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血癌”病案浅析中医“通”理论

2020-02-15周露刘凡吴敏曾英坚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6期
关键词:方选通则枳实

★ 周露 刘凡 吴敏 曾英坚(.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病科 南昌 330006)

关键字: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

1 “不通则痛”理论

中医学认为,若机体经脉气血周身循环畅通,则神清人安;若病邪侵袭人体,导致经脉凝滞、气血阻滞,经脉气血不通,则发为疼痛[1]。“不通则痛”理论最先由李东垣在其《医学发明》中提出,后世医家将其继承与发展。《素问·举痛论》诉“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此条文阐述了由寒邪致痛的病因病机,寒气侵袭经脉,寒主收引,经脉凝滞,气血停滞不通,而发为疼痛。这仅仅是产生疼痛的一个病因,经过后世医家不断研究与探索,疼痛的中医病因不断完善。后世医家将病因主要分为寒邪、气滞、瘀血、湿邪等[2]。寒主收引,凝滞经脉,筋脉拘急,则发为冷痛;气为血之帅,气滞无力推动血液,气血不行,则发为胀痛;瘀血阻络,经脉不通,则发为刺痛;湿邪重浊,流注全身关节肌肉,困阻气机,则发为重痛。寒邪致痛、气滞致痛、瘀血致痛、湿邪致痛,本质上都是病邪阻滞了脏腑气机,导致经脉气血不通,从而出现疼痛。

2 经典中“通”的运用

《伤寒论》中麻黄汤证“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太阳外感,寒邪侵袭太阳经脉,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可见头痛,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方选麻黄汤发汗解表,祛除太阳经脉之寒邪,使寒邪去,经脉通,从而达到解肌止痛之效果。《金匮要略》历节病篇中寒湿历节“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历节病,即筋骨疼痛病,此为寒湿为病,寒主收引,寒湿之邪痹阻经脉,经脉气血不通,筋脉拘急从而出现不可屈伸、疼痛;方选乌头汤温经散寒,祛除筋骨之寒湿,寒湿去,筋骨经脉通,疼痛亦止。此寒除痛亦解,此“散寒”为通。

《伤寒论》中大承气汤证“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病人不大便五六日,腹中胀满,为肠中燥屎坚结,阻滞气机,腑气不通,故出现绕脐痛,方选大承气汤;大承气汤中大黄为君,配伍厚朴、枳实、芒硝攻下散结,通腑泄热,肠中燥屎下,则腑气通,肠通腹痛亦解。此消积则痛解,此“消积”为通。

《金匮要略》湿病篇“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湿家为长期病湿之人,湿邪阻滞肌表,营卫之气郁而不通,故一身尽疼,“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风湿相搏,一身尽疼痛,法当汗出而解”。湿邪侵袭人体机表,导致人体气机不通,从而出现疼痛症状,《金匮要略》中不采用传统之止痛法,而是抓住湿邪致痛之病因病机,采用利小便及发汗的方法,将湿邪从汗液及小便中排出,从而达到除湿以解痛的目的。此湿去则痛解,此“祛湿”为通。

《金匮要略》小建中汤证“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口咽干燥,小建中汤主之”,此为脾胃阴阳两虚的证治,脾胃阴阳两虚,气血生化不足,无以荣养,则出现腹中痛;方选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以饴糖为君,以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金匮要略》八味肾气丸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无以温养而出现腰部疼痛,方选八味肾气丸温肾助阳以祛腰痛。此阳通则痛解,此“温阳”为通。

《金匮要略》栝楼薤白白酒汤证“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楼薤白白酒汤主之”,此为痰浊阻滞,痹阻胸阳,心脉不通而导致的胸背痛,方选栝楼薤白白酒汤宽胸散结,豁痰通络;使痰去,心脉通,则胸痹之痛亦解。《伤寒论》小陷胸汤证“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结胸病,指痰热互结于心下,按之则痛,此为痰热阻滞心下之气机,气机不通,从而出现心下按之痛,方选小陷胸汤清热化痰开结,通心下之气机,除心下之痛。此痰去则痛解,此“祛痰”为通。

《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汤证“妇人怀妊,腹中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期间,出现腹中绞痛,此为肝脾不和,气郁血滞湿阻,方用当归芍药散疏肝健脾,理气通脉;使肝脾和、气机通、阴血畅、湿气除,则腹中痛止。《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证“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妇人产后,瘀血留于体内,气为血之帅,气滞而无以推动瘀血向外排出,从而导致产后腹痛,方选枳实芍药散行气祛瘀,气血经脉畅通以止痛。此气行则痛解,此“行气”为通。

