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2019-04-20骆筱秋袁鹤
骆筱秋 袁鹤
【摘要】 如何打造一流科技期刊,引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新时代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研究议题。文章从树立从业准则、培养编辑人才和促进学术交流三方面,阐述了一流编辑学会如何助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指出一流编辑学会发展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密不可分,并提出一流编辑学会和一流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举措。
【关 键 词】编辑学会;科技期刊;融合发展
【作者单位】骆筱秋,《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袁鹤,《国际口腔科学杂志(英文版)》编辑部。
【基金项目】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PIIJ2-A-05);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基金(CUJS-QN-2018-010)。
【中图分类号】G237.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5.002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会议强调,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要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中国科协学会服务中心联合有关专家学者第一时间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并在学会微信公众平台发布了题为《上了中央深改委会议,科技期刊的春天到来啦!》的文章。紧接着,各个科技期刊编辑行业学会的官方网站积极转载了该文,科技期刊同仁欢欣鼓舞,坚决拥护中央的决策。
“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不仅是所有期刊人的梦想,也是科技期刊编辑行业学会的殷切期望。从这一消息瞬间燃爆期刊圈不难看出,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对中央期刊政策的精准解读和迅速传播,为的就是引领广大中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更好地服务于建设一流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期刊应以打造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引领科技创新为己任,充分依托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各种优势,多元融合,协同共建,抓住时代赋予的新机遇,突破瓶颈,提升中国科技期刊的全球学术交流话语权和学术评价主导权,为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实质性贡献。
一、编辑学会助力一流科技期刊建设
科技期刊作为展示创新成果、推动学术交流、传播科学文化、传承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它记录科学发现,激发科技创新思想,体现了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支撑,建立编辑学会的初衷就是为了助力科技期刊的发展与建设。作为科技期刊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团结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做好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推动科技期刊事业发展,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为繁荣我国科学技术服务。
1.树立从业准则和行业道德风范
中国科技期刊是传播社会主义科技成果的载体,必须与时俱进地坚持国家政策、正确的办刊宗旨和舆论导向,使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科技期刊编辑必须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牢牢把握办刊方向,避免出现政治性错误;必须熟悉科技期刊出版相关的各项法律、法规;必须坚持学术公平、公正原则;必须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事求是的作风。
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主要业务之一就是宣传并贯彻有关科技、出版的政策、法规和国家标准,提升科技期刊编辑坚守立场、把控自我、明辨是非的能力,倡导并教育青年编辑提高政治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实践与交流提高政治思想水平,让编辑不断提升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导向意识,熟悉《出版管理条例》《著作权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编辑工作合法合规,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办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应对新时期多元文化下的科技期刊编辑工作[1]。
2.举办业务培训,培养科技编辑人才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期刊亟须大量高学历的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青年编辑进入科技期刊领域,成为职业的“科学编辑”。对非编辑出版专业出身的编辑而言,编辑出版行业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必须全面提升其编辑出版的业务能力[2]。
编辑学会通过多种途径来培训科技期刊编辑的实务技能,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编辑人才的培养平台,进而促进科技期刊人才的成长,助力编辑部打造一流科技期刊。为满足我国科技编辑人员提升专业素养的需要,编辑学会不断创新继续教育与培训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编辑培训活动,从科技期刊编辑业务、英文编辑、数字出版等方面着手,提高科技期刊编辑培训质量和影响力。
编辑学会师资力量雄厚,组织管理科学严密,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内容丰富实用,教学效果显著,促进了我国科技期刊从业人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比如,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从2001 年起,开始承办“科技期刊编辑手段现代化研修班”,目前共举办了12期。研修班从科技期刊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内容涉及办公软件使用、编辑职业素养提升、数据库的合理应用、选题策划能力提升、期刊管理系统等内容。另外,编辑学会还通过各种评比来促进科技期刊及编辑成长,设置各种奖励来鼓舞期刊人的工作热情,提升他们的职业成就感。比如,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每两年就会推出一届“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评选活动,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从1997年开始定期开展中国科技期刊编辑“金牛奖”“银牛奖”“骏马奖”的评选,表彰和奖励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期刊编辑人员在期刊出版工作方面的突出贡献[3]。
3.促进学术交流,启发办刊创新思维
