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菜市场改造设计的影响
——以苏州双塔市集为例

2020-02-15臧以超

建材与装饰 2020年25期
关键词:审美观念双塔市井

臧以超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

1 相关概念解析

1.1 市井文化、市集和菜市场

市井文化是商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一种蕴含生活化和自然化的市民文化。在当下社会生活中,市井文化包含“市集”“街市”“市场”之意。古人认为神农氏创造了“市”,人们每天带着货物来进行交易。在《说文解字》中也解释道:“市,买卖之所也。”可见“市”与货物贸易相关。而“集”指的是“人口聚集,举行交易的地方。如市集、赶集。”词典上关于“市集”的定义是:“于固定地方定期举行的贸易活动。”可见,无论是“市”“集”或是“市集”,它们与经济、交易、市场关系密切,占据了一定的城市空间与时间,构成了一座城市的人文景观。而如今的“菜市场”一词源自20 世纪80年代,指在城乡设立的可以进行自由买卖农副产品的市场。

1.2 审美观念

审美观念始终与美学思考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典关于“审美观念”的定义是:“人在审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对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等问题所持有的一些基本的看法和观点。”审美观念转型的实质,无疑应该是意味着主观的形式与客观的内容的重新统一。当审美观念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改变了,审美观念的转型才会出现[1]。对于当代审美观念的转型意味着对当代的重建考察,意味着对审美活动认识的深化。

2 审美观念变化下的菜市场改造设计——以苏州双塔市集为例

随着时代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老城区,菜市场的经营空间受到了严重的挤压,加上传统菜市场给人“鱼腥气”“乱糟糟”等刻板印象,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鲜到家或前往大型超市进行购买。传统菜市场的处境可谓是在“夹缝中求生”。双塔菜市场开业于20 世纪90 年代,它也面临着传统菜市场的难题。但是,改造后的双塔菜市场,无论是空间布局还是内部风格,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市民感受到了设计师的独具匠心。

2.1 功能性的补充与完善

原研哉曾经说过:“所谓设计,就是通过创造与交流来认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世界。”[2]如今,每天都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更加追求生活品质,强调体验式的生活。在响应时代审美变化下的设计项目,双塔市集作为成功的菜市场改造项目之一,其空间布局、技术运用、文化交融等方面都有极为显著的改善与提升。

2.1.1 空间之美——空间的合理布局

时代审美观念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要求我们在原有需求的基础上增设新的功能。在双塔菜市场改造设计中,设计师们在入口设置“姑苏原生民坊小食”区域,这是菜场空间设计的大胆创新,将具有灵活性、变动性的摊位穿插于入口,使得空间更有层次性、多样性。这里的各式苏式味道(馄饨、汤圆、生煎等)在挑逗着游人味蕾的同时还为许多新苏州人表演着传统美食技艺工序,是地道正宗的动态展示。

在菜市场内部设计上,设计者们将蔬果、家禽、鱼鲜、生肉、杂货、玉器等货摊进行空间区域的划分和干湿分离的处理,使得空间布局更为合理。人们也更加便捷地找到自己想买的物品。摊位大小的科学设计,使得货摊更加系统化、协调化和灵活化。双塔菜市场的改造将沿街商铺也融入其中,在街道一侧设置了缝纫店、钥匙店这种富有老苏州市井文化气息的商铺,增加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2.1.2 技术之美——全新技术的融入

在日新月异的新零售商业时代,线上线下各类店家都玩起了新花样,激烈的竞争角逐从未停歇。考虑到网络货币使用的逐渐普及,改造后的菜市场也采取了智能支付方式。为让消费者可以了解到最新的市场价格,每个摊位还配置了电子显示屏,做到了让顾客买得实惠的目的。顾客一边买,一边说到:“现在环境变好了,每天买菜的心情也变好了!”

在游逛双塔市集之际,仔细观察会发现地面转动的“双塔”文字。设计师在室内节点的顶部安装了动态射灯,在起到照明的同时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传达该市集的文化气息。而在部分货摊的顶部,安置了反光镜面,这使得空间一下子敞亮多了。当然,这个镜面也起到“监督”的作用,消费者只需稍微抬头,商贩的动作就会尽收眼底,绝对做不了手脚。

2.1.3 文化之美——文化内涵的注入

现代人穿梭在钢铁森林之中,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让人们感到迷惘、疲倦。蕴含地域文化的设计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精神深处的共鸣。在民坊小食区域设计的飞檐翘角、青砖灰瓦,将苏州老街的建筑美学彰显十足。漫步其中,随处可见双塔市集的“双塔”LOGO,它源自苏州花码,设计师将其拆解重组,形成整齐划一、富有特色的视觉系统。

菜市场具有多个社会角色,它不仅是农贸产品的交易之所,也是具有“游戏性”的活力空间。老手艺的展示与传承是姑苏人家舌尖记忆的回味、感怀和舌尖文化的传承、发扬。如今的双塔市集是一个兼具多种功能性和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化空间,它以苏州的传统文化为中心,展现出一种未来式的、理想的生活环境。