《金匮要略》下瘀血汤证“产妇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者,此为腹中有干血着脐下,宜下瘀血汤主之”,产后腹痛,如为气滞者,当用枳实芍药散;用之不愈,说明病情加重,以为血分病症,瘀血阻滞而腹痛,方以下瘀血汤活血化瘀以止痛。《伤寒论》桃核承气汤证“太阳病不解……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此为瘀热互结于下焦致少腹疼痛,方选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泻热以止痛。瘀血去、气机通,则痛止。此瘀去则痛解,此“化瘀”为通。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寒则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这本是《素问》中关于中医治法中“正治”的描述,放在“通”之理论也尤为适合,寒者热之谓之通、坚者削之谓之通、逸者行之谓之通……全身经脉气血畅通,则阴阳和,病亦愈。

3 验案分析

胡某某,女,8岁,学生。首诊:2018年12月10日,主诉因“全身关节疼痛4月余”就诊。患者于2017年7月确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症状好转,2018年9月病情复发且加重现于儿童医院就诊。现症:全身关节重着疼痛,以右膝甚之,怕冷,纳差,寐可,二便平,舌淡苔白腻稍黄,脉弦滑。辨病为血癌病;湿热阻滞、气血经络不通证;治法以清热利湿,温经通脉,通阳理气;治疗方药以四妙散合四逆散合当归四逆散加减;药物组成为:炒白术10g,薏苡仁15g,牛膝15g,关黄柏10g,炒白芍30g,炒枳壳15g,甘草10g,柴胡10g,赤芍5g,黑附片10g,桂枝6g,当归6g,小通草6g,大枣3枚,3剂;用法: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二诊:2018年12月17日,患者诉疼痛减轻,疼痛缓解时间延长,纳差,寐可,二便平,舌淡苔白厚腻,脉弦滑。效不更方,守上方10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电话回访,患者病情好转,疼痛减轻,纳寐可,二便调。本病为白血病化疗后复发期,现出现全身关节疼痛,寻求中药介入以减轻疼痛症状,该中药对症处理缓解其疼痛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该患者为血癌病;辨证为湿热阻滞,气血经络不通。湿热之邪,留滞经脉,痹阻气血,故可见全身关节疼痛,舌淡苔白腻稍黄,脉弦滑;湿邪重着,易犯下肢关节,故以膝关节为剧;湿邪痹阻,阳气郁而不行,故怕冷;湿邪碍胃,故纳差。方药中四妙散:薏苡仁、牛膝、黄柏、白术(易苍术为白术,防止苍术过于温燥,换白术健脾祛湿)清利湿热,舒筋壮骨;四逆散:白芍、枳壳(易枳实为枳壳,患者体虚,防止枳实破气而用枳壳理气)、甘草、柴胡通阳理气,其中白芍加大剂量加强其缓急止痛功效;当归四逆汤:当归、桂枝、赤芍(加强其活血之用)、通草、大枣、炙甘草温经散寒,养血活血通脉;黑附片温经通络、散寒止痛。从中医角度来讲,这符合“不通则痛”的机理,湿热阻滞,气血经脉痹阻,阳气郁滞,故不通则痛;治疗上以“通则不痛”为法,在此方药中,四妙散清热利湿,以除湿热为通,四逆散疏通气机,以利气机为通,当归四逆散加附子温阳通经,以温阳气祛阴寒为通,从而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从西医病理上来讲,此患者为白血病复发,原始细胞大量增殖堆积于骨骼与关节中,不能迅速释放至外周血中,导致髓腔内压力增加,而出现全身关节疼痛[3];此临床表现非常符合中医“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运用中医“通”理论或许可促进骨髓中原始细胞释放至外周血中,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目的,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不通则痛,通则不痛”的理论在中医治疗痛证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运用在癌性疼痛中,在临床的各种痛证中均可运用。在运用该理论时,不能拘泥于寒邪作祟,应同时考虑到“痰浊、湿邪、气滞、瘀血”等因素的影响;以“散寒”为通、以“消积”为通、以“祛湿”为通、以“温阳”为通、以“祛痰”为通、以“行气”为通、以“化瘀”为通、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的其他疾病中,灵活运用中医“通”理论,亦可发挥出其优势作用。归根结底,在临床的诊疗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患者的病因病机,从病因病机入手,从疾病本质出发,辨证论治,使得患者气血通,阴阳和,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方选通则枳实
乳腺增生 中医这样治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识别真假枳实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新旧版比较
仲景应用厚朴情况
《伤寒论》之呕吐治则探析
通则有路
自汗盗汗的辨证论治
枳实与枳壳的现代药理与临床应用研究
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