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腹泻的综合防治措施
2020-02-15马学军
马学军
(新疆昌吉市二六工镇人民政府 831105)
犊牛腹泻是一种由于管理不当或者病原体、寄生虫感染引发的肠道消化功能障碍疾病[1],发病时可以显著观察到排便次数增加,粪便中水分含量高于正常水平。 其主要临床症状为病牛粪便为水样,严重时导致脱水、疲劳或者酸中毒,严重影响犊牛的生长发育,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甚至导致死亡,是危害养牛业发展的常见疾病,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该病没有显著的季节性,但是在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患病率与死亡率较其他季节高。 此外,3 周龄以内的犊牛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最高。
1 发病原因
1.1 犊牛机体抗病能力差
犊牛尤其是3 周龄以内的犊牛没有具备完善的免疫系统,只能通过母乳获得免疫抗体,自身抗病能力较弱,如果饲喂管理不当,导致犊牛没有能足量摄入母乳,会使其免疫能力进一步降低,容易引发继发性感染导致腹泻发生[2]。
1.2 不注重母牛妊娠期的管理
犊牛的体质与妊娠期母牛的营养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母牛在孕期没有得到充足的营养, 不仅会直接影响胎儿在子宫内的发育,也会严重影响产后母乳的质量,导致犊牛体质较差,容易引发腹泻。
1.3 感染细菌或寄生虫
一些细菌以及胃肠道寄生虫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球虫等,均可以引发犊牛的免疫系统紊乱,甚至直接引发腹泻症状。
1.4 犊牛饲养管理不善
如果犊牛饲养圈舍卫生环境较差,长期阴暗潮湿,且排泄物清理不及时,都会为病原体的滋生提供条件,引发犊牛腹泻的发生。 此外,犊牛在温差较大的环境中,受到应激反应,也会发生腹泻。
2 临床症状
犊牛患病后排泄物呈水样,有不良气味,且排泄物呈白色或者黄色,伴有黏液或者血液[3]。 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眼睛塌陷,皮毛粗糙等症状,甚至会发生犊牛血液凝块,且发生脱水死亡。
3 治疗方法
3.1 及时消炎
采用药物治疗是针对犊牛腹泻的重要治疗方式,在前期实验室检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抗菌消炎,或者使用驱虫药进行驱虫处理,可以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蔓延。
3.2 及时补液
犊牛腹泻通常会伴随着脱水症状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及时补充体液,可以有效提升治愈效果。 对于能正常饮水的病牛,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的方式进行补液,其配方为: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用温水1000mL溶解后自由饲饮。 如果已经产生严重的脱水症状,则需要进行静脉滴注方式进行补液。
3.3 中药疗法
如果犊牛在发病前期,或者病程比较缓慢,可以采用中药疗法进行治疗,副作用较小。 治疗因消化不良引发的腹泻常用的重要配方为:山楂、神曲、麦芽各10g,白术、陈皮、甘草以及厚朴各9g,煎服;治疗有沙门氏菌以及大肠杆菌感染引发的腹泻则采用车前子20g,黄芪、小蘖碱各10g,乌梅核、枸杞、甘草以及姜黄各9g,煎服;由于病毒感染引发的腹泻则采用白术、陈皮、厚朴各10g,党参、茯苓以及甘草各9g,煎服。
4 防治措施
4.1 加强疫病防控管理
如果犊牛感染其他疫病后, 其自身机体免疫力与身体机能下降,会增加腹泻发病几率,因此在养殖期间,应当时刻保持对对牛群状态的关注,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进行诊断治疗。
4.2 注意防寒保暖
冬春时节的气温差异大,养殖户应当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以保持圈舍的温度恒定(10℃以上),避免圈舍内温度剧烈变化,尤其是北方地区,应当适当增设保温设施,夜间加强巡视,时刻关注圈舍温度。
4.3 定期消毒处理
养殖场要制定完善的消毒管理制度, 并且要管理员按照相应制度进行养殖区域内的消毒、 清洁, 及时清理圈舍内的排泄物,定期对犊牛圈舍、主要活动场所、饲料槽、饲水槽以及操作用具进行清洁消毒,避免在养殖区域内有病原体滋生,以降低腹泻的发病率。 此外,应当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养殖区,还要在养殖区门口设置消毒池,对于进入养殖区的人和车辆进行消毒处理。
4.4 加强养殖管理
养殖管理者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进行犊牛的养殖管理。 犊牛免疫力较弱,需要保障充足的母乳饲喂,为犊牛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以及免疫能力, 在母牛的日粮中应当保障充足的营养,并适量添加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有助于保障母牛的乳汁营养以及免疫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