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科学视角下科技期刊的媒体融合发展

2020-02-14刘洁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媒体融合

刘洁

摘 要:移動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丰富着人们的信息获取与传播方式,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媒体融合成为期刊出版业发展的必然所趋。在全媒体背景下,分析了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特色定位,操作流程、具体成效等方面对开放科学计划(OSID)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与推广优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近年的融合办刊实践进一步探讨促进期刊深度媒体融合发展的对策。开放科学旨在适应出版融合的大趋势,建立一个公正透明、高效协作的科研生态,OSID平台遵循了新时代期刊转型的逻辑与范式,不仅可以多角度立体呈现科研成果,有效链接科技工作者,整合学术资源,还可提高期刊的创新能力和诚信建设,对打造期刊品牌效,促进期刊深度媒体融合应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媒体融合;科技期刊;科研诚信;开放科学计划

中图分类号:G 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20)01-0102-05

Media Convergenc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Journals

Based on

Open Science

LIU Jie

(Academic Journal Center,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is enriching the methods of peoples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and dissemination,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has made media integration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eriodical publishing industry.In an all-

media context,In this paper,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media convergence and scientific journals was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advantages of open science

identity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journals was analyzed

from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feature positioning,operation

process,concrete results and so on.On this basis,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of journals in recent years,

countermeasures about journal in-depth media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were further discussed.Open science aims to adapt

to the general trend of publishing convergence,establish a

fair transparent,efficient and collaborative research

ecology.Following the logic and paradigm of periodic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era,the OSID platform can not only present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in multiple angles,link scientific workers

effectively,integrate academic resources,and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and integrity of journals,but also has

the positive promotion function to the periodical brand

effects.

Key words:media convergence;scientific journals;research

integrity;open science identity

0 引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传统学术成果的传播方式,改变了传统阅读信息的获取方式,改变了期刊单一的运作模式,新形势下,传统媒体已经严重制约了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期刊媒体融合已成为全媒体时代技术进步的大势所趋[1-2]。众所周知,科技期刊是传播科研成果、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载体,起着引领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趋势下,媒体融合为科技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学者对期刊媒体融合理论与实践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期刊出版业必须在充分借鉴国内外媒体融合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期刊自身特点及发展现状,深入探索媒体融合发展之路,优化出版流程,促进期刊深度融合创新发展[2-6]。

1 科技期刊融合创新发展势在必行科技期刊属于小众传播领域,媒体融合处于初级阶段,媒体融合既是技术手段的更新,也是意识理念的更新,更是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是一项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2019年1月,中央政治局开展以“全媒體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为主题的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是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可见,在信息传播形式,传播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大规模的媒体融合将会成为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在信息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期刊面临激烈竞争,不能满足科研成果产出的需要,发展前景堪忧,深入转型,深度融合正在出版传媒行业加速推进,新形势下,期刊出版单位更应该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抓住媒体融合的窗口去构建自己的专属新媒体平台,加强优质论文传播,创新经营运作,探索体现自身特色的期刊融合发展之路[7-8]。 科技期刊与媒体融合发展是对学术传播产业链的优化与整合,加强科研诚信建设,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流科技期刊,是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部署,研究媒体融合对科技期刊的影响力、传播力建设有促进作用、对期刊自身发展、推动期刊出版业进一步繁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如何有效地构建起作者、读者、编辑以及期刊出版单位多维度的关联,实现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已经成为科技期刊工作者极为关注的话题。为了提升期刊的创新能力和诚信建设,推动期刊媒体融合发展,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武汉)重点实验室开发了一种新的出版融合模式─OSID开放科学计划,以全媒体思维,重塑“现代纸书”模式,该平台可以多角度立体呈现科研成果,有效地链接科技工作者,整合学术资源,将期刊出版平台打造为资源平台、价值实现平台,提升我国科技期刊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9-10]。