2.2 审美性的挖掘与提升

著名作家冯唐曾说:“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而博物馆、书店、古董店、菜市场这些则是一个城市的美感所在。”菜市场虽然总是处在具有烟火气息的市井之地,但时代下的人们更加追求精神境界,因此也需要融入更丰富的艺术元素,营造更聚人气的商业空间。例如水产区的海鲜元素(造船车间的钢架、船木、草帽、鱼篓);禽蛋区的主题式场景画,它们让传统菜市场的形象大异其趣。菜市场不再是单纯买菜时的落脚之地,是闲来没事也可以来参观的美学场所。

双塔市集的改造打破了传统小菜场的定位,设计师更多的运用了现代文创的理念,注入美学的灵魂,造就了多业态融合的特色市集。推动传统菜市场的转型,使之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并且成为具有活力城市名片。这是时代审美变化下的必然结果,是符合人的审美需求的。

2.3 精神性的追忆与传递

2.3.1 人性之美——人情味的提升

要想了解这座城市的风土人情,最直截了当的方式就是去感受它的菜市场,它那未经雕饰的鲜活、世俗气息,能够真实地描摹出城市的面貌和当地居民的生活本质。菜市场是一座尽藏民生百态的博物馆,是城市的灵魂,在这可以感受到柴米油盐的原生本质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

对民众来说,菜市场是悠闲惬意的买卖文化之所。它就像是我们的巨大关系磁场,我们与食物发生关系;食物与节气、自然发生关系;人与人也产生关系,一切是那么简单而纯粹。在双塔市集里,到处都充斥着人情味与生活化,货摊的侧缘设计了细微而暖心的文字——生姜暖胃,而你暖心。每句话语都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诗意与家庭的温度。在每个摊位的装饰上,书写下了时令菜肴的介绍,使游人可以驻足了解,感受苏州人的“不时、不食”。

2.3.2 生活之美——生活化的彰显

在这个时代和即将到来的时代,充满市井气息的现实生活将变得弥足珍贵。设计师在菜市场货摊的装饰之中,设置了具有“外婆家、姥姥家”气质的锄头、镰刀、大锅、麻袋等物品,召唤了大家儿时的幸福回忆。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们在高度称赞双塔市集改造的同时也有反面的说辞。但是,不管它是曾经的菜场,还是如今的市集,追求美食最初的醇香和找回邻里间不变的真情始终是双塔的初衷。只要它还在那儿,它更好地在那,人们就可以继续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3 启示

3.1 回味市井文化,设计文化市集

柳冠中先生曾言:“设计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同时是一种创造更加合理的生存方式的行为。”[3]都说菜场是城市生活的催化剂和安慰剂,顾客若在期间逛得舒畅便会与各色商家交谈砍价,购买三餐的新鲜食材。这是一种美食文化、邻里文化、市集文化的传达与演绎。设计中蕴含的文化观念、文化价值和文化立场,是掌握并传达民族文化话语权的关键。市井文化的风貌展现天然是一种文化的注脚,将它们扎根于现代设计中,才能开拓出一条具有特色的现代设计之路。

3.2 设计结合时代,科技便捷生活

新时代下,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强调体验式消费。像菜市场这种民生性质的工程也需要必要的创新、改造。传统菜市场的转型是必然的一种趋势,因此必要的调研至关重要,摸索用户的需求、搜集用户的口味。在当今菜市场的改造设计中,融入艺术创意元素、配置多业态的合作、添加更多互动性的科技装置,这些齐全的配置怎么可能不让改造项目达到成功呢?更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疫情,在带来惨痛伤亡之际也带来了无限的机遇,线上买菜逐渐兴起。因此,传统菜市场的线上售卖也需要设计师思索探究。

3.3 回归生活本质,追溯生命价值

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设计来源生活,并应用于生活。设计,归根结底就是对生活发言。对于设计者而言,时刻充满自省精神,深化并反思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物唤醒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宇宙观,重燃人们对生活日渐麻木的感受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情、向往之情。正如杉浦康平所说:“在‘型’中注入‘灵’,宣告充满‘生命’的‘造型’的诞生。”[4]任何设计都是开始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思考、探究,为了努力营造愈加优质的生活,从而传达出对生命价值的真挚诠释。

4 总结

综上所述,时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对菜市场改造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设计师结合人们的审美观念和设计师自身的“灵气”达到一种设计的契合点和共鸣点,从而进行设计改造。而菜市场作为市井文化的具象表达媒介之一,它拥有自身的属性,包括美食文化、邻里文化、市集文化等,它也反映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人们对生活品质的希冀。改造后的双塔市集融入的新科技、新理念、新文化,这为时代审美观念下的菜市场改造设计提供了新思路、新参考。

猜你喜欢

审美观念双塔市井
双塔双循环湿法脱硫系统SO3脱除率及排放测试
双塔双循环脱硫系统超低排放运行优化研究
走近北镇崇兴寺双塔
风俗人情 市井百态 古代风俗画漫谈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市井人语
市井人语
在广藏市场,看首尔市井生活
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