时发现牛的感染情况,然后将其隔离,能够有效避免病毒大范围的传播,进而为健康牛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