2 OSID开放科学计划科学研究已经步入群体智慧时代,现代科学正在走向开放科学。开放科学(Open Science)是一种新的科研范式,目前处于基础起步阶段,是Science 2.0、SciFoo、开放数据、开放同行评议、开放获取、科研诚信等一系列的总称,内容越开放,越会获得关注,并受到更多监督,开放科学旨在适应出版融合的大趋势,建立一个公正透明、高效协作的科研生态,全面促进科研成果的推广和传播,是学术界的发展方向之一。OSID(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开放科学计划就是在开放科学视角下,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编辑学会出版融合编辑专业委员会2018年年初联合发起的一项促进学术交流,推动科研诚信的计划、是面向学术期刊的一项公益计划[11-12]。“OSID开放科学计划”借助SAYS(Scientist at Your System)系统工具,通过给每篇论文配置一个专属OSID识别码,为每个二维码配置相应的数字内容资源,实现精准化的知识服务,开放科学计划要求作者通过OSID平台,上传与论文相关的资料,包括写作背景、参考资料来源,从音频、视频、读者圈全方位立体化的展示和传播文章内容,有效防止了作者写作中可能出现的虚假数据和造假资料的现象,弥补了纸刊载体的局限,使科技期刊出版的方式更新颖。

3 OSID在科技期刊领域的推广与应用

3.1 特色突出,定位精准科技期刊延用传统的纸媒形式,刊载专业性强的学术论文,一次性传递给受众单项的平面阅读,传播形式单调乏味,读者被动接收信息,互动性极其有限,传播范围也相对狭窄,不能适应全媒体时代科技期刊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基于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弥补了纸刊载体的封闭性和局限性,最终目的是使科学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更具有透明性、完整性和高效性,它将二维码作为纸质版和数字化产品的纽带,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应用场景,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与传统纸媒的优质内容结合起来,为读者和作者搭建了一个与业界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平台。OSID应用界面提供了作者语音介绍、作者在线问答、学术圈、开放内容和数据等模块,强调的是与读者、作者、编辑以及审稿专家多方的高感知度的互动体验,一方面既能满足作者个性化需求的知识推送,又能带给读者多样化的关联阅读和讨论体验,有利于增强读者与作者粘性[13-15]。另一方面使能科技期刊的优质内容以更加快速清晰,更加生动丰富的形式向受众展示和传播,同时科研论文相关信息可以被检验监督,能使作者更严肃认真地对待所写论文,有利于促进科研诚信。

3.2 身份独特,免费使用基于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是面向学术期刊界的一项免费使用的科学公益性计划,它打破了媒介界限,使纸质期刊可以提供数字化内容服务,对于期刊出版单位而言,这种转型模式成本很低,易于接受。OSID像一个具有交互功能的论文“身份证”,具有专属性和唯一性,即一篇文章对应一个独立的二维码,与其他信息存储方式相比,二维码具有信息容量大、安全性能高、灵活实用、制作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通过注册登录OSID编辑助手生成OSID码有2种方式,即投稿时作者创建,录用时编辑创建,“OSID编辑助手”小程序通过微信扫码即可进入,如图1所示,OSID码一般印制在纸质期刊的首页,如图2所示。开放科学计划以SAYS系统为支撑,用户无需要下载客户端,直接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便可轻松便捷地进入应用界面,通过立体化的多媒体形式呈现信息内容,实时更新码内资源,将二维码作为丰富信息资源和提供附加服务的长期入口。