编辑学会针对科技期刊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及难点问题,不断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和研究,全面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编辑学会通过多种形式为会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经过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系列化、品牌化的学术交流会议,如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的中国科技期刊高峰论坛,中国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学术研讨会,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全国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全国医药卫生期刊编辑出版学术会议等[3]。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每年定期组织年会、专题研讨会、报告会等学术交流活动,开展科技期刊对外学术交流,组织考察活动,与国外同行建立友好联系与合作关系。
其次,编辑学会还筹集资金设立基金项目,这些研究课题围绕科技期刊的改革、质量控制、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数字出版、媒体融合等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研讨[3]。例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为了鼓励科技期刊青年编辑积极研究编辑学理论与总结办刊实践过程的成果,学术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织实施了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青年基金课题研究活动,启发青年编辑对科技期刊编辑出版领域创新思维和办刊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进而促进青年编辑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自身期刊的定位和创新发展需求,发现在制定期刊发展规划时遇到的问题,总结科技期刊创新发展的经验和成果,推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实践与思考[4]。
再次,编辑学会还编辑出版科技期刊编辑出版相关领域的书刊资料,如“会讯”“会刊”及相关编辑教程等,促进科技期刊编辑学习研究,提高科技期刊质量和编辑人员素质,起到学会与会员之间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指导工作和联络感情的作用。比如,全国最大的编辑行业学会——中国期刊协会就主办了《中外文摘》《商务旅行》《中国期刊年鉴》杂志和中国期刊网。
二、编辑学会发展与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密不可分
就问世的先后顺序而言,先有科技期刊,后有科技期刊编辑学会。作为科技期刊编辑学会的组成成员,科技期刊往往作为单位会员存在其中,它们既是编辑学会的枝干,也是支撑编辑学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挺拔骨骼;既是编辑学会的繁盛花叶,也是涌动于编辑学会服务科技期刊脉管中的新鲜血液。归根结底,无论编辑学会,还是科技期刊,编辑人才都是重中之重。
编辑学会中的人才来自科技期刊,在期刊和学会的双重培养中不断打磨雕琢,自觉地把科技期刊发展的需要内化为自身事业成功的内在需要,主动参与学习和拓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内涵,促进自身的职业成长,并在学会中主动担当,积极奉献,与来自不同科技期刊的编辑同人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开拓创新,进而使编辑学会与科技期刊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氛围中协作发展。
编辑学会是多个科技期刊会聚在一起的非营利性团体组织,是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支撑:开展科技期刊编辑咨询工作,协调科技期刊之间的业务往来,促进各科技期刊的共同发展,向有关部门反映科技期刊的意见和要求,并维护其合法权益。科技期刊在建设一流世界期刊的过程中也会提升其所在编辑学会的行业威望,用国际先进办刊经验来回馈学会,让学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用科技创新思想来引领所有会员共同进步。这样,科技期刊与编辑学会形成互利共赢的正反馈关系。例如,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成立于1987年,最早名为“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服务范围仅限于高校主办的部分学报,一直致力于提升高校科技期刊学术的影响力。随着会员中一流科技期刊的不断涌现,研究会在全国编辑行业中的声望也不断提高,成为拥有1000多个单位会员、5000多名个人会员的知名高校行业性学术团体。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研究会更名为“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把高校的非学报科技期刊吸引入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影响力。
三、 编辑学会和科技期刊融合发展的举措
与世界一流期刊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在数量和质量、学术引领、视野格局、资源配置、体制政策、文化沉淀等方面差距甚大。总体来看,我国科技期刊数量多而不强,缺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领跑种子选手;学术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偏弱,资源整合能力和融合发展能力不强。编辑学会是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的重要力量,一流的编辑学会必须要有世界一流的科技期刊,一流的科技期刊离不开一流的编辑学会,通过编辑学会的引领,使我国科技期刊同步达到与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地位。众所周知,一流科技期刊必然是受到本学科领域尊重的期刊,必须要有一流的读者和作者、一流的学术成果保障、一流的数字化平台,还要注重商业和学术的均衡。
1.立足全球视野,成就本地创新举措
一流科技期刊不仅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学术理论创新体系,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响应中国期刊“走出去”发展战略的历史使命,还要着力搭建重要的科学技术交流平台,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状况,传播中国科学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学科发展、科技发展以及引领学科前沿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下,英文科技期刊已经成为我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和阵地。科技期刊的发展需要有坚强的学术后盾和明确的服务对象,专业人员和学术活动恰好是学会的优势资源。编辑学会要善于利用自身各种优势资源,辅助英文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发展,积极参与国际期刊组织的活动,加强同国际及我国港澳台地区期刊行业的友好合作和业务交流,促进中国期刊“走出去”,努力提升中国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2017年,中国期刊协会组团参加了被誉为全球期刊“奥运会”的世界期刊大会,和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位期刊精英共话期刊业的发展,共享成功者的经验,共谋大时代的愿景。另外,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组织并协助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申报学术出版协会(SSP)發布的职业发展基金,并参加SSP在波士顿召开的年会,学习国外先进的期刊出版理论和经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也持续组织科技期刊编辑参与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SMTE)每年的年会,对学术出版的新思路进行研讨,并与与会专家和代表积极互动。
