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2020-02-15李晓翠
李晓翠
(河北省宁晋县农业农村局 055550)
我国对于肉制品的需求量较大,近年来养殖业也逐渐扩大规模。 病死畜禽如果处理不好就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同时还有可能被不法分子进行二次售卖,导致疫情的扩散。 因此,各地区都应该重视无害化处理,规模化和标准化配套处理设施,同时通过加强安全宣传等方式提高村民与养殖户的安全意识, 落实国家的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长效机制。
1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必要性分析
第一,对病死畜禽实施无害化处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之前采用的方法包括就地掩埋、丢弃,这样的处理方式会直接对当地的水源、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同时还会可能使当地的村民感染疾病,因此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第二,无害化处理还能够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能够防止出现病死畜禽加工贩卖的现象,从而保证人的生命安全。 第三,无害化处理还能够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 养殖业的规模化导致病毒很容易在养殖群体中间扩散开来,给当地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经过无害化处理就能够及时遏制病菌的传播,实现行业的持续发展。
2 当前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存在问题
2.1 无害化处理技术难度大
由于无害化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以及设备进行支持,这对于部分小规模养殖以及散户养殖的人来说,技术难度过大,自己没有条件实现无害化处理。 另外,当地相关部门对于无害化处理并不重视, 导致当地没有专门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场所和部门,这也加大了养殖户进行无害化处理的难度。
2.2 病死畜禽处理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当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养殖户中很多小规模的养殖场都没有采用无害化处理的方式, 他们基本上还是使用传统的掩埋、焚烧等处理方法,这些方式并不能起到无害化的作用,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导致这个情况出现的原因为:首先是不具备无害化处理的条件。 其次就是对无害化处理的认知不够。最后就是养殖户的安全责任意识不足, 使得当地的病死畜禽处理技术水平跟不上畜禽的养殖水平。
2.3 日常病死畜禽数量较大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我国日常病死畜禽的数量也逐渐增加。 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首先是养殖户养殖知识不足,管理不当导致患病率提高。 其次就是对于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不合格、检疫不及时,导致疫情大范围传播,出现了大量的病死畜禽,给整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3 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的策略
3.1 完善收集处理体系
首先,应该进行收集处理全覆盖。 即了解当地的实际情况,仔细调查死亡原因以及数目, 同时对病菌的传染性以及致病性进行预测,准确测算出无害化收集范围,再实施无害化处理。 其次,各地区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建立起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通过宣传的方式吸引社会投资,建立跨区域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对无害化处理流程实施专业化管理。 除此之外,养殖场应该使用无害化处理技术处理病死畜禽,避免出现环境污染,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满足当地病死畜禽处理的要求。 最后,还应建立完善的收集体系,在大型养殖场、屠宰场以及畜牧局建立收集网点并配备相应的冷藏设备,提高处理的安全性[1]。
3.2 健全补助申报程序
当养殖场首次出现病死猪时, 应该及时到当地的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进行无害化处理, 同时以此为参照物将病死的猪进行拍照,留下具体的时间日期,记录下病死猪的特征,将病死猪的具体情况进行登记。 接着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所对病死猪的登记表进行审核和处理,检查是否存在数据不合理的情况,确认无误后再进一步上报至县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所。 最后当国家无害化补助资金到位时, 各地区应该按照病死猪处理以及登记的情况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计算核查相应的补助金额, 之后还应该在公开平台上进行榜单公示,经过为期7d 的公示之后确认无误才能发放补助[2]。
3.3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安全宣传的力度, 在市县范围内普及防疫知识,不仅提高养殖户的健康养殖意识,还加强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 除此之外,还应该强调生态环境保护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优势,做到权责分明,引起管理部门以及养殖户的重视,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必须进行严肃处理, 承担相应的责任。
总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食品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各地政府与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建立无害化处理中心,对区域内的病死畜禽进行监管,防止出现不良处理的情况,从而促进行业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