3.3 操作便捷,推广迅速OSID平台致力于将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联动起来,构建起与作者、读者、审稿专家持续的、多维度的关联,营造一个互学互鉴、积极向上的学术生态。基于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已陆续在全国期刊应用推广,并取得良好的市场反馈,越来越多的期刊已经或者正在加速步入OSID计划。例如:2018年《长江科学院院报》《湖北科技学院学报》等期刊加入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2019年《地质力学学报》《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等众多期刊加入了OSID开放科学计划,2019年9月《西安科技大学学报》加入OSID开放科学计划,未来一段时间甚至很长时间,期刊界将会形成正向的追赶效应。据统计,目前已经有1 448个期刊社已经加入开放科学计划,45 194篇文章添加了标识码,编辑界面示例如图3,图4所示。在投审稿阶段,作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上传尽可能多的支撑材料,例如,简短的语音或者文字介绍,获奖证书、PDF课件、专利授权等,突破体量、媒介限制,更加立体化地展示研究成果,使整个科研流程和环节透明化。审稿专家则可通过扫描二维码,查看补充材料,以此辅助判断论文是否值得发表,并给出审核意见,加快了审稿进程,作者可及时收到反馈并进行修改,缩短了审核周期;论文见刊后,读者和作者可建立朋友圈,進行在线互动交流,探讨相关学术问题,读者操作界面如图5所示。OSID开放界面的内容不仅可以为读者自身写作提供参考,还可以为编辑部培养潜在的作者群体,更有效地链接起作者、编辑、读者,审稿专家,实现不同角色快速交流的“一键即达”。

3.4 成效显著,影响广泛OSID平台是期刊提升科研诚信水平,加强期刊创新能力的好帮手、好工具,OSID为丰富学术论文的传播方式,扩大学术传播力度,实现文献外的科研学术延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6-19]:第一,OSID产生的交互作用可以提升论文的科研诚信值和作者的学术影响力,能节省读者翻阅大量资料耗费的时间与精力,使读者理解得更快更清晰,并能与作者直接一对一交流,与同行业专家学者在线探讨、打破了以往作者与受众交流的空间限制,建立了作者与受众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编辑可以担当期刊科研成果的经纪人,借助OSID平台,有效积累人脉资源,拓宽约稿渠道,根据受众需求,提供精准个性化的知识服务,这也有助于期刊编辑部打造一支专业化,学者化的新型编辑队伍,实现期刊品牌效应的最大化;第二,借助OSID平台,通过作者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可以提高论文下载量和引用量,如,《计算机工程》在启用OSID短短2个月之后,论文的下载次数是未使用时2倍以上。此外,OSID平台显示的读者量、浏览次数与时长、用户评论等都可为今后完善学术论文评价体系提供参考,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基于单篇论文的学术评价机制,编辑人员还可以参考每篇文章每位作者的实时统计数据(下载量、浏览时长、读者量等)评选出“年度优秀论文”和“年度优秀作者”,并颁发获奖证书,这些都可为后期选择哪些文章进行“网络首发”提供参考;第三,作者、读者、编辑以及专家学者之间长期的资源交互可为学术圈源源不断的注入活动,全方位提升学术交流效果,并最终形成更加精细化、专业化的交流圈,有利于进一步开展“高精尖”的学术研讨交流,酝酿产生出一套新的多维度评价体系,并以实力吸引国外研究者的关注与参与,使新建的评价标准得到更广泛的认同,促进原有评价体系的升级和优化。

4 多措并举,助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

4.1 坚持“内容为王”,吸纳优质稿源无论是在什么新形势下,对于科技期刊而言,“内容为王”是永恒的主题。发表优质稿件是办好高水平科技期刊的根本任务,评价期刊的各种量化指标归根到底也都是取决于期刊的内容和质量。一本期刊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对策,需要调动一切可能的因素来办好期刊,毋庸置疑,OSID平台的推出丰富了媒体表现形式,但向受众提供优质信息资源和服务是内容与媒体深度融合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深度挖掘和拓展期刊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探讨与研究,期刊出版单位需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优势、突出办刊特色,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学术内容生产,并借助OSID等媒体融合平台扩大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就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反之,如果科技期刊过多地追求媒体融合形式而忽略内容生这个关键环节,本末倒置,就很容易在竞争的浪潮中失去原有优势地位。