一流科技期刊的建设对编辑学会的发展也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聚拢更多的学术资源、提升领域内公信力、提升国际影响力、扩大会员服务产品等,两者的行业影响力是相互支撑的。例如,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和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都组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工作职责都是开展科技期刊编辑国际交流活动,推动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许多省市一级的编辑学会也在整合本省市科技创新资源和科技期刊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推出一系列符合本地特色的创新举措。比如,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五个一”学术活动,即每年征集一次主题鲜明的学术论文,每年召开一次大型学术年会,每年出版一本编辑学论文集,每年12月中国科协会员日期间隆重召开总结表彰大会请院士为优秀学术论文作者颁奖。以上学术活动,促进了湖北省编辑素质与科技期刊质量的提高,也大大提高了该学会在科技期刊领域的知名度和声望,赢得了湖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14次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就有2次在武汉召开。
2.融合数字平台,聚集多种学科共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迎面而来,科学技术对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同样也对科技期刊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编辑学会是构筑科技期刊培育发展体系,打造跨领域科技期刊新平台,推进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生态的重要环节。编辑学会应联合国内外专业学会共建科技期刊服务数字化平台,促进科技期刊信息技术平台的研发和应用,充分挖掘学会内外的出版资源,搭建有特色的在线科技期刊服务平台。
编辑学会可以自身网站为基础,以协助建设科技期刊为抓手,线下开展多学科领域学会联合互助,线上开展科技期刊创新服务,以线上增值服务促线下多学科共建推广,再以线下共建推广促线上一流科技期刊建设。编辑学会也可尝试“互联网+内容+服务”的专业学术服务模式,让线上服务成为编辑学会推广科技期刊的新窗口。中国科技期刊编辑学会曾联合美国物理联合会(AIP)主办“国际出版交流专题报告会”,邀请AIP首席出版官Jason Wilde 博士为广大编辑同人以“科技新刊的创立和发展”为题,讲解世界顶级期刊在创办初期如何制定策略推动期刊发展,冲破障碍,逐步成长,攀登到顶级期刊的位置。再如,由原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融合发展(武汉)重点实验室发起的开放科学计划(Open Science Identity,OSID),既是面向科技期刊行业的一项开放科学公益性计划,也是一项多媒体融合发展、提升科技期刊可视化的创新举措。该计划旨在推动科技期刊出版行业的科研诚信建设,促进科研成果交流传播,提升科技期刊的创新能力,扩大论文与期刊的学术影响力,以全媒体思维做一流科技期刊,不仅提供论文内容,还提供与论文相关的附件内容与服务,提供精准化的知识服务体系。
3.树立创新思维,培养多元出版人才
当前,中国科技期刊既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当代中国期刊人应更具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更具使命感、紧迫感、赶超感,提倡“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编辑学会要充分认识到优秀的出版人才是期刊成功的可靠保障,重视优秀出版人才的吸引和培养,既要学习借鉴世界顶级期刊的先进经验,也要探索一条创新的多元出版人才培养之路,打造独立自主的一流科技期刊,发展一流编辑学会。
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研究气氛。编辑学会应带领科技期刊编辑进行编辑出版相关内容的研究,尽可能多地为科技期刊编辑组织申报和下达相关科研课题,进一步提高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素质,在举办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研讨会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举办科技期刊沙龙,为年轻编辑的成长搭建人文平台。
其次,要通过其他专业学科领域的专业学会加强各行业专业人才的联系,承办、协办各种科技论坛,使科技期刊编辑深刻认识科技期刊所属的学科领域,并与众多行业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形成有价值的观点,产生大量有意义的成果。比如,青年科学家论坛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扶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成长,培养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而设立的交流平台。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承办了第152次论坛(科学研究与科技信息传播的关系以及如何彰显两者的双星效应)、第184次论坛(科技期刊立体化出版模式研究)、第211次论坛(科技期刊本质属性与功能定位研究)和第 252次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信息传播与学术不端行为),拉近了科技期刊编辑与各行业青年科学家的距离,提升了科技期刊编辑的专业素养,激发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创新办刊思维。
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新兴交叉学科融合发展,数字化网络化加速超越,为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编辑学会作为众多科技期刊聚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大集体,应着力培养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成长能力,使科技期刊的管理、编辑、出版分工更加专业化,向数字化出版、信息化服务、知识服务出版转型,通过深化改革,加快一流科技期刊建设,全力推动我国科技期刊的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联合期刊内部及外部的各种力量,构建协同创新、多元融合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提升全球学术交流话语权和学术评价主导权,为服务世界科技强国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戴杰,赵跃峰,杨海挺,等. 新时期科技期刊編辑的核心素养[J]. 科技与出版,2018(10):25-30.
[2]刘德生,俞敏. 新媒体环境中科技期刊编辑人才培养的探索研究[J]. 编辑学报,2018(3):319-322.
[3]朱邦芬,任胜利. 热烈庆祝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成立30周年[J]. 编辑学报,2017,29(4):307-308.
[4]郭华,万连城. 编辑的学习能力与期刊的发展[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7(4):127-129.