4.2 借助行政力量,联合推动融合进程我国绝大多数科技期刊依托“体制内力量”,主办单位通常是高校和科研机构,办刊经费大多来自财政拨款,科技期刊“引领和传播科研成果”的使命和公益性定位也决定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过程中,总体上仍然是以行政力量推动为主,也正因我国科技期刊媒体融合主要是自上而下推动的,因而需要采取渐进推动的策略。OSID平台目前正处于发展初期,在具体实施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在期刊应用方面的各种功能还有待编辑人员进一步实践与完善,这都需要来自上级部门强大的支持。目前,中国科技期刊正面临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在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日前联合下发通知“启动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引领和推动下,科技期刊更应顺势而为,加大力度争取高校、科研机构期刊专项经费扶持,项目支持,以及适当的政策倾斜,将主办期刊纳入科研成果统计及各类晋升与考核评聘,内外联动助力期刊深度媒体融合发展。

4.3 培养复合型人才,助力深度融合发展期刊编辑被边缘化,是制约一流学术期刊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因此,期刊主管主办部门需要联合制定并优化管理、运营制度,人才激励和培养机制,加强期刊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吸纳优秀人才,培育领军人才,充分发挥老、中、青编辑各自的优点,着力培养学者型编辑、专家型期刊管理者,打造一支高效运作,战斗力强的团队。一方面,不仅要专注于内容生产,做精做强内容,另一方面,也要担当好“新媒体专员”的角色,专注于内容与平台的有效关联,做好平台建设,挖掘自身潜力并充分利用外界技术力量实现内容和技术的强强联手,从而推动期刊深度媒体融合,促进科技期刊出版事业长期稳定发展。5 结语科技期刊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的重要使命,全媒体背景下出版产业升级正向纵深推进,为落实科研诚信体制改革,促进科研诚信体系建设,从中央到地方还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我国科研诚信建设已到达了关键环节,基于OSID的开放科学计划是“互联网+”时代期刊转型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特别是在中国科协、财政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决定联合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大背景下,期刊出版单位更应发挥好科研诚信“把关人”的作用,增强媒体融合的理念,积极拥抱开放科学运动,优化学术成果质量,全力提高开放视角下期刊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吴昊天.以媒体融合发展模式探索传媒产业新型发展之路[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0.

[2]谢文亮,杨小川.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浅阅读与深阅读[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4(01):152-154.

[3]刘结玲.媒体融合研究新进展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3(04):1-2.

[4]吉海涛,郭雨梅.媒体融合背景下学术期刊发展新模式[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01):60-64.

[5]刘 鑫.新媒体视域下的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研究[J].出版广角,2014(06):68-70.

[6]周白瑜,段春波,于普林.科技期刊在媒体融合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编辑之友,2013(04):35-37.

[7]歐阳菁.借助新媒体扩大科技学术期刊受众的范围[J].编辑学报,2013(10):474-477.

[8]王顺善,李 敏.媒体融合下的学术期刊创新发展路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6):87-92.

[9]陈晓峰,刘永坚,施其明,等.基于现代纸书模式的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8(08):75-79.

[10]陈巧玲.我国科研诚信体系的多维度建构[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3):63-69.

[11]李 婷,施其明,刘 琦.“OSID开放科学计划”助力学术期刊融合创新发展[J].出版与印刷,2018(03):11-17.

[12]胡 莉.全媒体背景下开放科学计划在科技期刊中的应用[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8,38(06):123-126

[13]贺子岳,周文斌,刘永坚,等.出版融合背景下现代纸书商业模式创新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8(08):48-53

[14]Jess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15]邓胜利,张 敏.用户体验——信息服务研究的新视角[J].图书与情报,2008(04):18-23.

[16]袁军鹏,淮孟姣.科研失信概念、表现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与社会,2018,8(03):22-38.

[17]科学技术部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科研诚信知识读本[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18]冯文宇.大学科研“学术失信”及其防治策略探析[J].科学与社会,2018,8(03):39-48.

[19]胡运梅.高校学报编辑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3):198-200.

(责任编辑:张 江)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媒体融合
培育世界一流背景下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策略
第六届陕西省科技期刊评优结果揭晓《西北园艺》荣获特色科技期刊奖
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移动互联网时代科技期刊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实施三三战略 强化内容生产 推进媒体融合
论循证新闻的方法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